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V&A博物館世界巡迴展:來自「吉爾伯特夫婦精品收藏」的策展觀察

V&A博物館世界巡迴展:來自「吉爾伯特夫婦精品收藏」的策展觀察

吉爾伯特夫婦是著名的裝飾品收藏家,丈夫名為亞瑟.吉爾伯特(Arthur Gilbert, 1913-2001),妻子羅莎琳德.吉爾伯特(Rosalinde Gilbert, 1913-1995),他們花了40多年的時間,打造了一系列裝飾藝術品的驚人收藏,流傳有序的頂尖藏品,高品質和大數量,使他們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私人藏家之一。

人的一生當中,多少都曾有過「收藏」的經驗。小時候老師發的可愛貼紙,日本動畫卡通聯名的的公仔模型、漫畫周邊,又或者是追星買下的唱片、寫真集等等。當你幸運地累積藏品到一定程度,便會忍不住想在朋友圈分享豐碩的成果。

吉爾伯特夫婦的收藏初心

這一對來自英國夫婦,也是一樣。吉爾伯特夫婦是著名的裝飾品收藏家,丈夫名為亞瑟.吉爾伯特(Arthur Gilbert, 1913-2001),妻子羅莎琳德.吉爾伯特(Rosalinde Gilbert, 1913-1995),他們花了40多年的時間,打造了一系列裝飾藝術品的驚人收藏,流傳有序的頂尖藏品,高品質和大數量,使他們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私人藏家之一。

吉爾伯特夫婦在比佛利山莊的家中。© V&A Archive of Art and Design

他們樂於跟大眾分享他們的藏品,也認為必須跟大眾分享,態度堅定。1975年他們首次將部分藏品公開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展出,每逢週日亞瑟便會來到博物館欣賞他的藏品,並為觀眾導覽藝術品背後的工藝與歷史。一直到1995年妻子去世後,亞瑟決定將這些收藏品從美國搬回他們的出生地─倫敦。上千件的珍品在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展出了大約八年,接著在2008年轉移到V&A博物館。如今正透過V&A博物館的世界巡迴計畫,在中國展出,預計於12月底返回英國。

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博物館)外觀。©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實際上,吉爾伯特夫婦最初開始收藏的動機跟普通人差不多,他們熱愛美麗的工藝品,也為了佈置在比佛利山莊新購置的別墅,開始挑選既美麗又獨特的裝飾物品。挾帶雄厚資金的兩人一出現,立刻吸引來自藝術專家及古董商的注意,建議他們要有系統地充實自己的收藏。在專家協助下,他們很快明確了針對金銀器、鼻煙盒、及微型馬賽克等精湛工藝的收藏方向,開啟驚人的收藏生涯。

亞瑟和羅莎琳德在美國比佛利山莊的別墅。© V&A Archive of Art and Design

幸運的是,他們進入收藏的時機,正巧趕上過去幾世紀那些僅屬於貴族們的藏品進入市場的時候。才有機會將拿破崙、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等皇家珍寶收入囊中。美好輝煌的時代,造就他們無與倫比的藏家地位。

疫情下,如何讓展品巡迴世界?

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自1987年開始經營海外巡展計畫,發展至今已形成專業化規模,為全球提供巡迴展覽的租賃服務。海內外館所都可以透過計畫申請合作,以館際合作的方式將完整的展覽規劃及展品,打包運送到當地,並提供運送、佈展和行銷方面的支援。例如2022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曾展出V&A英國時尚大師「瑪莉官:時尚革命者」特展,便是V&A巡迴展計畫提供的特展之一,臺北也是瑪莉官巡迴展的亞洲首站。

吉爾伯特夫婦收藏特展,是2021年V&A博物館全新策劃的巡迴特展,該展全名「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Masterpieces in Miniature: Treasures for the Gilbert Collection)。展覽由V&A博物館館員愛麗絲.明特(Alice Minter)和助理傑西卡.艾迪(Jessica Eddie)共同策劃。根據V&A博物館巡迴展的負責人安妮.弗萊契(Anna Fletcher)表示,此展於2021年春季開始巡迴,首站選在比利時安特衛普鑽石、珠寶和銀器博物館(簡稱DIVA博物館)展出,隨後前往中國的不同場館展出至今年(2023)年底。

2021年3月DIVA博物館展出「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展聽。(翻攝自DIVA博物館線上展廳)

