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音(Yu-Yin Chang)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

吳逸寒「肉色」紙上敘事:女性的性感可不可以由我們自己去定義?
「台灣對於身體的看法,對於裸露的定義是可恥的,那些窺淫的快感也是來自對於身體的禁錮。」她強調這份對於女性身分的關注是同樣...
我們的位置永遠是土地的:「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藝術家名單發布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將於9月22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啟動,由策展人龔卓軍與國美館助理研究員周郁齡共同策劃,以...
歷經九個月的休眠,北美館終重啟大門:分階段樓層.開放新價值
北美館今日「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記者會正式公布,自7月21日起開館行動將從大廳至地下樓的免票區開始,美術館將分階段...
小粉紅.黑浪板.泡泡器:當美術館休眠,《OO》如何為廣場造夢?
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經年舉辦的「X-site計畫」已邁入第五屆,近年已成為台灣當代建築新秀最為顯著展現自身的平台。今年延續去...
孫冬冬談趙剛「歷史剩餘之物」繪畫觀:「百藝」蛻變為「別古藏」首展
原位於敦化南路的「百藝畫廊」日前宣布更名與喬遷,將於市民大道上另闢「別古藏藝術空間」,而首檔展覽為趙剛的個展「西元朝代」...
2018台北雙年展內容首公開:美術館如何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引擎
台北市立美術館也在開館前夕,舉辦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媒體見面會。企圖從展覽命題發展、並由策展結構切入,進一步討論策展人觀點...
專題|轉型能否靠藝術溝通?「後解嚴:想像紀念堂」所撐開的威權建築解構
去年為台灣解嚴30周年,同年底展覽「後解嚴:想像紀念堂」,企圖藉由這個歷史時刻來展開中正紀念堂空間轉換的思考,透過藝術創...
視盟「入厝」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重新定位科技與鄰里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於2018年4月接手營運數位藝術中心,首展為走路草農藝團所策劃的「終身保固——家電羅曼史」,以「家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