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天使領路,采泥突圍,本土畫廊邁向國際的契機

天使領路,采泥突圍,本土畫廊邁向國際的契機

在全世界藝術觀眾的目光焦點下,采泥藝術去年於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推出國家館等級的李光裕個展;馬不停蹄,今年又將在…
在全世界藝術觀眾的目光焦點下,采泥藝術去年於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推出國家館等級的李光裕個展;馬不停蹄,今年又將在米蘭蒙札皇宮美術館(Villa Reale di Monza)的邀約下,自6月9日起展出為期一個月的霍剛個展「形色之外:霍剛米蘭回顧展」
顧盼轉眼間,浪跡三地80年
展覽以藝術家的創作時間及主題,分為五大主軸:「1950至1970年代:從台北到米蘭」,展示霍剛初探現代抽象繪畫的早期作品;「1980至1990年代:書法之符號與形態」,則是藝術家旅居米蘭十年後,純熟融會地將西方抽象風格,與中國書法的字體架構結合並再度解構,畫面由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基礎圖形構成,在冷靜理性的框架中,蘊含中國書法字體的律動;「2000年代:完美的融合」,於此階段,中西藝術的源流已在霍剛筆下匯流成同一條河,並加強運用色彩的深淺明暗平衡構圖,依舊是理性,也依舊是幾何,但又多一分抒情與和諧;「今日之霍剛:精神性」,則探討霍剛持續60年來的幾何抽象創作,他走得很遠,但又從未飄離理性精神;「抽象之雙重性」,研究作品中幾何抽象風格的「象形」元素,以及藝術家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自由擺渡的創作樂趣。
霍剛生於1932年的南京書香世家,藝術教育啟蒙於著名書法家祖父霍銳(或名霍秋崖);1949年代抵台後,投入台灣現代繪畫啟蒙先鋒李仲生門下,並與蕭勤、李元佳等畫友共起引領現代繪畫風潮的「東方畫會」。後又於1964年代前往米蘭,自此旅義50年,直至2014年返台定居。人生80餘年的漂泊,從東方到西方,從中國、台灣到義大利,從書法到抽象繪畫,到如今,霍剛在藝術生涯與人生之路上,都找到終身伴侶,一位是紅顏摯愛,另一位,就是采泥藝術。
天使領路,采泥突圍,本土畫廊邁向國際的契機
采泥創立六年已邁向國際
2012年創立於大直,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年屆50,才從印刷業轉行開畫廊,算是視覺藝術產業裡「熟悉的陌生人」,他也自嘲是「1.5代」的畫廊主。畫廊成立至今不過六年,陸續端出李光裕、霍剛的國際重要個展。在視覺藝術產業及大環境經濟衰弱等不利的情形下,台灣還面臨了藏家同時追求日、韓、中及歐美藝術家作品,削弱本土藝術家買氣的前後夾攻,采泥的成績耀眼地使同業稱奇,不論是明察還是暗訪,都有人持續關注著他們的下一步。
采泥藝術在業界的經營軌跡獨樹一格,只要相準藝術家,一出手就是十年以上,甚至是終身的獨家經紀約。林清汶第一位簽約的藝術家,就是台灣著名現代主義雕刻家李光裕,只不過在簽約當時,李光裕已有十年未入世,隱身在山上的工作室,閉門創作。但跟采泥簽約之後,三年內赴紐約及義大利參加國際藝術展,更在2017年受聖馬利諾國家館之邀,以「有無之際:李光裕大型個展」參與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霍剛則是在三年前與采泥合作不久,即獲台北市立美術館邀約舉辦大型個展,更於今年返回米蘭舉辦大型回顧展。林清汶坦言,在代理霍剛之初,連對各種藝術創作接受度頗高的台北收藏家,都說「看不懂霍剛」。但在采泥「分享式推介」的引導之下,收藏群與觀眾慢慢走進霍剛的理性抽象世界,現在霍剛的作品,不說北部,連很難打入的高雄、台南等南部藏家都很多。
從李光裕開始,「分享式推介」的力量
林清汶身體力行,專注認真地執行「分享式推介」,取代傳統的銷售方式。「我發現做畫廊跟賣冰箱、賣電腦不一樣,藝術,多了一份優雅跟品味。每次我跟藝術家對談,都學習到好多人生知識。後來我懂了,你(畫廊)扮演的角色,就是藝術家跟有因緣的人之間的橋梁。只要分享藝術家的好,時間久了,自然有人會感動、心動,然後行動,而且是這件作品自己找藏家,好東西會自己找人,這就是最後你面對收藏的態度。當我理解這件事,一切就通了。」
