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 13:幾個有兒童身影的展覽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 13:幾個有兒童身影的展覽

今天想分享澳門幾個有兒童身影的展覽,它們的顏色,卻都不那麼「典型」。這裡有不在世間的孩子;一位孩子泡在河裡撿拾廢棄物。相片裡的孩子,或許會平安長大,在廢墟中長出自己的樣子....(本文照片由作者川井深一拍攝)

在你的想像中,有兒童身影的展覽會是什麼樣子?
藍藍的天或綠綠草地?有彩虹出現?氣球飄揚?
鴿子,一定要有鴿子!

我今天想分享澳門幾個有兒童身影的展覽,它們的顏色,卻都不那麼「典型」。

不在世間的孩子

這裡有不在世間的孩子。

他們是帝王家的小孩,我們在教科書裡,看到這些孩子長大後的畫像。對後來的小孩(你和我)來說,這些孩子是時間,是過去的鐘,超越分秒計量的針。我們在讀《麥提國王執政記》的時候,聽著小麥提接任國王(成為孤兒)的前一刻,孩子和朗讀的大人都哭了:

「爸爸,爸爸!」麥提流著淚叫:「我不想要你死掉!」
國王睜開眼,憂鬱地看著兒子。
「我也不想死。」國王低聲說:「我不想把你一個人留在世上,兒子。」
——雅努什・柯札克《麥提國王執政記》(心靈工坊)

這些小衣服,讓我們跳出功過,來好好端看一個小孩:或許是一個名叫「永琰」的小孩,穿著一件「蟒蛇」圖案(其實是一條小金龍)的衣服,這個孩子正和家人過元旦。另外一個穿著虎皮套裝的小孩,名字叫載淳,腿腿還綁著虎皮套褲,心想好在不是禮服,讓我行動自如。

杏⿈⾊納紗⼋寶⾦⻯紋男單蟒袍 清嘉慶(公元1796-1820)
杏⿈⾊菊蝶紋暗花實地紗畫⻁⽪紋單袍 清同治(公元1862-1874)

讓看展覽的孩子們驚呼的是這件透明的紗袍!那是一件上朝用的衣服,上面有非常細緻的圖樣:「雖然是“童裝”,但朝袍上繡滿了金龍、彩雲、海水江崖及十二章紋樣,彰顯清代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文字自「澳門文化局IC Art藝文棧」)

「那麼輕、又那麼透明的衣服,我們在這邊看,居然有『很重』的感覺。」小朋友這樣說。從視覺、物質,去同理、感受到時間那端,另外一個小孩的生命,這樣去框架閱讀、觀看,孩子們是怎麼做到的?穿過這間衣服的小孩,名字叫「載湉」,在和母親的分離焦慮中接任帝位,當年4歲。

明黃色納紗彩雲金龍紋男單朝袍 清光緒(公元1875-1908)

【展覽資訊】
「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
澳門藝術博物館
2020-12-17 – 2021-03-14


世間的孩子

在東方葡萄牙學會(Instituto Português do Oriente,簡稱IPOR)主辦的親子閱讀節「字母和它的朋友們」“LETRAS & Companhia” Festival Literário pais e filhos,有一個震驚讀者的攝影展「生活在棄物之間」“Living Among What’s Left Behind”,作品由來自里斯本的人道與人權攝影家馬里奧·克魯斯(Mário Cruz)拍攝。

關鍵字:⾺尼拉、城市、河流、兒童、貧⺠窟、污染、垃圾⋯⋯!

