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簡秀枝專欄】鄭規林隨、斧痕鑿鑿,漫畫家鄭問故宮大展爭議

【簡秀枝專欄】鄭規林隨、斧痕鑿鑿,漫畫家鄭問故宮大展爭議

鄭問,是誰?! 漫畫家,為什麼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對許多不看漫畫的人來說,鄭問,確實是個陌生的名字,但不…
鄭問,是誰?!
漫畫家,為什麼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對許多不看漫畫的人來說,鄭問,確實是個陌生的名字,但不少漫畫迷則把鄭問奉為大師、矌世奇才,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亞洲至寶,在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展出,宣稱為全球漫畫界大事,更是故宮轉型,向全世界宣告漫畫作為一種國家藝術的盛事,在在令人肅然起敬。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鄭問,本名鄭進文(1958-2017),生於台灣桃園縣大溪鎮,漫畫家。復興商工雕塑科畢業。1990年在日本發表作品,造成話題。2017年3月26日因為心肌梗塞過世,享年58歲。2017年4月20日蒙總統蔡英文授予褒揚令。2018年6月16日「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簡稱鄭問大展)開展,由鍾孟舜策展,展期至9月17日,展出鄭問生前的個人手繪漫畫、插畫原件、手稿、劇本、雕塑等250件真跡,另外還配置了鄭問個人物件、生平重要創作出版品等,匯集鄭問一生創作精華、凝縮了他終其一生的生命歷程。
由文化部主辦,中華文化總會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協辦的「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6月15日於故宮舉行開幕典禮,圖為參與的貴賓合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由於個人才疏學淺,對於漫畫沒有涉獵,對於鄭問相當陌生。但是跟我一樣不了解鄭問,以及追問台北故宮為什麼把經常舉辦國際重要館博展覽的故宮文獻館,騰空三個月,給甫過世年餘的「鄭問」作漫畫紀念展,滿頭霧水。
8月6日,典藏採訪團隊,利用採訪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之便,走訪故宮文獻館,品賞「鄭問大展」,也抱回厚達351頁精裝版大圖錄,以及相關出版品,希望能夠揭曉謎底。
原來,鄭問是英年早逝傑出漫畫家,享譽國際,過世之後,熱心弟子為他奔走請命,才促成這項展覽。而其中最大的關鍵,是說服文化部出錢出力,舉辦了這檔展覽,並由中華文化總會、故宮博物院掛名執行。參與奔波請命的委員包括姚文智、吳思瑤、鄭運鵬等。根據描述,姚文智曾帶策展人鍾孟舜,向故宮前院長林正儀約訪面議,一拍即合。
開幕典禮上策展人鍾孟舜致詞。(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鍾孟舜在完成「不可能任務」的驚喜中,羅列出的貴人與功臣,從文化部長鄭麗君、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林正儀、立委姚文智、吳思瑤,以及詩人陳克華、文學家吳明益、流行歌手五月天/阿信、導演陳奕仁,還有《新活水》雜誌總編張鐵志、設計師馮宇、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等,名單可說洋洋灑灑,陣容堅強。
展前記者會提前曝光鄭問真跡《鄭問之三國誌:長坂坡》。(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在6月15日展覽開幕當天,除了台灣藝文政商界重量級人物外,還有來自各地緬懷鄭問的漫畫家共襄盛舉。很少參與藝文展開幕活動的蔡英文總統,破例親蒞現場,並在致詞中強調「鄭問大展」,是台灣漫畫史上最重要一天。」不僅口頭褒揚,蔡英文在鄭問紀念畫冊上,以文情並茂的長文作表達,在開宗明義指出,「鄭問出生的1958年,是諸葛四郎登場的那一年、是台灣漫畫蓬勃發展的年代,本土漫畫雜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許多小朋友都夢想成為漫畫家⋯⋯。」
由於鄭問是凝望當代許多漫畫大師背影長大,蔡英文總統在文章內,歸納鄭問的終生成就包括:
一、以獨特的手繪水墨技術,開創了自己的風格,也把台灣漫畫帶到了國際舞台。
二、第一個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漫畫家。
三、參與日本電玩的設計創作。
四、在日本以他命名,發行《鄭問之三國誌》。
五、已經是世界級大師,仍保持謙遜,對於晚輩十分照顧,努力提攜後進。
策展人鍾孟舜(右)向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鄭麗君等貴賓介紹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鄭麗君更是扮演關鍵支持角色,她重申鄭問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幾點:
一、既是第一位到日本連載的漫畫家、也是第一位在香港連載的漫畫家。
二、1991年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發予「優秀賞」,是此獎20年來首位非日籍得奬者,因此日本人讚嘆為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被譽為亞洲至寶。
