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tachen

29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葡萄牙的月亮,讓人雙眼灼熱——汪正翔駐村手札
不在現場看照片的人,會比起現場的人更覺得「我在歐洲真的有個展覽」。畢竟在歐洲有個展覽這件事並不是純粹的指稱在歐洲有個展覽...
春影斑斕留人間:藝術家黃志超辭世
藝術家黃志超離世,享壽84歲。1941年生於廈門鼓浪嶼,祖籍湖南長沙的他嗜飲可樂、於兩岸三地之間頻繁往返,別號「風漢」,...
【蕭文杰專欄】繁華臺北的歷史暗角:六張犁墓園裡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記憶
喜愛熱鬧繁華,不喜冷清的墳區,或許是人性,也是臺灣人習性。我們的社會往往只關注開發,有些人認為墳墓這類景觀會因為「心理」...
飛梅滿天宮——賴慕芬東京美術館創作展
賴慕芬是現代女性的美好典範,她的人生並非完美無瑕,而是一段真實的旅程,途中充滿人性與社會的矛盾與挑戰。她演繹了現實與理想...
彩虹的起源:專訪就在藝術空間雙人展蕭筑方、李明學
對於許多藝術鑑賞者而言,創作可能有別於其他工作,是件感性之事,然而在浪漫的綺想與現實的夾縫之間,從求學階段就相識,至今已...
倫敦戴芬娜基金會公開駐村徵選:藝術家、策展人報名至3月9日止
戴芬娜基金會(Delfina Foundation)成立於2007年,為一位於倫敦市中心之獨立非營利藝術機構,透過駐村計...
落實永續、深耕在地、前瞻科技:高美館公布2025重點計畫;11月自策展Von Wolfe顛覆美學邊界
2025年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公布年度三大重點:落實環境永續、強化深耕在地藝術家、前瞻AI科技。具體包含了館...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從藝術史視角看消失的「臺灣神社祭」
祭典時奉納神社的物品,在政權轉移後被賦予新的意義;描繪祭典景象或神社空間的畫作,也隨藝術史的研究重新被審視、詮釋,創作以...
天人共癒:考艾藝術森林開幕
2月甫正式對外開放的考艾藝術森林(Khao Yai Art Forest),是瑪麗莎.切拉瓦儂(Marisa Ch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