我們知道「距離」的遠近會產生美感和陌生感,當然「距離」也可拿來比喻內在精神與外在測量的感覺,最簡單的例子就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就非常豐富,像親情、愛情與友情的「距離」皆不同。同樣的,藝術家與「創作靈感」的距離,往往是決定能否產生出好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曾寫道:「『距離 』含有消極和積極的兩方面。就消極的方面說,他拋開實際的目的和需要;就積極的方面說,它著重形象的觀賞。」就像這次在宜蘭「68當代藝術空間」所舉辦的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這次規劃以「聚.距」作為展覽主題,表面上觀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獨特,彼此皆不相同。但因為展覽的契機,拉近藝術家之間的距離之外,也是開始友誼的對話與交流。
郭博州《春滿乾坤》,複合媒材,46.5x53cm,2018。(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陳昱儒《胡馬》,複合媒材,60x40cm,2019。(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宜蘭舊稱噶瑪蘭,向來是台灣東部風光明媚好山好水的地方,新成立的「68當代藝術空間」剛好位在宜蘭市中心,離宜蘭火車站不遠處約十餘分鐘的距離,畫廊的成立是長期留學澳洲的台灣藝術家李瑋的心血結晶。她說:「當2010年從澳洲回到故鄕宜蘭,就希望能將多年來在國外所學的藝術與美學相關知識與想法落實到自己的家鄉,有了這念頭後,就開始積極找尋合適的地方,也算因緣俱足,一切都進行地很順利、並找到現在這個空間,最後決定以它的門牌號碼「68號」命名,『68當代藝術空間』就這樣順利的誕生。」
賴純純《無盡系列愛心》,壓克力盒26x26x12.5cm;紙盒31.5×31.5×16.5cm,2016。(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韓湘寧《SOHO-4》,版畫,31.5x42cm,2017。(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畫廊將於今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9日,舉辦「聚.距——當代藝術家創作展」作為空間開幕的最佳獻禮。展中邀請藝術家包括韓湘寧、顧重光、莊普、呂豐雅、徐瑞、頼純純、麥翠影、林正仁、蔡志榮、陸先銘、潘鈺、黃弘道、郭博州、江宇、陶文岳、連建興、林美蕙、王婷、陳昱儒、董心如、楊林、張小薇、馮承芝、廖迎晰、李瑋、游依珊、黃亦中、黃贊倫、陳衍儒、陳廷睿、盧惟中、韓儀等共32位藝術家參與。包含台灣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其中還有兩位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長年專注於創作,且經歷豐富,正好藉此聯展能讓藝術家們了解新畫廊,同時也讓宜蘭更多喜愛藝術的民眾能親近、欣賞藝術。
蔡志榮《符語編碼》,油彩,53x46cm。(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麥翠影《落曰》,版畫,27x27cm,2019。(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林正仁《時空交會》,雕塑,52x46x38cm,2017。(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李瑋說:「除了這次的聯展外,未來每年將規劃六檔展覽,希望能落實在當代藝術的展演與實踐上,不拘泥於平面、立體、裝置與影像等創作類型。也讓宜蘭在地的藝術與文化擁有一個推廣窗口,對外則開放畫廊空間可作為與國際藝術家交流的橋梁,這些都是持續在籌劃中的項目。未來希望可以為宜蘭盡一分心意,更讓藝術走進民眾生活,落實生活美學。」
林美蕙《天生一對》,油畫,53x46cm,2010。(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黃弘道《歡樂年華》,油畫,45.5x38cm,2010。(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知名的武俠小說家古龍曾說:「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事實上,當藝術距離縮短,讓美感產生,就充滿了迷人魅力與神奇效應,也越看越有味。對李瑋來說,她主動拉起藝術友誼來縮短彼此的空間距離,讓她的夢想由虛擬走到真實空間,正因此拉近了藝術家與藝術聚合的可能。
※ 本文作者為「聚.距——當代藝術家創作展」策展人。
莊普《自我再製》,紙、石墨鉛筆、壓克力顏料、墨汁、粉彩、鋁製品/畫布45.5x53cm,2019。(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莊普《小宇宙:白洞-1》,石,17x28x18cm,2019。(68當代藝術空間提供)
聚.距——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展期:2019.12.01-2020.02.09
地點:68當代藝術空間
地址:宜蘭市負郭路68號
Tags
陶文岳( 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