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s日前風光上市,世界各地的果粉們無不爭先搶購,手握一支iPhone,潮流無處不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引領潮流的世界品牌早誕生在幾百年前的中國,你問這個品牌是什麼?可不就是白地藍紋「青花瓷」!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現正展出「意想青花瓷―新世紀的震撼」特展,共展出167件(組)13國的展品,並分為兩大部分、六大單元。第一部分為古代青花瓷,時間橫跨元明清及深受中國影響的各國青花瓷;第二部分則為現當代青花,包含仿古陶瓷、藝術陶瓷、當代藝術及跨領域之創作。六大單元為「萌芽」、「傳布」、「傳承」、「新氣」、「觀象」及「跨域」等。
「觀象」單元,林振龍〈墨韻青花系列瓷板〉。
此次特展是繼2012年「青韻流動:東亞青瓷的誕生與發展」後,陶博館與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的再度合作,且透過鴻禧文教基金會從中牽線,讓江西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的考古珍品得以跨海展出。關於能夠再度與陶博館合作,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桂英表示陶博館每年皆策劃有不同的展覽,而這次展覽與2012年「青韻流動」特展的核心思想類似,秉持社會教育之重責,著重於從古至今的瓷器演變。廖桂英進一步說明:「青花瓷與青瓷都屬於觀眾較為熟悉的陶瓷品類,這是這次以青花瓷作為主題原因之一。此次展覽除古代的藝術脈絡,也強調當代陶藝對於古陶瓷的融會及再造,因此除了陶博館擁有的現當代作品,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也共襄盛舉,借展展品數十件。」
從萌芽到傳布,觀眾可仔細欣賞元明清三代陶瓷之美,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藏〈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為典型元代青花作品,從其灰藍色的青花色澤、雲肩紋的裝飾到紋飾分層繪製等,皆為元代青花之特徵;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的明洪武〈青花纏枝蓮紋直口大碗〉、明洪武〈青花四季花紋花口折沿盤〉及明宣德〈青花鸚鵡壽桃紋大盤〉等,口徑一個大過一個,最大者甚至有72.1公分,出土時皆已碎裂成片,由考古人員一片片拼起黏回,才得以讓觀眾近觀明代官窯青花碩大之美。此類大盤為洪武到永宣時期獨有,除反映當時青花外銷訂單的要求,也是景德鎮官窯高超燒造技術的具體展現。青花瓷的魅力無遠弗屆,越南、日本到德國的作品也在展場爭相競美,包括胎質偏黃且粗鬆、鈷藍偏灰的〈越南青花花卉紋圓蓋盒〉、經模印大量生產的〈日本青花錦地花鳥紋盤〉及世界陶瓷大廠麥森(Messien)於1985年製造〈麥森青花月夜孤鷹紋盤〉等。
「觀象」單元,利維亞.瑪琳(Livia Marin)〈漂流的圖案〉。
經過數百個年頭,青花瓷的技藝仍保留在陶瓷匠師的手中。台灣1960至1980年代對於典雅富麗風格的喜愛進而影響仿古陶瓷的興起,包含青花瓷品項,而此浪潮中當以曉芳窯最為人熟知。曉芳窯於1975年成立於北投,窯主人蔡曉芳於1974年鑽研釉藥有成且燒造出第一件作品〈寶石紅釉杯〉。藝術家勤於接觸公私立博物館的古陶瓷收藏,讓曉芳窯的作品不論在胎質、形制、大小及紋飾、釉色上幾近完美。此次特展在「傳承」單元中展出有曉芳窯〈珠光青花山水/花卉茶器與花器〉、〈仿元青花釉裡紅鏤花開光獅鈕蓋罐〉及〈仿明永樂青花龍紋扁壺〉、〈仿清乾隆纏枝蓮紋八吉祥紋獅鈕雙耳蓋罐〉等,其中〈仿元青花釉裡紅鏤花開光獅鈕蓋罐〉蓋頂的獅鈕、蓋上的蓮瓣紋、器肩處的如意雲頭紋及器身四周的開光鏤雕紋飾等,皆與出土於河北省保定永華南路元代窖藏之〈元青花釉裡紅鏤雕蓋罐〉相似,足見曉芳窯對於古陶瓷之熟悉。
「新氣」單元,瓷揚窯參展作品。
