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我只是在想,你們應該知道-分給每個人同樣的東西,並不代表這樣就是最公平的。」
甲蟲簡單幾句話,就點出公平的核心意涵。真正的公平,並不是每個人都拿到相同的東西,或是得到同樣待遇,而是考慮個人的條件與需求不同,謹慎思考之後作出最妥貼的分配,換句話說,就是在相同的立足點上,都能得到應有理解與尊重。
《這樣公平嗎》用深入淺出的對話與思考,呈現出日常生活裡常見的爭執和疑惑,來看看故事是怎麼說的:樹上結滿了碩大鮮甜的梨子,大熊和小兔子好想嚐一嚐秋天的豐實滋味,於是,牠們找幾張椅子來墊腳增高,可是小兔子跟大熊的身形相差那麼多,為了公平起見,一人分一張椅子,小兔子伸長了身體,還是搆不到梨子,只能垂涎望著大熊大快朵頤,這看似公平的椅子分配,其實一點也不公平!
為了公平起見,一人分一張椅子,可是小兔子跟大熊的身形相差那麼多?(《這樣公平嗎?》繪本內頁)
有沒有覺得故事很熟悉?家有手足的爸媽肯定有這樣的經驗,不管是穿衣吃飯、玩耍、學習,總會聽見孩子動不動就嚷嚷:不公平!不公平!其實,這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所能理解的公平,大多都是表面上的均分,要是再加上一點點競爭與妒忌的火藥味,爸媽每每都得絞盡腦汁才能平息紛爭。
那麼,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公平」呢?
透過故事來討論就是很不錯的方法,繪本因為篇幅精簡,經過創作者的巧思構想,圖文都飽含著提煉過的哲思。《這樣公平嗎》的圖畫清新暖甜,用綠黃橘點染出秋的氛圍,兼有季節情味,主角選了天真可愛的大熊和兔子,不管是摘採的跳躍動態、氣呼呼的神情、癡癡望著結實纍纍的嘴饞模樣,這樣充滿「孩子氣」的好故事,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真實日常,彷彿在故事裡看見自己,另一方面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與喜愛。要探討公平與否的議題,其實也不需要說教,順著故事線就能理解,以大熊和兔子身高的差異做為探討的起點,帶領孩子思考:明明已經公平分配椅子,為何兔子卻還是摘不到梨子?
甲蟲的角色帶來的巧思,是願意俯身傾聽的謙遜與同理心。(《這樣公平嗎?》繪本內頁)
要打破這個表面的成見,看看創作者巧妙選了小小甲蟲,凸顯出視角的轉換,大熊、兔子與甲蟲身高有著懸殊的差異,然而如果換成是從樹上俯看下來,大熊、兔子、甲蟲與梨子之間的遠近高低又產生不同變化,而且,當大熊和兔子彎下腰傾聽甲蟲的想法,也讓大跟小、高與矮、遠和近的概念有了新的組合,從公平的問題,緊扣著思考相對與絕對的關係,都是因為彼此立場不同而有不同解讀。孩子光是看圖,透過立足點的不同,是不是就擁有更深刻的思考維度呢?
除此之外,甲蟲的角色帶來的巧思,是願意俯身傾聽的謙遜與同理心。一層層推進,揭示公平與否的探問,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哲思,同時也點出公平的真意。因為多了這份同理心,就能體貼關心甲蟲的需求,大熊跟兔子都吃了梨子,那麼甲蟲又喜歡吃什麼呢?我喜歡故事最後設計的巧思和幽默,令人莞爾。
《這樣公平嗎?》帶著孩子學習同理心
孩子在故事裡一步步理解並解開思考盲點,嘗試更貼近哲思的核心與價值,這就是故事的魔力,無需說教、或是繁複的解釋,只要透過情境與對話,孩子自己就能從故事的脈絡裡找到問題,慢慢建構成為新的理解。在公平與不公平的探討背後,其實是一份觀察入微的體貼與細膩,你會發現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其實都飽含令人驚艷的哲思,也可能是顛覆與思辨,需要透過感官的多重體驗與探索,聽聽別人的說法,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許不會有固定的結論,但終究會有某個沈思過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厚實的擁抱世界,經過深思熟慮果後的視野,會變得更輕盈澄透。
生活裡隱含無限的哲思。食衣住行,日常的細節,都可以觸發靈感,就看你是否善於觀察,善於體會。而創意、幽默感與生活的練習,是繪本之所以為繪本,精簡又直指核心的特色,在生活裡醞釀,然後才能醍醐於心。正如愛因斯坦說的:「向昨天學習,為今天而活,對明天懷抱希望。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探問」,讓思考與實踐成為日常習慣,是繪本教會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