當我們說起一個地方的文明,往往會尋找蜿蜒在這土地上的河流,這個攝影展拍攝地點是馬尼拉的帕西格河(Passing River)。她曾經是這個城市昔日的經濟中心,因為污染,上世紀九0年代,成為「死河」。儘管如此,人們在她附近居住,住在一座座竹棚之間。棚戶林立,隨時傾塌毀滅的危機。生活所需仰賴這座死亡的河流,撿來的建材、為數不多的魚種(儘管不建議進食,大家依然不得不吞下牠們)。

我在這些攝影中尋找小孩的身影。

最震驚的位置在這裡,展場只放一張相片:「一個孩子躺在一張漂浮在帕西格河的床墊上。四周漂浮著一層厚厚的垃圾。他只是每天無數個在帕西格河裡收集廢品的其中一個孩子。由於垃圾密度太大,人們甚至可以在大部分的河面上行走。」(展場解說)相片前方是大片的垃圾實體,牆壁上也堆積出河面垃圾的高度。

我們離人類的悲劇遠嗎?

在一系列四張的攝影作品裡,我似乎看到我童年獃過、位於屏東東港溪畔的村莊:

第一張,一個家庭在馬格達納河口灣(Magdalena)的擁擠屋內。

第二張,其中一位孩子泡在河裡撿拾廢棄物。

第三張,一位青年因肺部阻塞病重在家,而他在三歲就已和上面那個小朋友一樣,在帕西格河游泳生活。

最後一張是今日,充滿非法建築的河道附近,依然沒偶任何廢棄物處理系統的狀態。

21歲的Nolito Abano在它位於巴士戈的家中。三歲起,他就在帕西格河裡撿垃圾,這導致他後來不得不經常吸氧。『我之前每天都在帕西格河裡游泳,後來開始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症狀。醫生說我的肺被阻塞了。』家裡為了給他治病變賣了一切,連地板都賣了。

【展覽資訊】
「生活在棄物之間」“Living Among What’s Left Behind”
馬里奧·克魯斯(Mário Cruz)拍攝
澳門市政署畫廊
2020-04-18 – 2021-05-02


在台灣這是昨天的事嗎?

我因為再次看到村莊裡有過的身影,激動得無法走下去:倚東港溪成長的母親,時常提起為了生計到農田上撿拾農業罐,一次竟因溪水漲潮,差點無法回到家的此岸。

相片裡的孩子,或許會平安長大,在廢墟中長出自己的樣子。此刻他們依然在這裏,在一條死亡之河裡撿拾玩具,玩具槍或球拍,建構人生最初的風景。有一天,他們或許會像我的母親一樣,用頑童故事的口吻,告訴我因為摸蛤而死去的友伴生前的小故事,又或說著河邊那個死去母親的擁擠家庭的故事:孩子在路燈下睡眠,整張臉被螞蟻咬得紅腫。又或最後,這個貧民窟,會空無一人,因為外移的人口,在「繁華」中沒落,不再有人想起。

關於世間孩子的身影,還有這個展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葡語國家精神」“Alma lusófona em tempos de Covid-19”。由世界各地葡語國家攝影家為時代記錄的作品:巴西原住民開始施打第一劑疫苗,或是在4月25日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紀念日,當年有份倒戈反抗獨裁者的中老兵,在紀念日裡遊行的獨影。其中,一張名為「眼淚」的相片,是一個叫作Francisco的13歲小男孩在接受新冠肺炎治療,這個孩子是葡萄牙第一個感染肺炎的小朋友,相片裡孩子已經昏迷進入重症中心。在這麼令人不安的一刻,護理人員正隔著黃色手套安撫孩子,過程中,小朋友流下一顆大大的淚珠。Francisco最後病癒康復,這張相片成為整個攝影展的主視覺。

當我向其他觀眾問及看著這張相片的感受,大部份人跟我說他們感受到這孩子插管的過程,一定非常非常痛,也有人想跟孩子說聲對不起⋯⋯

是的,我們是道歉的一代,即使無能為力,也想做點什麼的一代。

〈眼淚〉”Lágrima”, de Rodrigo Cabrita, foi a fotografia vencedora do concurso

【展覽資訊】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葡語國家精神」“Alma lusófona em tempos de Covid-19”
澳門東方基金會會址畫廊
2021-03-26 – 2021-04-10


川井深一( 53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