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uch.com

5781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卞卡專欄】沒錯,現在就是抄襲無罪的時代
社交媒體曝出「葉永青抄襲事件」時,起初我挺認同栗憲庭老師的看法,大致是說葉永青仍然是一個有才華的藝術家,作為朋友的栗老不...
西線無戰事,一個冷戰世代的告別:「畫壇變調鳥」李錫奇逝世
前國策顧問、國家文藝獎得主李錫奇,於本週二(19)日因腦幹出血緊急送醫救治,今(22)晚7時21分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2019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傳承與擴散
日本建築師拿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好像拿得太快太多了點。不過還...
行走的線——書寫戰後華人藝術家,從中國到台灣至全球
尊彩藝術中心將於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Art Basel HK)展出一系列戰後華人藝術巨擘。此次群展精選出趙春翔、陳庭...
一窺創作心路:卡羅爾.波維訪談錄
自稱如果不當藝術家,也許會去當中醫師的卡羅爾.波維,以藝術的不歸路,結合地景生態,剛柔互濟,呈現嶄新拼貼雕塑,亮彩昂揚,...
回彈:卡羅爾.波維的雕塑
卡羅爾.波維自2000年中期以來所創作的雕塑和裝置作品,既不是懷舊式的小型紀念碑,也不是證明風格循環的諷刺式藝術創作,她...
葉偉立一場不容易的遷徙:望向葉世強的棲仙之所
藝術家葉偉立於2016年攜家遷居水湳洞山城,過去他生活於故鄉埔心,來回工作室與住所,問他如何捨得離開?他叉著腰笑著,「在...
日本自然系建築代表:平田晃久台灣首次個展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於台灣首次完整個展「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於2019年3月16日...
陳建北「助產序曲」中的感性視域與複合式肖像
陳建北對助產議題的關注,源自對更大的社會與時代結構中陰性脈絡的觀察,與家族女性記憶密不可分。台北當代藝術館日前展出陳建北...
【道聽途說】韓志勳與舊中環——殖民地景上的現代藝術
2019年2月24日,中元畫會成員韓志勳,以96歲高齡逝世。「光的故事:韓志勳」展覽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Asia 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