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愛閱讀】《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與想像力的定義共舞

【小典藏|愛閱讀】《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與想像力的定義共舞

如果一個人想瞭解一隻蝴蝶,真正需要的是和牠一起行動、一起飛舞,而不是用網子把牠抓起來。我想從不同文化和詩意的角度,和這個問題一起飛舞:「想像力是什麼?」

字典上對「想像力」的定義包括:

「對沒有實際呈現在感官上的事物形成心理意象的能力;想像非真實事物的能力;思考新事物的能力。」

然而,這些定義似乎相當侷限,也很枯燥。它們從概念角度談論著某種非概念性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想瞭解一隻蝴蝶,真正需要的是和牠一起行動、一起飛舞,而不是用網子把牠抓起來

我想從不同文化和詩意的角度,和這個問題一起飛舞:「想像力是什麼?」我不會在這裡試圖獲得明確的答案,而是會嘗試構建一幅充滿想像力的「想像」畫面。

文化的見解:故事與想像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

自從我的療癒故事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之後,我有幸到過很多地方,也在非洲、中國、歐洲和北美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因此,讓我有機會沉浸在不同的文化理解中,在這段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國家和文化都對故事和想像力懷有深深的崇敬和尊重。

(圖/Pexels)

我在東非工作的三年中,每當我認識一個新朋友,告訴他們我在寫故事的時候,說斯瓦希利語(Kiswahili)的人們反應通常都是:mawazo ni mwanga katika usiku(想像是黑夜裡的一盞燈);不然就是hadithi mwanga usiku(故事照亮了黑夜)。

而在非洲南部那段時間,我發現桑人(Bushmen,也稱為「布希曼人」)的語言中沒有形容「想像」這個詞。對他們來說,「故事」就代表了全部。他們有句諺語說:「故事如風,來自遠方,我心自知。」布希曼人會在穿越沙漠和大草原的長途跋涉中「講故事」給孩子聽。這「故事」沒有實際理性的話—像是「再走一千步就到了,我們可以數一數」,或者「我保證,等到了之後會好好讓你吃一頓」。成年人走路的時候沉浸在想像裡—會有關於那塊石頭、這片灌木、那隻蜥蜴,還有那些雲的故事,而且遠遠不止於此!

同樣的,在我的國家澳大利亞,土著文化中的「故事」也將世間萬物容納其中、彼此連結。故事和想像是同一件事,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夢幻時代」(Dream Time),這是原住民對這個世界、世間萬物和它所有故事的理解。

在拉科塔(Lakota)和奧吉布瓦(Ojibwe)這兩種美洲原住民語言中,「想像」和「作夢」的意思是一樣的。在這些文化中,夢被認為具有預言和治療的力量—這是想像力和療癒之間有趣的連結。

在中國,當我在研討會上提出:「想像是什麼?」的問題時,一個常見的答案是:在中國文化中,想像很難定義,但最恰當的比喻也許是「道」—萬物背後的無形之力、萬物的平衡、自然的核心力量。有位中國學者將想像與自然連結起來,他說:「要是樹木和花朵會說話,它們說的肯定是故事!」另一位研究中國古代繪畫的學者提到了每幅畫中的「留白」。他很清楚這些空白是刻意留下的,好為想像留下空間。

(圖/Pexels)

詩意的見解:想像是最崇高情緒中的理性

古往今來的詩人都致力於將「想像」的重要性提升到邏輯之上,並且深深尊重神聖的圖像和隱喻。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認為,精神上的愛離不開想像力,他認為想像是「最崇高情緒中的理性」。

沒有想像,精神之愛便無法作用,也無法存在,事實上,想像不過是絕對力量的另一個名字,是最清晰的洞察力、最寬廣的心靈,和最崇高情緒中的理性。

只要讀了華茲華斯的經典詩作〈我孤獨的漫遊,像一朵雲〉(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就會沉浸在愛和驚奇中,被大自然的美所吸引。他的詩彷彿把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帶出來,帶到更靈性、更高的境界。另一位幫助我超越日常生活的詩人兼哲學家是巴菲德(Owen Bar- field)。在我追求對想像的詩意理解的過程中,巴菲德給了我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在他的文章〈物質、想像和精神〉(Matter, imagination andspirit)中,他描寫了兩種現實—精神的和物質的,「隱藏的」和「日常的」。他建議在兩者間架起橋梁,因此給了我們成年人動力,一種從一方到另一方的旅行方式。這座連接物質和精神的橋梁就是「想像」—巴菲德將它美麗的描繪成「想像活動的彩虹橋」。這是故事的領域、隱喻的領域,也是象徵的領域。