時間回溯到2021年3月,巡迴展在DIVA博物館開幕時。當時,全球仍處於COVID-19疫情肆虐危機之中,V&A博物館許多館員無法趕上開幕工作,使團隊面臨巨大挑戰。策展人傑西卡.艾迪(Jessica Eddie)在館誌中表示,由於海外旅行被禁止,為了讓展品能安全抵達安特衛普,策展團隊不但全力建製了詳細的筆記資料,安保及技術團隊也打造了一份線上安裝展覽的步驟說明手冊,並持續保持與DIVA博物館技術及策展人員的聯繫。疫情期間,多數博物館處於禁封閉館狀態,V&A博物館卻以此為契機優化包裝運輸作業,以線上文物點交、運維服務的新模式,持續推動海外巡展計畫的發展。

中國方面,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作為組織協調中國V&A巡展的支持單位,也表示與V&A博物館的國際合作,首度將實體展結合科技打造線上虛擬展廳,打開了博物館應對疫情辦展的新思路。(註1)雖然中國各館於疫情期間製作的線上展廳,在展期結束後已陸續下架,但在DIVA博物館官網,仍保留2021年首展的環景虛擬展廳。透過線上展廳,人們可以打破傳統觀展的時空限制,只要有網路就能如臨現場,筆者也藉此觀察到展館之間,不同策展團隊處理吉爾伯特巡迴展時,展覽重心、設計及策展論述等皆有各自突出的特色與變化。

2021年3月DIVA博物館展出「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展聽。(翻攝自DIVA博物館線上展廳)

圍觀吉爾伯特夫婦的100件收藏

在「微觀之作」特展中,V&A博物館策展團隊從吉爾伯特夫婦1000件收藏的全類別中,挑選其中100件作為巡迴展出的精選作品。藏品代表了16至20世紀歐洲最頂級的工藝水準,多數為僅流通於上流社會階層的藝術品,彰顯著富豪之家的社會身分與品味。這100件作品分別展示了吉爾伯特夫婦收藏的四大面項:銀器、鼻煙盒、琺瑯細密畫和微型馬賽克等裝飾工藝。

「銀器」

從16世紀開始,陳設銀器成為奢侈的象徵,隨著社交聚會的倍增,銀器的數量及範圍也隨之增加,反映了整個歐洲財富迅速累積的時代背景。儘管銀製品經常被熔化重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品味,吉爾伯特夫婦還是設法獲得了一些稀有的倖存物,如銀製的紀念盃、教堂大門、燭台、餐具、茶器等等。

這對宏偉的教堂大門是亞瑟.吉爾伯特(Arthur Gilbert) 在其收藏生涯之初獲得,1789年製,烏克蘭基輔聖母聖誕教堂。局部圖展示左門上方的徽章,代表天使報喜。©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銀製餐桌飾架(Epergnes) ,通常由一個中央籃子組成,周圍環繞著掛在樹枝上的較小籃子。這些裡面可能裝滿了水果或甜食等美味佳餚。©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吉爾伯特夫婦精品收藏巡迴展,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廳。(攝影/朱佑霖)

吉伯特夫婦經常設宴席款待賓客,讓赴宴的客人使用這些珍貴的古董銀器,體驗歐洲歷史中奢華的餐飲傳統。其中有一系列文藝復興時期珍品精選,是採用金銀鑲嵌,以及鸚鵡螺貝殼或野山羊角等異國材料製成的飲酒器皿。

吉爾伯特夫婦精品收藏巡迴展,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出銀製酒杯。(攝影/朱佑霖)

「鼻煙盒與琺瑯肖像畫」

若說到18 世紀代表歐洲富裕和奢華的時尚經典配件,那絕不容錯過昂貴的微型琺瑯肖像及鼻煙盒。吉伯特夫婦最初收集鼻煙盒和琺瑯肖像完全是出於偶然。1975年,他們買了第一個黃金鼻煙盒,裡面剛好鑲嵌著兩幅琺瑯肖像畫,開啟他們對此類藏品的喜愛,並在20年內建立起最全面的鼻煙盒收藏體系。

左起:《拿破崙一世鼻煙盒》,約1812年,琺瑯肖像巴黎製、盒身日內瓦製。《袖珍肖像》,約1690-1695,德國製。《伊莉莎白鼻煙盒》,1810-1812年,倫敦製。©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吉伯特夫婦收藏之各類造型與材質鼻煙盒,為本次「微觀之作」特展部分選件。©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微型馬賽克」

