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透過概念矩陣圖架構出策展思考的面貌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透過概念矩陣圖架構出策展思考的面貌

國立台灣美術館將於今年10月初舉辦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由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和來自新加坡的何子彥共同擔綱策展,展題為「來自山與海的異人」,預計共將邀請30組/位藝術家與團體參展。本屆亞雙展企圖探索當代藝術家如何對亞洲地區政治、歷史、經濟層面的人文議題以及科技議題進行重新解讀,並透過非人視野打破主流敘事以開啟更多的想像與討論,進而將亞洲諸多關乎政治與歷史的意識形態詮釋框架進行鬆綁。
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將於今年10月初舉辦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簡稱亞雙展),在開展前五個月的今(30)日舉辦展題及策展理念發布記者會。本屆亞雙展由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和來自新加坡的何子彥共同擔綱策展,預計共將邀請30組/位藝術家與團體參展,此次記者會中除了公布首波參展藝術家名單外,也邀請了泰國的藝術雙人團體Jiandyin、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羅仕東和印尼跨領域藝術社群Lifepatch成員與會。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合影。(本刊資料室)
本屆亞雙展的題目定調為「來自山與海的異人」(The Strangers from beyond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兩位策展人在記者會中依序說明此次的展覽架構於一幅概念矩陣圖,並藉此圖一步步闡述展覽的思考路徑。當談起該如何從亞洲內部思考、提出屬於亞洲的問題意識時,他們意識到歷經二戰、殖民和冷戰框架下的亞洲充滿了複雜異質的意識形態,這個問題讓兩人進一步思索該如何透過藝術鬆動主流敘事框架,藉以開啟在此矩陣概念圖中的脈絡想像與探索。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策展人許家維說明展題概念。(本刊資料室)
策展人許家維表示,展題中的「異人」源自1930年代日本民族學學者折口信夫(Shinobu Orikuchi)所提出的「稀人」(marebito)概念,隱含著對於陌生人或他者的看法與想像。兩位策展人則將此概念納入展覽中,將其中的「異人」用來指涉少數民族、流亡者、殖民者、異國商人、鬼神,甚至是外星人等非我族類。而在此次的亞雙展中則進一步延展出「非人」的意涵,試圖呈現出與不同意識形態的碰撞與交匯關係。此外,「山」與「海」則可延伸為相對於平地社會的異(高/低)地,或超越人類視點之異境的思考。從此垂直海拔的兩端點出發,兩人共同發展出了這幅概念矩陣圖,並從圖表中以兩兩相對的概念為基礎去尋找其中的連結關係,並作為這次雙年展的思考理路與概念模型的視覺面貌。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展覽概念概念矩陣圖。(©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在概念圖中首先提及的思考起點是「贊米亞」(Zomia),這是由人類學家詹姆士.斯科特(James C. Scott)在其著作《不被治理的藝術:高地東南亞無國家主義者的歷史》(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中所提出,作者將東南亞的廣袤高原地帶稱為「贊米亞」,在這範圍中的人口高達一億人之多,以反抗著低地(平原)的國家控制生活形態著稱。接著,則是在端點對向的「蘇祿海」(Sulu Sea),這是一處位於西南太平洋的邊緣海域,周圍被菲律賓南方的群島與北婆羅洲島所環繞,除了盛行的海上貿易,海盜以及恐怖分子亦活躍其中。不論是「贊米亞」或「蘇祿海」皆為無法以單一國族概念劃定的區域,因獨特的地理條件,而相應形成一個特殊的地理空間範圍。並透過這兩個端點從中勾勒出高地與海洋兩個向度的延展、拉扯之逃逸路線。
田村友一郎(Yuichiro Tamura)2016年的作品《背叛的海》(Milky Bay)。(© 藝術家和Yuka Tsuruno Gallery)
中國藝術家劉窗2018年的作品《比特幣礦和少數民族田野錄音》。(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委任製作,由毛繼鴻藝術基金會支持,© 藝術家)
接續的另一側的對角線,則是觸及對流層的「雲端」(Clouds)再到地殼深處的「礦物」(Minerals),從兩個極端面向拓開「非人」視野。這一端透過超越人類生命尺幅的時空觀展開,其中,雲端的概念也同時意旨了數位雲端的發展,更從今日的數位技術發展中所大量仰賴稀有礦產的探採出發,通過靈、人工智慧、神怪、外星人等非人的闡釋,描繪出人、物與科技之間複雜多元的關係。由這兩條交錯的軸線所向外展開的四個象限,則進一步構成了一個循環流動的關係。四個概念可以在四個端點互相纏繞與延伸。在人類世的背景下,兩位策展人以此為研究方法,嘗試將亞洲內部的懸而未決的議題與問題意識再次置入這個關係鏈結中,開展出對於亞洲的另類敘事網絡。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策展人何子彥(右)與許家維(左)說明展題概念。(本刊資料室)