三、2012年代表台灣前往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讓世界看到台灣漫畫的創作能量與實力。
四、作為一代大師,創下武俠漫畫的新典範,也不吝提攜後進,多位漫畫家都尊其為師。
五、為人瀟灑淡泊,所創下的種種紀錄,猶如筆下作品,皆為時代的經典。
六、故宮展覽,背後的美學意識外,也是對人本價值的思考與觀照。
開幕典禮上文化部長鄭麗君致詞(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則以東道主身分在紀念畫冊上發言,說明故宮近年致力於推動博物館公共化,即「新故宮運動 #NEWNPM Link to you 」,已正式起跑。所謂新故宮的願景,就是要擴大民眾與社會各界的參與,創造故宮與在地「新」與「心」的鏈結,力圖讓藝術走入生活、文化與教育扎根,提供民眾可親的生活美學,與多元文化之體驗。林正儀認為「鄭問大展」,除對台灣孕生、名揚於亞洲文化圈的漫畫大師鄭問,生前不斷追求創新,與具超越性的創作精神表達肯定外,同時,也引介給國內、外觀眾們,認識鄭問奮力突破圖像藝術分界、挑戰視覺革命的漫畫世界。
林正儀表示,鄭問作品中透過傳統水墨、彩色水墨等不同媒材表現,運用漫畫的獨特藝術語言,詮釋華夏歷史風物的故事文本,帶領民眾發現「不同時代的創作語彙,存在著持續對話的文化脈絡」,此即揭示故宮扮演著承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生產載體。另一方面,林正儀說,故宮位居國際重要博物館,也當與時俱進。因為國際上不少重要博物館,已將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漫畫作品納入典藏,也舉辦多場漫畫與動畫展,台北故宮不能置身事外。例如,法國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近年展開許多新生代藝術類別的大膽嘗試,漫畫成為羅浮宮的展覽計畫之一。從2005年開始,羅浮宮官方開始與漫畫跨界合作與對話;2009年邀請法國以外的漫畫家到羅浮宮進行交流創作,以羅浮宮或其典藏品為靈感發揮創意並展出漫畫作品「Small Design : The Louvre invites the comics exhibition」。
又如,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也收藏許多漫畫作品,並曾舉辦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Hoshino Yukinobu)的漫畫系列作品「宗像教授的大英博物館冒險之旅」(Professor Munakata’s British Museum Adventure)手稿特展「Manga at the British Museum drawings by Hoshino Yukinobu,2011-2012」。
鄭問《阿鼻劍》。(無限創藝教育有限公司提供)
林正儀表示,這次「鄭問大展」闡述鄭問作品的影響力,不僅在流行文化圈,更擴及文學和藝術領域,完整回顧鄭問從技法到選材的創新,以圖像視覺藝術衝擊了日本畫界,被譽為「亞洲至寶」進而邁向國際之路,該展帶給觀眾感受到鄭問作品從紙本到遊戲領域,其圖像創作與故事文本的魅力。他強調,文化扎根、藝術走入生活是故宮致力推動的核心任務,故宮亦將持續努力提供民眾多元文化體驗的生活場域並邀請國內外觀眾走進鄭問自由馳騁、展現求變精神的漫畫創作世界。
鍾孟舜更宣稱該展覽,是跨界創意的整合。他不諱言,鄭問弟子與家屬,努力了一年三個月後,成功讓鄭問進入故宮,舉辦遺作大展,故宮是國家最高博物館殿堂。他認為,這次鄭問展則是將「漫畫以國寶形式」進入故宮,讓漫畫藝術為世人所肯定,是全球漫畫界大事,更是故宮轉型,向全世界宣告漫畫作為一種國家藝術的大事。
的確,漫畫第一次進台北故宮,象徵故宮一種公共化、在地化的新出發,跳脫原本框架的嘗試,讓更多台灣文化元素與國寶文物,在故宮場域上,一同輝映綻放,可喜可賀。
以上是當事者或相關贊成者的意見。但也有不少撻伐之議,其中亦包括不少漫畫人。爭議意見包括:
首先,政治力介入藝術文化。
故宮展覽,自有一定專業性與嚴謹度,就算故宮文獻館可以開放院外申請,但都以國際重要博物館展覽為優先,在目前展覽空間不足,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接踵休館整修之際,故宮文獻館成為北部殘存可用的最重要展覽空間。鄭問的漫畫特展,一展就是三個月,造成的檔期排擠效應,損失了其他重要國際展覽機會。據說,已有原本計劃爭取到台北故宮展出的某歐洲藝術大展,已因此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
平心而論,甫過世一年三個月的鄭問,就能進故宮舉辦遺作紀念展,這是空前壯舉,過往絕不可能出現,很明顯與政治力介入有關。如果故宮展覽,可淪於人為操作,不再單純與透明,令識者憂心忡忡。
其次,藝術分為應用美術與純粹美術,漫畫屬於前者,在藝術評論上,漫畫至今仍不是一種純粹藝術。故宮是世界知名博物館,並非光華商場、秋葉原,展覽應以藝術創作為主,而不是通俗文化的漫畫展。尤其故宮能對外釋出的展覽空間極其有限,能排進檔期不易,純粹藝術創作已呈現僧多粥少、檔期難搶的景況,文獻館所受理的展覽,應優先回歸故宮原先的定位與核心價值。
如果鄭問的重要性,及其漫畫成就很偉大,非得進美術館展覽不可,也應該顧及他的當代性,以1958-2017年代的鄭問,要辦遺作紀念特展,應該放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等,都比放故宮來得更加合適。
第三,故宮展覽的審查流程一向嚴謹。鄭問作品的審查流程,則完全闕如?單憑立委與故宮院長見面交談的一席話就敲定?日後如果還有其他台灣之光、亞洲至寶的當代藝術家,也要到故宮舉辦展覽,是否可以比照類似模式,央請政治人物,出面關說,開方便之門?
