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今年威尼斯總策展人恩威佐(Okwui Enwezor)的主題「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s),中國館以「民間未來」(Other Future)為題,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邀請了年輕藝術家陸揚、建築師劉家琨、中國紀錄片之父吳文光,以及吳文光的妻子文慧和旅居紐約的音樂家譚盾參加這一屆的中國館。這個跨界的組合讓人稍感欣慰,因為中國館不再淪為畫廊操作市場的棋子,同時也反映了現今創作領域多元合作的現狀。的確,儘管政治與經濟的發展充滿不確定的因素,中國民間仍蘊含了豐富的生命力,吳文光與文慧夫妻駐紮在北京草場地十多年,將生命奉獻給紀錄片製作與社區運動,是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然而,中國館策展主題「民間未來」的英文翻譯「Other Future」,不知是語言理解的隔閡還是何故,似乎無法將其欲表達的內涵準確傳遞。
恩威佐和中國當代藝術圈關係良好,除了中國館之外,今年共有四位中國藝術家包括徐冰、邱志杰、季大純、曹斐等參加主題展。譚盾和徐冰是最早從中國到紐約發展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兩個人曾一起度過刻苦的「貧窮藝術家」日子,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得到愈來愈多的認可,他們這一代的藝術家已經穩穩站在國際的平台上,握有創作的話語權與發言權。
中國的藝術家總人數共有千百萬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是每位視覺藝術家的夢想,今年的名單一公布,心碎的聲音又掉了一地—「參展名額就已經不多了,居然連搞紀錄片的也來分一杯羹!」強國藝術家尋求資源的結果,是兩年前在威尼斯雙年展出現了一大堆的平行展,而這一屆,則是中國藝術家與資本大舉入侵小國的國家館。包括肯亞、聖馬利諾(San Marino,一個義大利半島上的小城邦)、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家館,都有中國藝術家的集體參與的身影。
今年4月初,肯亞館策展人與中國的參展藝術家與投資方在南京召開記者會,宣布參展藝術家名單,但不到一個月,肯亞的文化體育藝術部長華瑞歐(Hassan Wario)就在另一個記者會上,表示不承認這個館的官方合法性,並因此造成了肯亞在這屆威尼斯雙年展缺席的遺憾結果。
如果說一個國家就像是一艘船,中國這艘航空母艦因為無比巨大,所以最前端的菁英,可以在最國際的平台上和各國的文化菁英共享話語權,但落差也很巨大的後端,因為不理解國際的標準和語言,因此用粗糙的手法,同時在國際的平台上,讓中國貽笑大方。
不知道為什麼,一旦講到中國,永遠是愛恨交織的情緒:當你被中國快速的發展與硬體建設巨大的體量震撼時,一定也會被軟體的不足與倉促給惹毛;當看到中國藝術家在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中越來越多的參與時,那些想盡辦法要進威尼斯鍍金的伎倆,也會讓你覺得荒謬;那些在中國因為作品拍賣價格水漲船高而被眾星拱月的「畫家」,卻和威尼斯雙年展上影像、裝置與觀念的最新趨勢無所關連;中國當代藝術學術與市場之間的距離,不是一趟長程飛行跨越歐亞大陸而已,乃是如同這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主題「民間未來」的中、英文翻譯之間,那樣無關。
兩年一度,夏天的「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開幕。
在中國,遴選機制永遠是難以言說的神祕。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又再次打破以往慣例,由一個半官方組織「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而非個人擔任中國館的策展人。在這一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官方網站上,「支持單位」為文化部,「主辦單位」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單位」為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而「策展單位」,才是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2015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開幕一景。(本刊資料室提供)
Tags
王維薇( 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