在亞瑟的眾多收藏中,最令他沉迷其中的是「微型馬賽克」工藝。微型馬賽克是一種快被遺忘的藝術,主要流行於18至19世紀歐洲社會旅行興起時期,作為城市紀念品被大量製作。工匠使用繽紛的細小玻璃碎片拼貼嵌製成圖像,工藝十分繁複。亞瑟為了區分此工藝與傳統羅馬馬賽克的差別,自行創造了「微型馬賽克(micromosaic)」一詞。

吉爾伯特夫婦精品收藏巡迴展,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出微型馬賽克作品。(攝影/朱佑霖)

吉爾伯特一生都在收集微型馬賽克,並擁有大量微型馬賽克名家之作。例如微型馬賽克的創始人賈科莫.拉斐利(Giacomo Raffaelli, 1753-1836)製作的《鷹襲公雞》,以及經典微型馬賽克主題「普林尼鴿子」、最歡迎的主題「羅馬鬥獸場」。還有難得一見的大尺寸的桌面作品,由19世紀最傑出微型馬賽克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巴貝里(Michelangelo Barberi,1787-1867)製作《美麗的義大利天空》,描繪義大利八大名勝日出的景象,榮獲得1851年首屆世博會最高榮譽。

微型馬賽克的創始人賈科莫.拉斐利(Giacomo Raffaelli, 1753-1836)製作的《鷹襲公雞》,1800-1810 年。這幅馬賽克鑲嵌於紅紫玻璃製成的圓形玻璃蓋上,底座由漆成紅色的木頭製成。©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出經典微型馬賽克主題「普林尼鴿子」裝飾面板及糖果盒,19世紀,畫面中的鴿子有的正俯首飲水,有的在梳理羽毛。(攝影/朱佑霖)
19世紀最傑出微型馬賽克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巴貝里(Michelangelo Barberi,1787-1867)製作《美麗的義大利天空》,描繪義大利八大名勝日出的景象,榮獲得1851年首屆世博會最高榮譽。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攝影/朱佑霖)

「注入當代藝術創作」

巡迴作品中,一件繼承吉爾伯特夫婦收藏精神的當代創作《月球塵土》,由首位駐館藝術家西維亞.魏登巴赫(Silvia Weidenbach),在吉爾伯特藝術品信託機構支持下完成創作。作品融合數位設計、3D 列印和傳統銀飾技術,使用金屬與尼龍材料製成,創造出引人注目的華麗珠寶盒。藝術家的靈感來自吉爾伯特夫婦收藏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鑲鑽鼻煙盒。對比18世紀鼻煙盒工匠利用最新技術和最珍貴的材料來探索創新設計,這件以21世紀最新科技創作的金盒,體現了吉爾伯特的系列收藏在歷史與當代之間的推拉關係。《月球塵土》作為「微觀之作」展的最後選件,不但連結過去與現在,也進一步展示吉爾伯特收藏激發當代藝術家靈感的力量。

西維亞.魏登巴赫(Silvia Weidenbach),《月球塵土》,3D列印月塵、鑽石、黃金、珍珠母貝,2018,倫敦。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腓特烈大帝鼻煙盒》,約1765年,德國柏林製,採用國王珍藏的綠玉髓鑲鑽設計而成。據說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喜愛鼻煙盒,其收藏鼻煙盒多達300多件。©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從比利時到中國:巡迴展敘事的轉向

「微觀之作」特展,從DIVA博物館來到中國各館巡迴,可以清楚看到館方對於展覽詮釋角度的差異化。前者策展重心以吉爾伯特夫婦收藏歷程為中心展開,呈現不同類型藏品的收藏脈絡;後者則更聚焦在藏品的工藝及功能方面,試圖還原16至19世紀歐洲貴族社會的精緻生活樣貌。基於東西方觀眾文化與社會背景的差異,筆者認為策展角度的轉變對博物館教育及推廣層面有其積極作用。

實際上,從場館的展廳設計,可以明顯比較兩者差異。當觀眾進入DIVA博物館的展廳,首先入目的是亞瑟穿著網球服在辦公桌前打電話的真人蠟像,這個經典形象是亞瑟生前自行委託杜莎夫人蠟像館所製。過去,他經常不顧時差致電給國際藝術經紀人找尋市場上最好的藝術品,並以無情的競價戰而聞名業界。DIVA博物館的展覽規劃,無疑是將收藏家置於本次收藏展的核心位置。