時間再往後推移,藝術家的加入讓青花瓷的樣貌有了新的氣象,陶藝家對於陶瓷的塑形與藝術家的青花書畫完美結合,形成個人特色的同時,連帶產生對於傳統工藝審美價值的挑戰,也使觀眾能夠在傳承與新氣象間看到屬於新時代的風格。在「新氣」單元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少知名書畫家之作品,如林玉山、鄭善禧、傅申等,多數為瓷揚窯的收藏。瓷揚窯創立於1979年,創立者林振龍以揚瓷為志,故以「瓷揚」為名。他提供各類素坯,讓藝術家在素坯上彩繪的同時,也表現出水墨畫、西畫及書法等各式風格,呈現別於過往青花瓷的面貌。如〈般若羅漢貫耳瓶〉為知名水墨家鄭善禧之作,所繪製青花羅漢群像出自明代丁雲鵬應真像軸中多幅組接而成,並以釉裡紅釉題字、鐵色貫耳;〈喬松待鶴大瓶〉則是台灣著名藝術史學者傅申的創作,喬松挺拔遒勁,行筆細膩流暢,典雅又富有文氣。
爾後藝術家開始解構青花瓷,作品跳脫出了傳統陶瓷既有的形制及紋飾等框架。少了束縛,藝術家將青花瓷元素重新應用於雕塑、材質、觀念及建築量體等,並藉由紋樣及陶土紋理以抒發個人心境,同時也體現出創作者本身的文化及身分認同等議題。在「觀象」單元中,藝術家為青花在當代創作中找尋新的可能,如瓷揚窯林振龍的作品〈墨韻青花系列瓷板〉(兩件)皆以大筆揮灑青花鈷料的方式,讓釉藥產生流動感,並且擅於利用分割畫面以達到空間結構的展現。來自智利的利維亞.瑪琳(Livia Marin)的〈漂流的圖案〉,則利用看似破碎的日常器物,呈現看似崩解又彷彿完整的矛盾感,由此來讓人們思考與這些物件之間的關係,以及唯物世界中人們如何利用消費主義下的商品來形塑自我認同,同時〈漂流的圖案〉作品紋樣均來自青花瓷外銷市場中著名的「柳葉紋樣(willow pattern)」。
育達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遇見青花」服裝走秀。
最後,青花不再只是青花,青花成了種意象,擁有獨特的視覺語言及文化脈絡,藝術家透過動畫、影像甚至是文學文本,來讓青花意象有嶄新的詮釋方式。「跨域」單元中,英國藝術家安德魯.立文史東(Andrew Livingstone)利用工業用瓷盤及數位動畫等呈現的〈解構貿易〉,表現上解構了青花瓷「柳葉紋樣」中的小橋流水,成了工廠吊車,背後的核心問題是對於陶瓷產業的衰退及後續所造成的城市變化,「柳葉紋樣」所代表的正宗,最終受到不可避免的挑戰。
記者會貴賓合影。
是展於2015年11月26日上午舉行開幕記者會,貴賓齊聚一堂,包括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暨鶯歌陶瓷博物館諮詢委員黃光男、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廖桂英、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審議委員沈東寧、玉翫雅集副理事長戴成州,及參展藝術家如陶藝家鄭麗雲、曉芳窯蔡曉芳、瓷揚窯林振龍、陶藝家陳永釗、陶藝家李雅雯、存仁堂李存仁與汪弘玉、陶藝家卓銘順、陶藝家李國維、藝術家立文史東、書畫家蘇峰男等人。于玟致辭時說道:「今天我特地提早到陶博館來看展,我覺得『意想青花』的『意』也可以理解為『訝異』,因為在這個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至元明官窯、下至新時代的作品,每件作品都讓我感到非常訝異,這之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都非常深遠。對於新北市文化局來說,六大單元中的『傳承』及『跨域』是最為重要,因為有了傳承才有往後的創新,這正是我們的責任。在此也特別感謝鴻禧藝術文化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也相當謝謝參展的藝術家們。」黃光男則表示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藝文活動,而地區議員更該多多關注此類展覽。記者會除了邀請到育達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展演以青花為主題的「遇見青花」服裝走秀,日前陶博館舉辦的「青花宴―扮裝音樂派對」中表現亮眼的小朋友也於記者會會場登台亮相,相當活潑逗趣。「意想青花瓷―新世紀的震撼」特展將展至2016年3月27日止。
王怡文( 9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