策展人何子彥也針對展覽概念圖補充說明其中的連結關係,兩人所試圖嘗試的是,將看似無關的事物進行聯繫,進而找出其中的關係。在贊米亞跟礦物的連結間,加入了以時間為尺度的「慢」的概念,與之相對的則是蘇祿海和雲端間「快」的想法;而在另一端的贊米亞與雲端、蘇祿海與礦物兩組節點之間則分別以海拔的「高」和「低」,映射出四方對應的象限。而在這圖表的中心,則可以延展出兩人繁複卻清晰的策展思路——超越高低與速度的「中心」。針對這個中心應該是什麼?兩位策展人則依據上述的軸線,提出了包含:視點(perspective)、主體性(subjectivity)與空無(the void)等三個思考方向。不論是既有視野的延伸到對於主體性的探討,再推展至具有東方哲學意涵的空無思考,中心的空缺反而演繹出更多的可能性與敘事方法,透過圖像型的思緒推展,將異質元素間的交織關係進行系統化的梳理,並重新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概念。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策展人何子彥說明展題概念。(本刊資料室)
而此次的亞雙展將邀請多組藝術家為展覽構思全新作品。其中,泰國的Jiandyin及印尼的Lifepatch兩組藝術團體都受邀來台針對展覽計畫進行前期調研。Jiandyin的成員彭琵萊.明瑪萊(Pornpilai Meemalai)和紀拉德.明瑪萊(Jiradej Meemalai)的藝術實踐涉及跨學科的研究與合作。此次他們將與台灣、泰國兩地的藥學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針對泰北山區的地緣政治,以毒品走私的路徑連結當地黑魔法傳說、少數民族領地以及玉石開採現場為主題展開。紀拉德表示,「我們想談的是在這其中的摩擦力。這不僅攸關於政治與地緣的關係,並對於當地的人們有著巨大的影響。」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泰國藝術雙人組Jiandyin的成員彭琵萊.明瑪萊(Pornpilai Meemalai,右)和紀拉德.明瑪萊(Jiradej Meemalai,左)。(本刊資料室)
泰國藝術家雙人組朋琵萊.明瑪萊(Pornpilai Meemalai)和紀拉德.明瑪萊(Jiradej Meemalai)2017年的作品《Leap into the Void》。(© 藝術家)
而另一組團隊是2012年於印尼日惹發起的跨領域藝術社群Lifepatch,他們擅長以社群共創的方式開發關於藝術、科學與科技的實驗性藝術實踐,同時強調公民參與及社會創新。在本屆的亞雙展中,他們將與台灣長期深耕東南亞藝術場景的「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透過社群協力的方式,在展覽脈絡下創造可開啟更多對話的平台與場景。而現任「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羅仕東也表示,「我們從2011年起便開始與東南亞的藝術社群交流,創建流動的藝術基地。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持續進行的計畫之一。在這過程中,空間已漸漸不僅是服務現實需求,也因此在大家共同生活、創作的過程中產生了除了疊加、更甚至毀壞的不同可能。而我們也逐步開始思考這其中的關係。此次參展,並非是再現兩個團體過去合作的紀錄文件,而是除了我們之外,更與美術館、策展人再次展開合作。」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羅仕東。(本刊資料室)
台灣的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和印尼藝術社群Lifepatch於2017年的計畫《CO- Temporary#2:伊圖阿巴的島,開放工作室之夜》。(© 藝術家)
劉玗2018年的作品《Salvation Mountain》。(© 藝術家)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記者會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林志明致詞。(本刊資料室)
國美館館長林志明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這次亞雙展由兩位藝術家擔綱策展人,兩人不論在國內外皆有著豐富的展覽經歷。整體展覽的概念部署雖然繁複卻富含邏輯性。展題中的『異人』也令我聯想到去年甫去世的沈清松教授曾提出的『多元他者』概念的討論,在藝術視野中彰顯出那些被社會與組織所排斥的他者,在去人類中心的概念下,同時呈現出屬於藝術家特有的感性思考。」 本屆亞雙展企圖探索當代藝術家如何對亞洲地區政治、歷史、經濟層面的人文議題以及科技議題進行重新解讀,並透過非人視野打破主流敘事以開啟更多的想像與討論,進而將亞洲諸多關乎政治與歷史的意識形態詮釋框架進行鬆綁。
丁昶文2019年的作品《尋龍與地靈》。(© 藝術家)
首波藝術家名單:
江凱群(台灣)、邱承宏(台灣)、夏爾芭.古普塔(Shilpa Gupta,印度)、Jiandyin (泰國)、希瓦.K(Hiwa K,伊拉克)、劉窗(中國)、劉玗 (台灣)、吉拉德.拉特曼(Gilad Ratman,以色列)、鐵木耳.斯琴(Timur Si-Qin,德國)、田村友一郎(Yuichiro Tamura,日本)、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緬甸)、Lifepatch (印尼)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灣)、丁昶文(台灣)、王虹凱(台灣)。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2017年的作品《緬甸和平工業複合體》(The Myanmar Peace Industrial Complex,展場照))。(© 藝術家)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The Strangers from beyond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展期:2019.10.05-2020.02.09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王萱( 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