2021年DIVA博物館的展廳入口,還原亞瑟穿著網球服在辦公桌前打電話的場景,此件蠟像也是收藏展展件之一。(翻攝自DIVA博物館線上展廳)
左:亞瑟.吉爾伯特 (Arthur Gilbert) 在電話中競標。右:亞瑟.吉爾伯特 (Arthur Gilbert)和他的蠟像。© V&A Archive of Art and Design

中國巡迴展,各館展場設計多以奢華的歐洲宮廷貴族生活為佈置方向,傾向復刻還原歐洲貴族觥籌交錯的宴飲場景,例如古典歐洲客廳、餐桌、茶桌等,讓觀眾沉浸式暢遊歐洲古典氛圍之中。此一展場設計方向,可能受到巡展首兩站博物館致力於詮釋歐洲奢華裝飾的影響。

2022年湖南省博物館巡迴展,使用了大量的歐洲元素和造型營造參觀氛圍,還在展廳中搭建了一個「歐洲客廳」。(圖片源自:三亞市博物館官網
2023年山東博物館展廳,還原歐洲貴族觥籌交錯的宴飲場景。(圖片來源:山東博物館)

結束比利時的首展後,所有展件被打包運送至中國,僅15日90件藏品便抵達河南就定位,迎來為期兩年多的跨省巡迴之旅。巡迴展於各館平均停留約三個月,先後前往(河南)鄭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北京)頤和園博物館、(深圳)南山博物館、(四川)金沙遺址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展出,最終抵達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V&A巡迴展期比利時DIVA博物館2021.03.05-08.15
【中國】 鄭州博物館2021.09.30-2022.01.04
 湖南省博物館2022.01.18-04.17
 頤和園博物館2022.04.30-07.01
 深圳市南山博物館2022.07.15-10.30
 金沙遺址博物館2022.12.01-2023.03.19
 山東博物館2023.4.28-08.31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2023.09.26-12.24

多次巡迴展如何創新?

當我們以吉爾伯特展,作為中國博物館巡迴展策展方法的觀察對象,很快可以發現,雖然多數展品解說內容相似,但各大博物館的展示方式與切入焦點各有新意,尤其為了吸引觀眾,後期巡展館舍更是致力於創新。

中國巡展第三站,在頤和園博物館的領頭下,南山博物館及金沙遺址博物館也在選件中加入部分館藏品,以中西文化交流角度切入展覽論述。以頤和園博物館為例,館方將原本單向介紹歐洲貴族文化,改為聚焦於中西物質文化與藝術,並以兩方相應的工藝作為選件標準,展出V&A館藏88組件和頤和園博物館館藏56組件。具體來說,展件以清宮玉器呼應歐洲金銀器;以銅胎畫琺瑯器呼應歐洲鼻煙盒與琺瑯畫;以百寶嵌工藝呼應微型馬賽克工藝。此優點在於能以觀眾熟悉的歷史脈絡展開敘事,缺點則是失去吉爾伯特夫婦收藏史脈絡,且易淪為評價兩方工藝優劣的比較。

2022年頤和園博物館巡迴展,在吉伯特夫婦的藝術收藏之外,展出園藏中國銀器、玉器、琺瑯器、瓷器、傢俱等工藝精品。(圖片源自:北京旅遊官網
左起:清乾隆(1736-1795)《青玉乾隆御題七佛缽》、清(1636-1912)《銅胎畫琺瑯纏枝番蓮蝠紋瓜楞形捧盒》、清乾隆(1736-1795)《白玉木柄百寶嵌福壽八寶紋如意》。(圖片源自:頤和園博物館)

雖然都是加入東方文化元素,相較於頤和園博物館融入中國宮廷工藝元素,金沙遺址博物館則是擴大至亞洲多元文化,並加入中國鼻煙壺作品呼應西方鼻煙盒。展覽論述以15世紀大航海時代為背景,著重於V&A展件中具有亞洲特質的作品,例如帶有中國風的絲綢晚禮服、銀質茶葉罐和多層飾盤;採用日本傳統髹漆技術製作的鼻煙盒;將東南亞椰殼、海螺殼和歐洲金銀器工藝結合的杯盞;深受羅馬影響的俄國微型馬賽克工藝品等。展覽以精美的工藝品說明全球化時代下貨物流通、各地文明交流的縮影,也側面展現了吉爾伯特夫婦收藏的多元性。

