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2:像建築師一樣思考城市(上)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2:像建築師一樣思考城市(上)

適逢「澳門現代建築學會」(Docomomo Macau)甫推出《澳門現代建築遊踪指南》ㄧ本書,正是一個好機會,和城市最小的住民散步,實地觀察澳門現代建築,一起來談談現代建築是什麼,在這些規劃之中,居民生活的樣貌。

生活中,我們遇見⋯⋯

街道散步,總會路過幾棟美麗的建築物。

它們的建成年代往往不太久遠,至今依舊是住民的生活空間,處在「正在」被使用的狀態(這或許也是導致公眾不得其門而入的原因)。它們可能是學校、菜市場、公家機關⋯⋯因為不太具有「歷史感」,被許多人以為沒有觀光價值,也不被列為保育的行列。看起來隱形,可有可無。

對「現代建築*」(見文末)無感,因我們在裡頭活得理所當然,對不同城市的「現代」來由也不太了解。仔細觀察,在臺北、上海、香港、里斯本都能見到,時宏大,時微小。我們生活在這些肌理之中,生活形態也受之影響甚深。

較多人知道的澳門現代建築是葡京酒店(Lisboa Hotel),建築師是出生於上海的蘇格蘭裔建築師Eric Byron Cumine(甘少明、甘洺,小克明),連張愛玲住過的「常德公寓」都是他的作品。

像建築師一樣思考城市

井井搬家之後,藝術家楊冠瑩(Summer姐姐)提議不如做個跟搬家主題有關的繪本聚會吧。在討論了幾個關於家的元素,我們發現對於新址的週邊空間最感興趣,適逢「澳門現代建築學會」(Docomomo Macau)甫推出《澳門現代建築遊踪指南》ㄧ本書,正是一個好機會,和城市最小的住民散步,實地觀察澳門現代建築,一起來談談現代建築是什麼,在這些規劃之中,居民生活的樣貌。

最後整個計劃,我們選了三座位於書店附近,特色與功能各異的現代建築物:一座學校、一座菜市場、一棟60年代的公寓住宅。

第一站:高美士中葡中學

故事是這樣開始⋯⋯

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進入了另外一個時代,開始使用「不那麼自然」的建材,例如混凝土,「不那麼自然」的造形,例如平屋頂、幾何圖形。這一所40年代蓋的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語境之下出現的建築物。當時的人類,崇尚像機器一樣運作的事物(算是人類文明到當時代的最高科技了呀),即使是房子,也具有「居住的機器」的詩意。

初步靠近這座學校建築物,會被一種「巨大感」震懾住,就像是在港口看到大船入港一樣——整棟學校建築物,就是一艘大郵輪,設計者以當時來往大西洋的輪船作為建築造形。

「我的學校是一艘船」高美士中葡中學大樓。由葡萄牙建築師施若翰João Canavarro Nolasco 設計。這張由「澳門文化遺產」發佈的相片,是目前所能找到最像輪船的建築全貌。
網頁 :https://www.culturalheritage.mo/detail/99948  

這棟建築物,是澳門學校建築物的經典之作。在藝術家楊冠瑩帶領的兒童實地考察,有很大一部份是關於「對稱概念」的觀察和實踐。他設計了「身體的鏡子」遊戲,讓孩子與家長們像互為彼此的鏡子,做出彼此對稱的肢體動作。

「對稱」是現代建築造形一項非常重要的元素,但「為什麼對稱」,就是我們在觀察時常常出現的問題。在許多資料中說到,當建築物「左右對稱」,是為了空間上能有所區分。是呀,這艘「大輪船」,原來是男孩與女孩分區上課,對稱就能區分規劃空間的功能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小朋友們觀察到門口的兩棵南洋杉樹都「對稱」了!