帶著這些詩意的想法,現在讓我們來審視這個問題:「為什麼故事語言(故事、詩和歌曲)似乎是兒童的一種自然語言?」為什麼桑德蘭要倡導用它來促進健康的情緒發展?根據巴菲德的想法,答案似乎再簡單不過:因為我們的小傢伙是最近才跨過彩虹橋的,他們來到「日常」世界就是最近的事。對他們來說,這個充滿想像的世界真的很近,也很真實。

(圖/Pexels)

對孩子來說,想像和精神世界可以和現實世界一樣真實。孩子似乎擁有像蝴蝶一樣來回穿梭的能力,而大多數成人卻像全身都是腿的笨重毛毛蟲,掙扎著從一個領域爬到另一個領域。

想像是一種有趣的現象。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社交能力和智力都是愈來愈強,但與精神的連結卻往往是愈來愈弱,想像力也是。大多數成人需要拚命努力,透過冥想、詩歌、故事,以及其他藝術媒介來照料他們的想像力花園,才能維持自己的想像力如花盛開。

孩子天生就有這種能力,但對許多成年人來說,我們的連結已經消失了。我們必須努力建立這座想像的橋梁。這就是我們身為老師、治療師和家長所面臨的挑戰—我們該如何重新開發、滋養並強化我們的想像力,好讓自己能用孩子最熟悉的語言和他們一起合作呢?


本文摘錄自《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

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
作者:蘇珊.佩羅
出版社:小樹文化

94個暖心故事,家庭必備療傷寶典
面對分離、失去、生病,讓故事成為孩子心中的一道光
【華德福故事教育經典】

當孩子面臨分離、失去與生病,
他們的恐懼、不安、疑惑以及傷痛,
都不曾被好好照顧過……

人生終將面對分離與失去,然而我們卻不曾學會該如何面對

不論大人或孩子,在人生中的某一刻,我們都必定要與親人、寵物、心愛物品,甚至健康的身體或家園分離……這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艱辛的一刻。但是許多人都未曾學會如何面對,更不用說陪伴孩子度過這段傷痛,我們只想掩住他們的眼、捂起他們的耳,殊不知敏銳的幼兒,早已察覺身邊的分離與感傷……

讓「最了解孩子的故事醫生」,用94個療心故事,開啟親子溝通橋梁

分離與失去的傷痛不該被掩蓋與忽視,孩子需要我們解開他們心中的不安與疑惑、恐懼與擔心,才能重新回歸正常且健康的生活。而故事,就是開啟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澳洲華德福教師、最了解孩子的故事醫生──蘇珊.佩羅,收集、創作94個療癒故事,引領我們學會與孩子對話。用簡單但富含想像力與隱喻的故事,陪伴孩子面對分離、失去、生病時的淚水,讓故事成為成長最好的夥伴。

【本書重點】

1. 華德福故事教養精髓,用符合孩子心智年齡的方式,一同理解生命的傷痕。
各年齡層孩子的心智發展、生活經驗都不相同,因此在面對突如其來分離與失去時,身為家長的我們常常發覺無法用成人的方式跟孩子解釋。這時候,一個簡單、獨特的「故事」,比起嚴肅的道理與話語,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2. 故事裡的畫面與想像,能深入孩子的內心、解答他們難以理解的哀傷。
故事並不是為了轉移孩子對分離與失去的注意力,而是用他們的語言,來認識生命中必經的體驗。故事中的想像與畫面能深入孩子的內心,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訴說艱困的經驗。而身為成人的我們,也能在故事蘊含的意義裡找到療癒之光,從而與孩子一同面對失去的傷感。

3. 簡單的創作引導,輕鬆開啟故事創作過程。
每一位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經歷的分離與失去場景也有所差異。這時候,一個獨屬於孩子的故事就能夠貼近他的生命經驗、提供溫暖的支持。然而,對許多家長來說,「創作故事」是最艱難的過程,總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作者蘇珊・佩羅在書中提供了簡單、容易上手的「故事創作小技巧」,讓每位讀者都能從中獲得靈感,開啟你的故事創作之旅。

4. 94個療癒故事、8大暖心主題,家庭必備成長寶典。
書中共收錄94個療癒故事,並且提供了8大暖心主題,從失去所愛的人(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失去寵物、失去家園、失去珍愛的物品、面臨疾病等等,這些故事完整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分離與失去,讓家長、教師、助人工作者都能在書中找到適合的溫暖故事,支持並陪伴各年齡層孩子甚至成人一起度過難關。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264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