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愛閱讀】《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提供「另一種形式的愛」的故事:不要因為失落,錯過了眼前的美好

【小典藏|愛閱讀】《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提供「另一種形式的愛」的故事:不要因為失落,錯過了眼前的美好

這本故事集裡,有一些故事是為了應對悲傷失落所帶來的各種失衡行為。對於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我的療癒故事寫作結構,相關故事有助於改變失衡的行為或狀態,讓它回歸某種平衡。

有一天,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7在公園散步時碰到了一個小孩。那女孩弄丟了洋娃娃,她哭得好傷心。卡夫卡立刻跟她解釋發生了什麼事。

「妳的娃娃出門旅行去了,」他說。

小女孩驚訝的問他怎麼知道,他回答:「因為她寫了一封信給我—我明天會把信帶來的。」

回到家之後,卡夫卡把信寫好,隔天在公園裡又遇到了那個女孩,他便把信讀給她聽。「請不要為我悲傷,我去環遊世界了。我會把我的冒險經歷寫信告訴妳。」

這就是接下來許多封信的開端。每天他和小女孩見面的時候,就會為她讀他想像中小女孩心愛洋娃娃的冒險故事。小女孩得到了安慰—她的失落被另一個現實取代了。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卡夫卡是不是給了女孩一個虛假的現實?」根據小說法則,我們可以說他的作法是真實的—娃娃確實經歷了一場冒險,儘管信裡的描述和真實的冒險不同(也沒有人知道洋娃娃的真實冒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過了一段時間,卡夫卡給小女孩另一個娃娃,這個娃娃一看就和原來的娃娃不一樣。娃娃身上附了一封信,解釋說:「這趟旅行改變了我⋯⋯」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故事到這兒的記載並不清楚,但有個版本是這樣的:許多年後,已經長大的女孩在深愛的替代娃娃身體裡發現了一封信。信上說:「你愛的一切都終將失去,但最後,愛會以不同的形式回來。」

即使這個故事和現實有所出入,卡夫卡行為中的智慧,對我們這些寫療癒故事的人來說還是很有意思的。他企圖透過「找回另一種形式的愛」的方式,幫助小女孩走出失落的痛苦。

關於物質方面的失落,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重要的東西。很多時候,如果太過專注於這樣的失落,可能就會錯過生活中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的美好。在此,卡夫卡表現出極大的敏銳度。他很聰明,沒有對小女孩說:「妳總是會有另一個娃娃的。」

(圖/Pexels)

在〈貝貝再見〉(第85頁)這個故事中,當珍妮珍貴的貝殼被洶湧的潮水沖走的時候,奶奶安慰了她,但非常注意安慰時的話語:

奶奶始終沒有說的一句話是:「你總是會找到另一個貝殼的。」珍妮很高興奶奶這麼聰明,知道說這種話一點用都沒有。

這本故事集中關於「另一種形式的愛」的故事包含:

  • 〈新的曙光〉(第134頁):這個故事是為一位孟買男孩寫的,他很喜歡一隻流浪狗,但是後來全家搬到了該城市的另一個地方。隨著故事發展,他將愛和依戀慢慢轉到了「鳥」身上—這樣個故事規劃相當實際,因為男孩現在住在高聳的公寓,只有一個陽台和外界相連。男孩開始在陽台上放穀物種子,吸引了住在附近樹上的鸚鵡。直到今天,賞鳥依然是他的愛好。
  • 〈天堂魔法〉(第56頁):這個故事是為名叫濤濤的中國男孩寫的,他的父親在一年前的溺水事故中過世。濤濤馬上就要開始上學了,媽媽很擔心濤濤不願意放下他那條特別的毯子(他已經因此被人取笑了)。在故事中,天堂魔法把毯子變成了一個毯子袋,一個可以輕鬆帶著,和濤濤一起去任何地方的袋子。
  • 〈海狸與橡樹〉(第67頁):這個故事寫給兩個男孩,他們的祖父和表弟在車禍中喪生。故事從森林中一棵被閃電劈成兩半的大樹說起,這裡曾經是許多森林生物的家園,像是鳥、動物和昆蟲,如今他們無家可歸。然後,海狸來了。他們唱著歌,開始忙碌的工作,啃咬、雕刻著那棵倒下的樹木,為森林動物建起了新家。這棵雄偉的樹和它所代表的一切,現在都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了。

處理「悲傷失落帶來失序行為」的故事

這本故事集裡,有一些故事是為了應對悲傷失落所帶來的各種失衡行為。對於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我的療癒故事寫作結構,相關故事有助於改變失衡的行為或狀態,讓它回歸某種平衡。編寫療癒故事的結構以「隱喻」、「歷程」和「解決方式」為框架。即使這些框架交錯創造出了完整的故事,分別辨識和討論這些框架也會有所幫助。

(圖/Pexels)

這裡提出的框架只是建議。這本書裡有很多故事並不是以這樣的框架(或其他框架)為基礎,而是遵循著直覺創作。首先,在寫療癒故事的時候,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想達成什麼樣的目的。設計故事以協助或治療失衡行為,是為了在孩子、青少年或成人自己的經歷中重新創造出健全和平衡。同樣重要的是,要理解行為和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失衡行為很少能以單一的方式有效解決。在處理失衡行為時,講故事只是許多方法和策略中的一種,是整個結構中的一條線。