「為什麼對稱」的建築語言思考一一為了空間功能?或結合原有的自然環境?(高美士中葡學校門口兩棵杉樹。川井深一 拍攝)

「會不會是為了不砍掉原來就住在這座山的這兩棵大樹,所以蓋了對稱的房子呢?」

「你說我畫」環節。城市小住民輪流說出自己看到的建築特色,藝術家一一把孩子們天真童語「畫出來」。(川井深一 拍攝)

藝術家自製了印章想讓孩子印出重複的幾何,觀察兒童在蓋印章的過程中,是否能對稱平衡美感。但孩子們都決定去掉對稱,這些沒有框架(例如先前說到的性別功能框架決定了這棟現代建築的對稱)的小動物設計了大量有趣的建築造形。我越來越期待他們之後如何付諸實踐了。

第二站:雀仔園街市

如果城市裡有一座兩百年的社區,就意味著它的市集,有著兩百年來人類商業行為累積的故事,蔬菜水果、茶葉乾貨、附近的土地公,甚至街道建築都會說故事。但我們能找到最古早用「現代建築」的概念去思考市集社區關係的案例嗎?

位於四角的菜市場大門和⋯⋯門口的佐治。(川井深一拍攝)

清代,「雀仔園街市」曾經只是賣菜亭,後來⋯⋯一座前衛的現代建築,對當時的澳門(1940年)來說,它有許多不可思議。

「雀仔園街市」的「大門設計」在「四角」,讓整個市場變成住民「動線的一部分」。建物裡,攤販位置,主要在建築空間的正中央,它們就像一座小島,所有豐饒的物產,都放在島上,流動的人是潮水⋯⋯光是思考動線,就需要「說故事」的想像力了,水流會進出了菜市場,會觸碰附近的攤位、進入周邊小店,水流會和社區一隻叫做「佐治」的貓咪說話。一棟現代建築,完整了社區住民與街市有機關係!

光之街市|菜市場的照明與通風,是街市設計者考慮的重點問題。當時採用了歐洲時興的「形式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設計,牆面有大片直至今日,雀仔園街市的照明,依然以自然光為最主要。(建築師:拉菲爾Rafael Gastão Borges 與上述工程師施若翰João Canavarro Nolasco所建設。相片:Summer 的兒童花園 Summer’s Kinder Garten

為了讓孩子們去實踐「人與市場」的關係。第二站的活動內容,小朋友拍攝建築細節、親自去小鋪小店採買,然後用小小的身體,馱著重重的蔬果材料,用這些建材去「蓋房子」了。

市場攝影──小朋友們的隨手觀察記錄,一起去逛逛澳門的菜市場吧!

藝術家自製「蔬果記憶配對卡」。確定剛剛看到的蔬果名字,也對奇異的物產提出疑問。開工前的「熱身」,要把建材都搞清楚呀孩子們!

思考人、物與建築的關係,Summer姐姐帶著大家用這些蔬果物料蓋市場。街市需要思考人行的動線,因為如果有攤販習慣保留「菜亭」、「路邊賣菜形式」的販售,那竣工之後的菜市場,就很容易變成「暗摸摸」的「蚊子館」了,那也是老菜市場社區常常會發生的事情。

到底該怎麼讓孩子能夠得到建築的語言呢?除了建築實地觀察、一些工作技法的實踐,繪本提供了許多能和孩子溝通的美學語言。留待下回分享。

散步前的給孩子們的小認識
現代建築指的是,在上世紀初,由於建造技術、材料與社會現代化,人們尋找的建築設計原則,並且加以實踐,出現許多不同的風格:我們長聽到的裝飾性風格、包豪斯、未來派、表現主義等建築。

推薦閱讀:

現代建築之父 柯比意
作者:法蘭辛那•布榭、米雪兒•柯恩、米歇•拉比
出版社:小典藏

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史上第一人!以現代建築作品列入,世界有形文化遺產。

二十世紀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建築師就像作曲家,創作設計房子,也像交響樂團指揮,指導建築工程。

130年前,房子是磚造或石造,每間房只有一個小小窗戶,門可能太低,床太短……
有位建築師叫柯比意,他很不滿意當時的房子,便提出開大片窗,讓光線走進房子裡的想法;選用鋼筋水泥來蓋房子。建築從測量人的尺寸做起等等,這些都是他創新的理念。但是當時的人不能接受這些前衛的想法,他們認為柯比意很傲慢。
為了解決城市大量的居住需求,他提出摩天大樓及集合式公寓的想法,法國馬賽公寓就是最佳範例。最著名的建築作品-廊香教堂、印度昌迪加爾的城市規劃,深深影響全球年輕的建築師,更是二十世紀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邀請小大讀者來親近、認識建築大師柯比意的創新想法和作品,又是如何影響現代城市樣貌。

川井深一( 50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