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串聯九十年歷史 日動畫廊「線性漫遊」

串聯九十年歷史 日動畫廊「線性漫遊」

「線性漫遊」取自藝術家保羅.克利之言:「圖畫就是拎著一條線去散步。」畫廊表示,「藝術家透過敏銳深刻的洞察,以宛如寫日記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不可見的細微變化與感受,用各式線條一一描繪捕捉。
承先啟後畫廊90年點滴
透過多位歐美當代藝術家的Drawing(圖畫)與平面作品,一方面回應日動畫廊悠久歷史與豐富經驗造就一般畫廊所沒有的跨時代館藏,以及以此為基礎而打造的畫廊形象與經營理念;再則,「線性漫遊」擔負起一廣揚畫廊成立脈絡與精神的角色,除了和台灣觀眾分享難得一見的重量級歐美藝術家草圖與紙上作品—從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最為核心與私密之處,揭開個別創作者與畫廊主之間的交往故事;也連結日動另一分部nca過去辦理的相關藝術家展覽,以及各分館今年欲舉行各項說明畫廊歷史與重要性的展覽計畫,在在承先啟後地印證畫廊90年之路的點點滴滴。
羅伯特.卡特萊特《無題》.拼貼、壓克力.106×109cm。圖|日動畫廊
展出作品的藝術家包括羅伯特.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羅伯特.卡特萊特(Robert Courtright)、安迪.沃荷(Andy Warhol)、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詹姆斯.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羅伯.康鳴(Robert Cumming)、蘇珊.德格斯(Susan Derges)、羅妮.霍恩(Roni Horn)、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芮娜.芭內姬(Rina Banerjee)、尚-路克.莫耶曼(Jean-Luc Moerman)、帕維爾.派珀斯丁(Pavel Pepperstein)、賈奈娜.查普(Janaina Tschäpe)。
名單來源大致分成兩部分。上半絕大部分來自副社長長谷川智惠子首次在日本銀座本店舉辦的美國現代藝術群展「李歐.卡斯特里的藝術家們」(Leo Castelli’s Artists)。參展藝術家共19人,相當盛大。目的在於慶祝1989年底笠間日動美術館東翼開館企畫的紀念展,以及日動畫廊1990年於紐約設立辦公室。當時長谷川智惠子常常往返紐約,與畫廊主李歐.卡斯特里關係非常好,所以他精心挑選了旗下幾位重要藝術家的作品,交由長谷川智惠子舉辦展覽,藉此讓更多日本觀眾近距離認識這些國際級藝術家,不辱其使命。
有了這份緣起,「線性漫遊」更緊繫著畫廊歷史的脈絡,彰顯其份量之餘,也訴說著每一件藏品背後淵遠流長的人際交往關係。
拎著一條線去散步
「線性漫遊」取自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之言:「圖畫就是拎著一條線去散步。」(Drawing is taking a line for a walk.)畫廊表示,「藝術家透過敏銳深刻的洞察,以宛如寫日記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不可見的細微變化與感受,用各式線條一一描繪捕捉。職是之故,Drawing雖然常給人習作或嘗試的印象,但或許我們也可以視Drawing為從一而終、毫無修飾,最能完整真實反映藝術家內心所見所想的創作形式。正如克利對Drawing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使得單純的線條、形狀與顏色,在他筆下都能被賦予豐富的表情與深層的情緒。」
賈奈娜.查普《藍色的思緒#3》.複合媒材.50.8×38.1cm.2016。圖|日動畫廊
以下半部藝術家之一賈奈娜.查普為例。一般大眾熟悉的應是她2013年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後人類慾望」展覽中的錄像作品。但事實上,藝術家2003年後便專注在紙上作品與油畫。雖然多數作品並沒有描繪具象寫實的主題,然而正如同巴西的旺盛生命能量,她畫作中的線條與形狀,同樣創造了一個不斷加成並自動繁衍的關係網絡,將藝術創作過程與自然界的循環體系連結在一起。關於Drawing,藝術家提到:「在工作室的多數時間,我面對的是巨大的物件與任務,然而深夜回到家時所做的這些小尺幅Drawing,對我而言是更加私密的世界。它們代表我的心靈狀態。這些Drawing幫助我思考,像是日記一樣,擁有自己的生命。」
羅伯特.莫里斯《無題》.鉛筆、模造皮紙.60.3×47.3cm.1988。圖|日動畫廊
誠如文章一開始提及的,在早年形式相對明晰且不容挑戰的年代,Drawing僅是藝術家們如羅森伯格、安迪.沃荷、羅森奎斯特等完成大作之前的習作或草圖,地位較低。比方說,羅伯特.莫里斯自1958年棄絕油彩創作後,Drawing便成了他觀念藝術的表達媒介,以及釐清美學困擾的思路途徑。日動畫廊表示,「Drawing讓他得以發揮與生俱來的繪畫天分,但又毋須順從繪畫史的學術脈絡。Drawing之於莫里斯,是一創作雕塑時的筆記與練習,也是他對世界與生命的情緒抒發。其靈感多來自考古學與哲學,也來自達文西、塞尚與勃拉克,但總體而言,他受哥雅影響最深。」對「線性漫遊」策展人而言,Drawing存在著仍能與今創作並駕齊驅,顯現不遑多讓的當代性美學價值,因此作品的展示邏輯並不依照時間序列,而是單純以視覺美感經驗為憑據。
策展人說:「誠然,描繪線條的過程是Drawing最被強調的部分。此次展覽精選的藝術家,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藉由線條的來回漫遊,作為其思考與實驗的重要起點:他們或用嶄新的媒材描繪外在世界的線條輪廓,或用紙上Drawing記錄他們內心最直接的感受。對這些藝術家來說,線條不只是為了『構築』一幅圖像;繪製線條的方法與動作本身便揭示了藝術家對創作的思考與意志。Drawing並不只是通往一個成品的階段性產物,它本身即是創造關係的媒介,讓創作者與觀者之間能夠更直接地與其產生對話與連結。」
羅伯.康鳴《無題》.水彩紙本.22.8×22.8cm.1987。圖|日動畫廊
Drawing通常被視為由各種線條組合而成的作品,長期以來並未受到重視,直到晚近歐美掀起了溯源的風氣,其方從「習作」、「未完成的概念」的位置提升到如今被視為一已然成熟獨立的表現形式。日本國內學界對Drawing的關注約始於5年前。2012年,日動當代分館便回應其一路走來的先鋒者使命(日動乃日本首間專注引進西洋繪畫藝術的畫廊),推出相關藝術家的展覽。5年後,適逢成立90周年紀念的日動畫廊,選擇在空間部署僅只兩年的台灣分館延續使命,以來自日本4個倉庫的31件作品推出「線性漫遊」一展。
安迪.沃荷《雛菊》.絹印版畫.96.5×96.5cm.1982。圖|日動畫廊
陳芳玲( 6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