框架 1 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給予肯定而不是誘導內疚

療癒故事中的「解決方式」,是指從破壞性或失衡的情況或行為中恢復和諧或平衡。解決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給予肯定,而不是誘導內疚。儘管解決方式在故事結尾才會出現,但在構思時,先考慮這個問題通常會很有幫助。如果解決方式不明確,就很難知道你的故事歷程和隱喻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

框架 2 創造緊張感:利用故事歷程和隱喻

故事歷程是建構模式的形成部分。隨著故事推進,一個事件頻生的故事歷程有助於創造緊張感。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故事通常只需要簡單的事件和少量緊張感即可;而對於較大的孩子來說,事件可能就要更詳細、更複雜,並隨著故事歷程的展開帶來更多的緊張感。

關於「障礙隱喻」和「協助隱喻」的使用,和故事歷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緊張感或衝突(就像拉弓一樣)通常藉由障礙隱喻的介入而建立,解決方式則是透過協助隱喻實現。

這裡總結了一些這種使用三段式框架編寫的故事例子:

  • 〈芭蕾女伶與音樂盒〉(第54頁):幫助某個5歲小女孩克服了睡前恐懼的故事。一個月前,她的父親突然病逝。因為他是睡夢中在家裡過世的,所以小女孩非常害怕睡覺,也害怕她的母親去睡覺。

> 失衡的情況:缺乏睡眠、恐懼睡眠。

> 較為平衡的情況:健康的睡眠模式、自信的睡眠。

  • 〈神奇的飛行機器〉(第82頁):這個故事是為荷蘭的10歲男孩所寫,他的父親不幸死於車禍。故事幫助了這個男孩,讓他把對所發生的一切的憤怒(他對母親的憤怒),轉化為對他的未來有意義的事。

> 失衡的情況:憤怒、缺乏動力。

> 較為平衡的情況:減少憤怒、有動力接受新計畫。

  • 〈小貝殼和跳舞的珍珠〉(第172頁):這是斯洛維尼亞的一位女士為自我療癒而寫的故事。她一生中經歷了許多極端的困境,包括在3歲時便一眼失明。

> 失衡的情況:負罪、憤怒、羞恥和痛苦的感覺。

> 較為平衡的情況:增加自信、減少憤怒。


本文摘錄自《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

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
作者:蘇珊.佩羅
出版社:小樹文化

94個暖心故事,家庭必備療傷寶典
面對分離、失去、生病,讓故事成為孩子心中的一道光
【華德福故事教育經典】

當孩子面臨分離、失去與生病,
他們的恐懼、不安、疑惑以及傷痛,
都不曾被好好照顧過……

人生終將面對分離與失去,然而我們卻不曾學會該如何面對

不論大人或孩子,在人生中的某一刻,我們都必定要與親人、寵物、心愛物品,甚至健康的身體或家園分離……這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艱辛的一刻。但是許多人都未曾學會如何面對,更不用說陪伴孩子度過這段傷痛,我們只想掩住他們的眼、捂起他們的耳,殊不知敏銳的幼兒,早已察覺身邊的分離與感傷……

讓「最了解孩子的故事醫生」,用94個療心故事,開啟親子溝通橋梁

分離與失去的傷痛不該被掩蓋與忽視,孩子需要我們解開他們心中的不安與疑惑、恐懼與擔心,才能重新回歸正常且健康的生活。而故事,就是開啟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澳洲華德福教師、最了解孩子的故事醫生──蘇珊.佩羅,收集、創作94個療癒故事,引領我們學會與孩子對話。用簡單但富含想像力與隱喻的故事,陪伴孩子面對分離、失去、生病時的淚水,讓故事成為成長最好的夥伴。

【本書重點】

1. 華德福故事教養精髓,用符合孩子心智年齡的方式,一同理解生命的傷痕。
各年齡層孩子的心智發展、生活經驗都不相同,因此在面對突如其來分離與失去時,身為家長的我們常常發覺無法用成人的方式跟孩子解釋。這時候,一個簡單、獨特的「故事」,比起嚴肅的道理與話語,更容易讓孩子理解。

2. 故事裡的畫面與想像,能深入孩子的內心、解答他們難以理解的哀傷。
故事並不是為了轉移孩子對分離與失去的注意力,而是用他們的語言,來認識生命中必經的體驗。故事中的想像與畫面能深入孩子的內心,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訴說艱困的經驗。而身為成人的我們,也能在故事蘊含的意義裡找到療癒之光,從而與孩子一同面對失去的傷感。

3. 簡單的創作引導,輕鬆開啟故事創作過程。
每一位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經歷的分離與失去場景也有所差異。這時候,一個獨屬於孩子的故事就能夠貼近他的生命經驗、提供溫暖的支持。然而,對許多家長來說,「創作故事」是最艱難的過程,總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作者蘇珊・佩羅在書中提供了簡單、容易上手的「故事創作小技巧」,讓每位讀者都能從中獲得靈感,開啟你的故事創作之旅。

4. 94個療癒故事、8大暖心主題,家庭必備成長寶典。
書中共收錄94個療癒故事,並且提供了8大暖心主題,從失去所愛的人(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失去寵物、失去家園、失去珍愛的物品、面臨疾病等等,這些故事完整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分離與失去,讓家長、教師、助人工作者都能在書中找到適合的溫暖故事,支持並陪伴各年齡層孩子甚至成人一起度過難關。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412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