2022-2023年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廳。(圖片源自:金沙遺址博物館)
右側服飾為帶有中國風的絲綢晚禮服,採用中國織錦裝飾有寶塔、亭子、轎子等中國元素。2023年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廳。(攝影/朱佑霖)

山東博物館作為巡展的第六站尾聲,團隊有意識地重新設定展覽敘事,以亞瑟最愛的微型馬賽克作為展場設計與宣傳重點,拉出微型馬賽克中經典的「普林尼白鴿」作為故事主角,虛構一場擬人化的白鴿之旅,讓觀眾跟著白鴿跨越五大洋領略歐洲的風土人情。

2023年山東博物館,白鴿跨越五大洋個別陳列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義大利的特色藝術展品。(圖片源自:山東博物館)

這場白鴿之旅的靈感,很可能是來自DIVA博物館介紹巡展時的宣傳詞。DIVA方的策展人伊娃.奧爾德.蒙尼爾霍夫(Eva Olde Monnilhof)將其館藏一件貓頭鷹杯與吉爾伯特收藏中的鷓鴣杯擬人化。鷓鴣代表一位瀟灑的女性,將和一隻相當傲慢的貓頭鷹在安特衛普相聚。她寫道:「這兩隻愛情鳥,應該在這座用鑽戒封印愛情的城市進行第一次約會:安特衛普!」並邀請大家來到DIVA見證這場天作之合。以約會作為巡展動機的生動論述,不但留給讀者深刻印象,同時也推廣了自家重點館藏,一舉兩得。

第一次約會的兩隻愛情鳥。左:《貓頭鷹杯》(Owl cup),1548-1549,DIVA博物館藏。© DIVA
右:《鷓鴣杯》(Partridge cup),1598-1602,德國紐倫堡。©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今年(2023)10月筆者曾親自到訪巡迴展的最終站─上海世博博物館,展名「璀璨萬象——英國V&A博物館珍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延續中國巡展焦點,呈現16至20世紀近500年歐洲裝飾藝術的發展與演變。特別的是,上海世博博物館的作為全球唯一的世博會官方博物館,長年展示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的文化歷史。1852年建館的V&A博物館,原名為工藝品博物館(Museum of Manufactures),也是受惠於萬國工業博覽會的成功而成立。無論V&A博物館或上海世博博物館,都與世博會有著深厚淵源,這或許是世博館被選為巡展最後一站的原因。吉爾伯特夫婦的微型馬賽克收藏中,部分作品曾於首屆世博會展出,策展團隊也特別在展件說明牌上添加相關描述,呈現作品與世博會館深層的文化連結。

上海世博博物館,展名「璀璨萬象——英國V&A博物館珍藏吉伯特精品展」展場主視覺。(攝影/朱佑霖)

綜上所述,無論在比利時或中國的巡展,都可以觀察到各館團隊在展出他館文物之餘,致力於行銷、連結在地文化特色,或者推廣自身館藏。V&A博物館作為全球最大的工藝博物館,以租賃巡迴展的模式積極將館藏帶到世界各地,讓各地的人都有親見V&A藏品的機會,立意與執行能力皆令人佩服。同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今夏經歷失竊案後,表示未來將以巡迴展形式大量展示藏品,讓它們成為世界上最常被看見的收藏。也許身為鄰近友館的V&A博物館,會是大英最好的學習與借鑒對象。

延伸閱讀謝爾蓋.舒金家族:俄羅斯大收藏家的風光與哀愁

璀璨萬象——英國V&A博物館珍藏吉爾伯特精品展

展期|2023.09.26-12.24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註釋
註1 樂豔娜整理,〈《環球》專訪譚平:用文物闡釋「何以中國」〉,來源《環球》雜誌。

參考資料
Eva Olde Monnilhof, ‘Masterpieces in Miniature: Treasures from the Rosalinde and Arthur Gilbert Collection‘, DIVA, a Brilliant Story, 2021.02.

朱佑霖(Chu Yu-Lin)( 77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擅長東方藝術史研究,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

歡迎來信投稿:yulin@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