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新發現的汝窯〈青瓷盞〉 日本第三件北宋汝窯青瓷

新發現的汝窯〈青瓷盞〉 日本第三件北宋汝窯青瓷

北宋汝窯〈青瓷盞〉,私人收藏。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2016年12月10日~201…
北宋汝窯〈青瓷盞〉,私人收藏。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2016年12月10日~2017年3月26日期間,配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特別展,同時舉辦了「宋瓷之美」特集展。在此特集展中展出的此件日本新發現的汝窯〈青瓷盞〉是首次於全世界公開的作品(註1),在一同發行的圖錄《宋瓷之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2016年)中也有介紹。並且,現正舉辦中的「宋瓷之美」特展(將前次展覽縮小並重新規劃的特展,展期為8月12日~9月10日)也以特別展出的形式,展出了此件汝窯〈青瓷盞〉。
筆者在2015年11月底首次遇見此汝窯〈青瓷盞〉,當時接獲消息得知發現了一件作品,與本館過去舉辦的「北宋汝窯青瓷—考古發掘成果展」(2008年12月5日~2009年3月28日)圖錄刊載、展出編號No.67的〈青瓷盞〉(圖1)極為相似,因而有機會親眼一見實物。不論是大小、造型或支釘痕等,都與清涼寺汝窯窯址出土的〈青瓷盞〉如出一轍,且極為自然。更重要的是,相較於有大片脫釉、明顯燒製失敗的窯址出土品,此件作品呈現的是屬於傳世汝窯的美麗淡天青色,充分具備汝窯的氣質與風采。來年2016年3月上旬,筆者又一次獲得機會,與本館的出川哲朗館長一同拜見此件〈青瓷盞〉,再次確認其為北宋汝窯青瓷,並且向收藏者請託,希望能於同年12月開展的「宋瓷之美」特展中展出,幾天後便得到了許可。就這樣,繼本館所藏住友集團捐贈(安宅藏品)的青瓷〈水仙盆〉,以及川端康成(1899~1972)舊藏、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香取國臣先生、香取芳子女士捐贈)的〈青瓷盤〉之後,此件作品作為日本第三件汝窯青瓷而被「發現」,並且首次對全世界公開(註2)。
圖1-1 北宋(11世紀末~12世紀初)〈青瓷盞〉,高5.1公分,口徑9.7公分,清涼寺汝窯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圖1-2 北宋(11世紀末~12世紀初)〈青瓷盞〉,高5.1公分,口徑9.7公分,清涼寺汝窯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此新發現的汝窯〈青瓷盞〉,據說是某位法國文學家在大約二戰前向九州的古董商購買的。由於當時尚未發現清涼寺汝窯窯址,所以日本當然對北宋汝窯未有認識,附屬的箱子上僅寫了「青磁 茶碗」;不過,據說該位文學家將之視為中國宋朝時代的青瓷茶碗而長年珍藏著。口沿部所見金繕修補痕跡是近年所造成的,據說是為將原本便已裂開的部分黏合所進行的修復(註3)。雖然有裂痕,但是未有缺角,因此應可視之為完品。既為完品,釉色亦呈現美麗的天青色,其完成度即使說是傳世品也不為過,但是由於有些部分帶著脫釉的質感,所以也無法完全否定其為出土品的可能性。目前除了汝窯青瓷的窯址,幾乎未有完品或是接近完品的出土例。尤其廣為人知的是1989年在靠近清涼寺村的寶豐縣大營鎮蠻子營村的窖藏中出土的47件作例(圖2,註4);然而,幾乎都是有大片脫釉,或者是溫度不夠導致燒製失敗的作品,擁有如傳世品一般美麗釉色的作品是少之又少。其中也有側壁為直立形式的盞(碗),但是其釉面的質感等一看便知道是出土品。即使新發現的〈青瓷盞〉其實是出土品,就其優秀的燒成品質來說,當時也應當是和其他傳世品一樣被視為完成品的;按這個意思來說,不論此作是否為出土品,都具有著和傳世品同等的價值。