如果鄭問可以在故宮展出,與鄭問同樣是復興商工培養出來的寫實畫風漫畫家,例如蔡志忠、敖幼祥、陳弘耀、曾正忠等人,是否也可接續申請故宮展覽?另外,前輩漫畫家葉宏甲、陳海虹、牛哥、王家禧(王澤)、劉興欽等人與作品,也在漫畫界舉足輕重,是否也都能依例,一一進故宮展出?
第四,以市場行銷觀點來看,展覽力求最大亮點與客流量。漫畫展覽,訴求比純美術、純古董更面向普羅大眾,以及年輕族群。如果展出鄭問作品,意味是一種跨域、跨年齡突破,希望藉以吸引許多年輕人親近故宮,然而開幕迄今已月餘,參觀人士並無成長,而年輕族群依然沒有專程轉赴文物展區參觀,在在是事與願違之舉。
5月29日在華山藝文特區舉辦的「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展前記者會。右至左分別為:策展人鍾孟舜、文化部長鄭麗君、鄭問太太王錦珠、鄭問兒子鄭植羽、導演陳奕仁、流行歌手阿信。(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再說,鄭問特展放在故宮的不合適因素,光是交通的先天不足,已是這個展覽最大致命傷,普羅大眾或年輕人本來就沒有出入故宮的習慣,看展覽比率更偏低,如果不要迷思於故宮的崇高恢弘性,將此特展改在人潮相對洶湧的華山或松菸文創產業園區,想必客源龐多,進出又方便,可以吸引更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與朝聖。
故宮一向在「台灣最受歡迎景點」的統計中,名列前茅,現在陸客來台人數驟降,故宮已被拋在觀光客參訪排名前三名之列,如果鄭問漫畫特展,名為跨領域整合,但觀展人潮更少,國際觀光客不會為台灣漫畫家而來(也許有些關注漫畫界的觀眾,但人數太少),而平常進出故宮的藝術饕客又不領情,結果落得兩頭空。
故宮在「台灣最受歡迎景點」的統計中名列前茅,觀光客經常到訪。(今周刊提供)
鄭問生前提攜後進、厚愛子弟,這個展覽可以視為漫畫界向恩師的致敬大事,但拿台灣的藝術聖殿——故宮,行報恩之舉,似嫌公器私用。政治人物能服務選民的途徑不少,實在不宜染指於專業場域,尤其故宮更不該被濫用與侵犯。
鄭問技術好、創意多,自不在話下,但「鄭問大展」中,過度把漫畫家神格化,宣傳似嫌浮誇,與故宮國家文物保存精神相悖。尤其鄭問生前低調,對於畫上的成績,被如此敲鑼打鼓,驚動最高領導人,實在不尋常,想必也不是他生前的行誼與信仰。
捫心自問,如果漫畫是台灣知識經濟界重要族群,是創意關鍵產業,聽聽總統蔡英文怎麼說:「我上任後,責成文化部協助第一線的漫畫工作者因應挑戰,為本土漫畫產業打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漫畫輔導金制度上路,創作者和出版公司得到更多支持;台灣第一座漫畫基地在台北落成、台中的國家博物館也已經開工;持續透過政策,為漫畫創作者拓展發表管道,並鼓勵跨媒體和跨業合作,擴大内容經濟的規模⋯⋯。」政府對漫畫界堪稱厚愛。「鄭問作品在故宮展出,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這是故宮第一次展出漫畫作品,代表我們對漫畫的重視,也代表我們對鄭老師的敬意。來自各地的旅客,對台灣漫畫實力驚豔。政府會持續推動本土漫畫發展⋯⋯。」
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貪欲一兵衛》。(無限創藝教育有限公司提供)
看來,以59歲英年凋零的鄭問,得到台灣領導人超乎尋常的肯定與禮遇,備極哀榮,應該也超乎他生前低調謙遜的想像。尤其從鄭問的謝世與對他的不捨,喚起台灣政治圈對漫畫人與漫畫產業的共識凝聚,是件好事,看到政治人物,各個用力輸誠與討好,更是值回票價。
只是「鄭(鄭麗君部長)規林(林正儀前院長)隨」的鑿鑿斧痕,更加凸顯故宮弱勢領導的現象,而政治力介入故宮展覽的更多內傷與後挫力,需要全民買單,實在令人百感交集,也徒呼負負。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