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混種現場創作無疆界

混種現場創作無疆界

自2012年起,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主辦的「混種現場」,以現場音樂與聲響演出為主體,持續於台北國際藝…
自2012年起,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主辦的「混種現場」,以現場音樂與聲響演出為主體,持續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兩地進行每年一度的藝術祭。今年10月,混種現場首次擴大舉辦,除了將展演地點延伸至URS21中山創意基地與誠品信義店,內容上也增加為表演混種、混種影展、聲響混種、視覺混種四個部分。藝術村總監吳達坤表示,此次活動擴大原本專注於聲響混種的部分,除了希望能打開創作類別的侷限,另一方面也期許藝術村能成為台北推動藝文與發動策展的單位。
「表演混種」冉而山劇場《彌莎.禮信》演出現場。(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表演混種
自10月2日開始,持續三週活動時間的混種現場,首先由「表演混種」開場,此次邀請兩組甫自2015「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 OFF)回國的團隊:「河床劇團」與「冉而山劇場」。河床劇團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帶來與江之翠劇場合作的《摘花-亞維儂版》,作品結合河床劇團一貫的超現實視覺風格與意象劇場概念、江之翠的傳統南管樂舞身段,在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的組合下,打造如夢境般的觀劇經驗。而在寶藏巖演出的冉而山劇場,是由原住民與漢人共同創立的演出團體,他們以原漢文化、行為藝術與環境劇場的概念為其作品的創作基礎。此次他們帶來了由六個片段結合吟唱、舞踏、歌頌、展演等方式構成的《Misa-Lisin彌莎.禮信》,這場戶外演出由天光演至日落,演出者以身體為載具,在迴盪於河岸與山稜間的古調吟唱間勾勒與環境共生的古老靈魂。
「表演混種」河床劇團作品《摘花》。(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混種影展
今年首度執行的「混種影展」,特別邀請到文化評論人張鐵志擔任策展人,影展以紀錄片為引,藉此凝視(聆聽)台、港、中音樂文化裡的重要議題。影展開幕片邀請到在台灣首次曝光的作品:奧斯卡提名導演王水泊講述中國龐克搖滾樂隊「生命之餅」的紀錄片《絕不鬆開我的拳頭》。此片記錄了該團主唱吳維,以及他身邊之人的故事,張鐵志說:「這是一部關於武漢龐克的電影,也是關於在這座被稱為中國最龐克的城市,憤青如何在壓抑的社會中吶喊」。麥海珊的《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邀請三組香港獨立樂團:「My Little Airport」、「The Pancakes」、「迷你噪音」在各自挑選的地點唱歌。紀錄片隨樂團的腳步深入香港城市角落,在樂聲之間,觀眾也同時看見香港在地貌或政治自由上的改變。而在台灣的部分則有關注貢寮海洋音樂祭、蚵寮漁村小搖滾等活動如何改變地方的紀錄片《海洋熱》、《蚵子寮漁村紀事》,以及記錄台灣聲音創作者的《如果耳朵有開關》、《台北抽搐》。影展同時搭配影人映後座談,與觀眾共同討論各地音樂文化與人民生活之間的精神交織。
「視覺影展」徵件展藝術家謝家瑜得獎作品《論語》。(攝影/林怡秀)
聲響混種
「聲響混種」是混種現場歷年來的重頭戲,由聲音、影像創作者共演的大型演出。今年於寶藏巖展開的聲響混種,邀請到台灣聲音藝術家林其蔚與現場觀眾即興創作、許雁婷與楊智博以台北寶藏巖地貌為背景,以田野錄音與即興笙音完成的《觀.音》、哈薩克樂隊馬木爾(IZ+銹TAT)、壞鞋子舞蹈劇場與幽法樂團,與比利時藝術家Roman Hiele、SOMA TAIPEI等。而在台北另一端的URS21中山創意基地,則邀請到日本錄像藝術家河合政之、?崎亮太演出,台灣藝術家陳怡潔此次也以「映射投影」(Projection Mapping)的方式與台北爵士大樂隊共演,以及今年由藝術村補助至紐西蘭駐村的葉廷皓、結合LED與舞者演出的PSquare Media Lab及樂團勞動服務、來自台南的後搖滾樂團晨曦光廊、作品帶有電影與劇場氛圍的王榆鈞與時間樂隊,並於混種現場閉幕當晚於URS21中山創意基地草地舉行靜音派對Silent Disco Party。
「視覺影展」徵件展現場。(攝影/林怡秀)
視覺混種:一平方公尺的創意
在今年的混種現場中,藝術村策畫團隊特別規畫於URS21中山創意基地展出的「視覺混種」,包含「快閃工作室」及「徵件展」兩大主題。「快閃工作室」的概念來自藝術村的自我定位與狀態,展區特邀14位藝術家,其中包含五位過去駐村藝術家回村參與為期三天的視覺混種展覽,現場亦有藝術家花崎草與黃立慧所帶來的行為演出。「徵件展」則是本屆混種現場最早起跑的活動之一,也是混種現場首度以不限主題的徵件方式,廣邀各界藝術創作者共同參與,於URS21二樓展場中以一公尺見方的空間呈現自己的創作內容,展出作品除各種媒材的呈現外,亦有多組現場行為與互動作品。為能藉此次機會,讓年輕創作者汲取各方經驗並提升國際能見度,主辦方邀請到韓國現代集團藝術總監李大衡(Daehyung Lee)、「藝術北京」博覽會藝術總監金島隆弘(Takahiro Kaneshima)、東京森美術館策展人荒木夏實(Natsumi Araki)、印尼「日惹雙年展」策展人舒普利亞托(Enin Supriyanto),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共同於展覽現場擔任決選評審委員,於閉幕前夕頒出一名首獎(鐘承旭作品《生長日常》)、與兩位二獎(謝家瑜作品《論語》與曹清怡作品《饅頭之書》),得獎者分別可獲得進駐台北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以及舉辦個展的機會。
「混種影展」台灣首映作品《絕不鬆開我的拳頭》。(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林怡秀( 1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