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麗於「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3x3x6」行前記者會上,說明此次作品計畫。(本刊資料室)
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之「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3X3X6」,於今日舉辦行前記者會,台灣館參展藝術家鄭淑麗、策展人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偕同台灣技術團隊共同發表本次限地製作的作品過程與細節。
複寫普宮監禁歷史
北美館館長林平談到執行這項計畫其實也回應台灣科技藝術發展的實力,台灣科技藝術的發展已經累積到一定的能量,鄭淑麗這次與台灣團隊在藝術性、技術性的整合,也為藝術家與團隊創造雙重經驗的高峰。她也談到這次展覽對於台灣館的地點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不僅是用藝術性的視野來觀看,更用普世性、歷史性來觀看過去曾是監獄場域的歷史。
策展人保羅也透露整合展覽的複雜過程,以及鄭淑麗企圖透過展覽的翻轉,「鄭淑麗企圖面對展覽傳統、展場的歷史,並探討性別與不符合社會主體與常規的關係。」鄭淑麗跳脫將台灣館普里奇歐尼宮視為單純展示空間的思維,追索該建築於16世紀作為監獄的歷史脈絡,將其轉變為當代高科技監控空間,探討當代民主社會中監禁的多重意涵。
普里奇歐尼宮邸限地裝置,展覽設計圖。(©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卡薩諾瓦 X》影片截圖,10分鐘,4K 影片,裝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監視塔.跨性別——龐克
作品名稱「3x3x6」來自當今監獄體系的標準建築結構,指涉被六個攝影機不斷監看下的9平方公尺拘禁空間,構成「3x3x6」結合實體空間及監看機制之監禁維度。在監控機制漸趨嚴密完備的現下,人們的肉身看似自由,然而卻時時受到大數據、臉部辨識等監看控管,另一種超越實體囚禁卻更顯全面籠罩的監禁型態儼然形成。本次鄭淑麗創作橫跨四個展間的沉浸式裝置作品,其即時互動界面邀請觀者參與以共同想像一個解除身體禁錮的社會、探索從既有認知與規範中鬆綁的可能。
普里奇歐尼宮邸限地裝置,投影塔設計示意圖(©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展覽主要裝置——「旋轉投影塔」為鄭淑麗受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委託創作並典藏之網路藝術作品《布蘭登》(Brandon)中全景敞視介面的延伸。其原型來自18世紀哲學家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所設計之環形監獄(panopticon)中央的監視塔樓。作品的內容包含考察十位歷史上及當代由於特殊性別取向而不見容於社會、甚至遭受監禁的個案進行縝密的研究,分別發展出十段情節虛構的「跨性別–龐克」(transpunk)短篇科幻影片,由生理特徵與原型人物不相符的演員擔綱演出,帶領觀者步入虛實交錯的多重敘事,「我們用了非常多檔案與史料的呈現方面,來探討反殖民、女性主義、跨性別、酷兒的反指性論述。」
《00 X》影片截圖,10分鐘,4K 影片,裝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D X》影片截圖,10分鐘,4K 影片,裝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R X》影片截圖,10分鐘,4K 影片,裝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薩德 X》影片截圖,10分鐘,4K 影片,裝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鄭淑麗、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跨領域與團隊的技術與議題整合
鄭淑麗也表示展覽把普里奇歐尼宮的歷史延伸,不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展覽或白牆空間,「可以延伸出一個與歷史有關更敘述性的做法,來呈現這個展覽。」另外,她也特別介紹作品因涉及多重技術層面,特別集結台灣科技藝術領域的共同創作者,包括與科技藝術創作團隊Dimension Plus總監蔡宏賢的合作、工業設計師楊博顯為設計總監,軟體方面由鄭先喻負責多媒體與系統整合、李家祥負責軟體應用、魏廷宇負責3D影像設計,硬體工程由大同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賴躍仁教授與鍾湫浤帶領技術團隊共同參與,並由德國的Roger Sennert負責網路連結。
「3x3x6」透過跨域團隊的協作,除將歷史、當代社會議題整合外,更將軟體、硬體、網路連結、多媒體設計等進行系統整合。林平最終總結「鄭淑麗在創作一個完整的系統,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個駭客系統,她在創造的過程裡,引入各種歷史性的角色,使時間性的意義不再相同,觀者能以沉浸式的體驗於台灣館的裝置之中,並質疑當代社會的各種文化、政治與監禁系統、政策。鄭淑麗以她淘氣、質疑與嚴格的藝術家特質整合所有的技術與團隊,體現藝術家面對世界真實的冒險精神。」
左起: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參展藝術家鄭淑麗,與策展人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於行前記者會上。(本刊資料室)
2019「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3x3x6」主視覺。(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追蹤作者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企劃主編《刺花 Tshiah-hue》、製作《調皮 The Skin Surfing》卡帶專輯,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