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樺(Jing-Hua, Lee)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畫、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來稿可洽:jing @artouch.com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張晏慈提到,自然機制原本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但人類的介入卻往往導致失衡。臺灣梅花鹿與臺灣雲豹的消失,皆與棲地破壞與過度狩獵...
【藝術自然史II】動物的瞳仁裡,只映照人類的凝視
今日我們認識動物,多半透過影像、商標、動畫與社交媒體。動物成為文化商品與視覺資產,牠們的真實性早已被觀看系統過濾與重構。...
藝術是一種打破邏輯框架的方式,而不是提供明確答案的工具──專訪藝術家皮耶.雨格
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作品《Camata》臺灣首映於文心藝所,展覽自2024年11月09日展覽至202...
比旭日更熾烈的晚霞:陳持平的「春江花月夜」
從醫者到藝術家的轉變,並非一種偶然,而是人生累積的必然結果。60歲之後的他,將對生命的理解與文化的沉澱,化為筆下的詩意世...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國際「特展」雲集之後,臺灣本土藝術何以定錨?
2024年,臺灣的藝術館舍與國外知名機構合作,聯手舉辦多場「大型展覽」,引進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來臺展出。同時,亞洲...
長路漫漫,步履紛沓終成自己的路: 「走自己路的」李明則個展
安卓藝術於2025年伊始舉行與李明則合作的第二場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其中展出...
當我們屏住呼吸, 潛藏的希望真的到來了嗎? 亞洲藝術雙年展「所有令人屏息的」
第九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亞雙展),在臺灣獨立策展人方彥翔的召集下,邀請常駐法國的亞美尼亞策展人兼編輯安妮.戴維狄安...
狂喜高潮之後,還剩下什麼?陳俊宇脫不下的「國王的新衣」
陳俊宇於2025年01月08日至02月23日,假臺南市絕對空間,舉行個展「國王的新衣/Exhibitionist」。該展...
柏林的文化黃金時代邁向終結?柏林政府在抗議聲中削減1.3億歐元的藝術與文化預算
自2024年10月德國柏林參議院計劃削減1.3億歐元的藝術與文化預算後,引發藝術與文化界的抗議與擔憂,柏林政府仍然批准在...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雙年展
在號稱「雙年展年」的2024年後, 2025年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雙年展,本文盤點了17檔雙年展,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