圖2-1 〈青瓷直口深腹盂〉,高7.6公分,口徑12.1公分,1989年寶豐縣大營鎮蠻子營村窖藏。圖╱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汝州市汝瓷博物館、寶豐縣文化局《汝窯的新發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圖版20。
圖2-2 〈青瓷直口深腹盂〉,高7.6公分,口徑12.1公分,1989年寶豐縣大營鎮蠻子營村窖藏。圖╱趙清雲、王黎明〈河南寶豐發現窖藏汝窯珍品〉,《華夏考古》1990年第1期,頁55,圖5-2。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特別展以及「宋瓷之美」特輯展共展出86天,創下展出期間共4萬6259人參觀的紀錄,可說是盛況空前。以台北故宮過去從未外借的〈青瓷無紋水仙盆〉為首,汝窯〈青瓷水仙盆〉一同來日,齊聚一堂,此事本身就是一件奇跡,而彷彿呼應此奇跡一般,在日本新發現了汝窯青瓷並且公開於世,這件事與其說是單純的偶然,不如說是某種不可思議的緣分。相信北宋汝窯青瓷的魅力在今後也會繼續擄獲眾人們的心。
北宋(11世紀末~12世紀初)汝窯〈青瓷盞〉高5.2公分,徑10.2公分,重132公克,私人收藏
優雅端整的造型以及充滿靜謐感的淡天青釉色,毫無疑問地屬於北宋汝窯,而從釉層較薄處微微透出的粉紅色也是汝窯青瓷的特徵之一。本作是口沿略微向內收斂的盞,腹部呈現柔和的曲線;底部整面施有釉藥,亦即所謂的「滿釉」,圈足的接地面可見三個汝窯特有的小支釘痕。雖是在傳世品中未見的器形,但是清涼寺汝窯窯址曾出土過幾乎同器形同尺寸的類似作例,由此可推斷本作應為北宋清涼寺汝窯的製品無誤。像這樣的盞與承於其下的托是當時宮廷中喝茶飲酒所必需的器具。本作據說是法國某位文學家在二戰前於九州購得,被收納在一寫有「青磁 茶碗」的箱子中長年珍藏著。口沿部原本就經過修復,但是以「金繕(金繼)」方式做的修補是較為近期的。從此件作品的美麗釉色以及完整的形狀來看,實在不可能是窯址中的廢棄品,為傳世品的可能性十分地高。然而,由於清涼寺窯址附近的窖藏也曾經出土過汝窯青瓷的完品或是接近完品的作品,所以也無法否定本作是為出土品的可能性。不論如何,本作即使是與現存已知的90餘件汝窯傳世品相比也絕不遜色,其富有汝窯特徵的造型及釉色極具魅力,足以認定為日本第三件北宋汝窯青瓷。
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圖︱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註釋:
註1:在2016年12月5日的《朝日新聞(晚報)》以整版刊載了新發現的新聞以及彩色照片。
註2:除此之外,在熱海的岡田美術館也收藏著一件青瓷缽(佐藤有沙〈汝窯 青磁缽〉,《聚美》第22號,2017年,頁61),今井敦氏認其「貌似出土品」,並且提出「可將之歸類於汝窯青瓷的範疇內」之見解(今井敦〈汝窯への道―青磁の理想像を求めて(前往汝窯之路—追尋青瓷的理想形象)〉,《聚美》第22號,2017年,頁59)。筆者在今年3月,獲岡田美術館慷慨同意,得以親手檢驗此青瓷缽,雖然口沿部有脫釉,底部也有露胎,但是確實具備著汝窯獨有的釉色和支釘痕等特徵,正如今井氏所述,可將之認定為汝窯青瓷。
註3:修復部分似乎原本也是沒有黑斑的。註4:趙清雲、王黎明〈河南寶豐發現窖藏汝瓷珍品〉,《華夏考古》1990年第1期,頁51~55。
(本文內容為2017年9月號〈新發現的汝窯〈青瓷盞〉:日本第三件北宋汝窯青瓷〉。)
小林仁( 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