對林清汶而言,「經營畫廊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采泥的時間成本非常可觀。在經紀方面,每一位藝術家都有十年計畫,三年台灣、三年亞洲、四年進軍國際;每一檔展覽,都是三年前開始安排,在台灣,這已經是超越美術館等級的籌備期。他們要的不是從倉庫、藏家或是同業手中調作品,而是給藝術家充分的時間與適合的場地。三年的籌備,免去藝術家時間的壓力,不干預也不下指導棋,讓藝術家全然地展現創作能量,讓作品說話,影響更多人。除了場地規模不及,采泥不論在作品推廣與學術研究上,都是以美術館規格要求自己。
藝術家霍剛與法國策展人莎賓.瓦吉厄(Sabine Vazieux)。(采泥藝術提供)
真心喜愛作品的藝術天使團
畫廊的作風與經營路線也分許多種,投資型的畫廊緊跟拍賣市場風潮,大進大出,往往是最閃亮的鎂光燈焦點,扛的是資金壓力;養成型的當代前衛畫廊,長期培養藝術家,與藝術家一起成長,不時捉襟見肘,經營未來的希望,要撐得住時間考驗。采泥藝術的強項,是背著時間成本,分散資金壓力,尤其是獨步業界的「藝術天使團」計畫。「藝術天使團」的計畫基礎,就是在采泥的十年計畫中。「我們花十年來找到這一群真正喜歡藝術的人,透過『分享』培養出來的收藏家,他們都是真心地喜歡藝術家。所以一但藝術家要出國展覽,藏家就願意一起親自參與、贊助,這是體驗行銷的一種。」采泥的思維是帶著藏家一起成長,在為藏家量身打造的藝術深度旅遊團中,並不是出來玩,而是將這些企業家最貴的時間成本,安排在與藝術家、策展人在國際級美術館、展場以及慶功晚宴中共度,獨家包場梵蒂岡博物館(Musei del Vaticano),就為了提供這些贊助藝術的天使們,最驚喜的展覽體驗。
長期收藏,不用護盤也有價值效益
目前的藝術產業有股歪風正盛,藝術投資的聲量勝過藝術欣賞,拍場的落槌價比藝術家的展歷、作品、理念,更吸引買家的注意力。出手快狠準的炒家與投資客,對畫廊來說是利還是弊呢?對於這點,林清汶用「人生的志業」說明自己的真心:
「我如果30歲創業經營畫廊,可能還是談生意;但是我過了50歲以後,到了某個年紀,要做的是意義。只要跟意義有關,就拚命去做,只要有意義,就不會有天花板,工作是興趣,也是事業與志業。」伴隨采泥一路成長的「藝術天使」,都是貨真價實的藝術收藏家與愛好者,他們收藏作品同樣重視價值,但並不是以金錢衡量為優先考慮,而更多是對於收藏眼界提升的成就感。
「形色之外 : 霍剛米蘭回顧展」於米蘭蒙札皇宮美術館(Villa Reale di Monza)展覽現場。(采泥藝術提供)
林清汶表示,這群藏家是真心喜歡藝術,也真心相信畫廊。只要跟著采泥的深度藝術團走一遭,親眼見證展覽及作品的高質量與影響力,與藝術家、策展人深入接觸交流,對於自己的收藏會更加有十足的把握與信心,且會自動自主地對外分享。當一位藝術家的收藏者,從一開始的五個人,增加到十個、20個,「想想前面這五個人會多高興,他會覺得有成就感,當然也不會想賣掉。這個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找投資者,第五年、第六年就準備要護盤了。」分享而不推銷,做生意但不談生意,林清汶強調「分享」,甚至接近到信仰的強度。
采泥藝術的成功保有初衷的純粹與獨特,對於台灣藝術產業而言,這種經營模式跳脫了做生意的慣性思維,大膽採用創投的「天使資金」概念,是否能如法炮製?林清汶依舊維持開放的態度,歡迎抄襲,鼓勵分享,保有初衷,就能開花結果。
「形色之外 : 霍剛米蘭回顧展」於米蘭蒙札皇宮美術館(Villa Reale di Monza)展覽現場。(采泥藝術提供)
「形色之外:霍剛米蘭回顧展」
展期|2018.06.09-07.09
地點|米蘭蒙札皇宮美術館 (The Villa Reale di Monza, Italy)
台灣同步:霍剛新作展
展期|2018.06.02-07.22
行前發佈會|2018.06.02,14:00
藝術家分享|2018.06.23,14:00
地點|采泥藝術(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28巷48號)
專程自台灣來到米蘭,最堅實的采泥藝術天使團成員與霍剛、李世明大使合影。(采泥藝術提供)
呂學卿( 2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