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清彥(童書作家/兒童節目主持人)
「你能給予小孩最棒的禮物是責任感和一雙自由飛翔的翅膀。」──丹尼斯‧韋特利(Denis E. Waitley/美國作家與演說家)
我從小就是個手腳伶俐有小潔癖的孩子。相較於其他兄弟放學回家一身制服總是布滿髒汙,我的制服依舊如出門般整潔;家裡的私人領域,我也是幾個小孩中最乾淨整齊的;家務清掃工作大多由我這個看不慣的人執行,直到現在,老太太偶爾還會叨唸我:「今天地板很乾淨,不必拖啦!」
親友常常對我的家事能力讚嘆不已,但只要有人問起老太太「怎麼教的?」,她總會打趣的說:「媽媽邋遢笨拙一點,小孩看不慣就會自己去做了。」
才怪!我們家老太太非常有智慧,她很少要求我們做家事,一來她不喜歡求人,二來,她覺得如果不是出於自願,看我們臭著臉做家事,她也難受。然而,她不「要求」,卻常常「邀請」,我就是那個最常回應她邀請的人。後來才明白這是老太太的智慧。她先邀請我、陪著我做,讓我自己做出興趣和成就感,之後不必她開口,我就會開開心心的,把一切打理得妥妥貼貼了。
因為有了這些能力,讓我從小就可以很獨立;也因為獨立,讓我提早擁有不必仰人鼻息的自主與自由。長大後發現,這真是老太太給我的特別禮物。
所以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忍不住一路狂笑。
初初翻閱時覺得這個袋鼠媽媽的邋遢惡習實在令人難以恭維,不管什麼東西都一味的往袋子裡塞,甚至不禁同情起這隻窩居育兒袋裡的小袋鼠,被迫不停的收拾,否則幾乎難有伸展的餘地。
然而讀到最後才恍然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出自袋鼠媽媽睿智的作為。其實小袋鼠早該脫離育兒袋獨立了,卻偏偏一直依戀著不走。袋鼠媽媽的「下下策」(我信她之前肯定好言勸說過)不僅迫使小袋鼠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同時也在過程中,藉由為自己在袋子裡打理出得以安身立命的空間過程,培養了小袋鼠分門別類整理東西的能力。以致他終於願意搬進自己的房間時,便有了十足的安全感和自信獨立生活。
作者巧妙的將袋鼠「育兒袋」(Pouch/內文譯為「袋子」)和衣服「口袋」(Pocket)的概念穿插運用其中,形成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趣味連結。就知識面的論述,育兒袋是小袋鼠生活和成長的空間,但從擬人化的比喻角度來看,那也是袋鼠媽媽身上的一個收納物品的大口袋。於是這兩個概念撞擊在一起,形成了兒童與成人觀點的衝擊,袋鼠媽媽不斷將東西收進自己的「口袋」中,而小袋鼠則想盡辦法捍衛自己生活的「袋子」。最後雙方終於找到妥協的方式,袋鼠媽媽讓小袋鼠獨立了,而小袋鼠也有了自己舒適的新空間。
這本書的作者思琪.漢歐爾過去曾經是「依附」出版社的編輯,卻在女兒出生後,決定成為一位「獨立」出版人,成立自己的公司,出版自己想做的書。她將自己的育兒經驗轉換成兒童的視角投射在作品裡,搭配畫家丹尼爾.格雷.巴尼特趣味橫生且充滿戲劇張力的圖像設計,不但讓閱讀的幼兒可以身歷其境,從小袋鼠身上體驗、感受和學習獨立,也讓大人得以在袋鼠媽媽身上汲取育兒的養分和智慧。
育兒專家指出,幼兒在練習和父母分房睡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氣味」的安全感和新環境的探索與適應。這也正是為什麼故事最後袋鼠媽媽要為小袋鼠織一條毯子,給他自己的圍巾,並且帶著他一起打理房間。這些都是幫助他邁向獨立的重要元素,為他漸漸培養責任感,也漸漸獲得自由。
主題選書
袋鼠媽媽的口袋太亂了!
住在裡面的亞力,快要受不了了啊!
亞力是一隻小袋鼠,
他的媽媽南西是全世界最棒的媽媽,
卻不是全世界最愛乾淨的媽媽。
這件事讓亞力快要抓狂,
因為媽媽不管拿到什麼東西,
都直接往她的袋子裡放,把裡面弄得亂七八糟,
而亞力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那個袋子裡。
亞力和媽媽剛好相反,
他非常愛整潔,他會努力的把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
但是他越整理,就有越來越多的東西出現,
一雙襪子、一罐蜂蜜、一隻直笛……
甚至還有吃了一半的香蕉!
東西真的太多了,多到沒有亞力活動的空間,
他已經受夠了!
小袋鼠亞力會繼續住在媽媽的口袋裡嗎?還是會聽從姊姊艾莉的建議離開媽媽的口袋呢?
《亂七八糟的口袋》以育兒袋的概念勾勒出媽媽和孩子間的連結,也輕巧的描繪出密不可分的親子關係,以及鼓勵孩子走向獨立的過程。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