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關於自然教導我們的

關於自然教導我們的

本次展題與弗里斯1974年的作品《始終不變》(to be all ways to be)同名,這位浪漫的老藝術…
本次展題與弗里斯1974年的作品《始終不變》(to be all ways to be)同名,這位浪漫的老藝術家認為「自然」是現實的終極模型,在此次展覽中,他企圖證明自然本身的特質。今年的荷蘭館以通透的光線與空間,引導觀眾在其中對感官產生更多信任,弗里斯表示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視覺與聽覺比其他感官更為複雜;相對地,其他感官則很少被主觀的使用,例如嗅覺僅僅被列為一種感官,但嗅聞到氣味卻是非常直接的過程。
展覽中的各類裝置作品以威尼斯潟湖(Venetian Lagoon)周邊的「廢棄且雜草叢生的島」為發想展開,弗里斯更在展場地面平鋪了108磅玫瑰,構成觀眾視覺與聽覺之外的觀展記憶。1950年代開始,東方的禪思與道家對於自然的態度開始對弗里斯產生影響,而對於自然力量的崇敬、東方思想的演繹,也可在展場另一端,被安置於木材基座上、來自各處的12塊《石》(The Stones)中窺見。與此相應的還有長牆上以裱框畫作方式呈現的《來自世界各處》(From Earth: Everywhere),是藝術家在旅行於世界各地時,收集當地土壤樣本所構成的84幅泥土拓印,而他也將創作中所使用的植物,以標本展示的方法編入《我就是我.植物群的展現》(I Am What I Am. Flora Incorporata)一書中。
「評審團著迷於與弗里斯(Herman de Vries)的約定,確信作品的樸實與簡潔將在雙年展中提出一個具有張力且直接與當下現實相關的展示。他的作品建構在大眾愈來愈關注的生態背景下」,今年荷蘭評審團如此形容今年由弗里斯帶來的荷蘭館「始終不變」(to be all ways to be)。
荷蘭館展出一景。(Photo by Sara Sagui, Courtesy b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林怡秀( 1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