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建構計劃啟動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建構計劃啟動

1950年成立的空軍總司令部,前身是日本殖民政府在1939年所設置的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這個基地位處在台北城…
1950年成立的空軍總司令部,前身是日本殖民政府在1939年所設置的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這個基地位處在台北城的技術史、工業化跟現代性的軸線上,2012年空軍總司令部遷至大直新址,舊址得以蛻變成新的文化場域,打開圍牆邀請大眾進來。「當我們有機會改變這個基地、都市紋理時,未來,也正在注視著我們的腳步。所以需要一個不一樣的藝文機構,尤其當21世紀的藝術愈來愈深入社會。因此,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向創作端開放的新型態藝文機構,來到這裡的creator可以是任何身分的人,大家都有機會帶著自己的文化實驗計畫進來,成為孕育文化創新計劃的基地。我們也希望公眾可以透過這些活動而得到激盪反思感動,日後也成為creator。」
鑒於目前台灣的藝術設施通常都是先興建硬體空間之後,才進駐營運團隊與使用者,因此形成許多使用需求落差。鄭麗君強調,「C-LAB的計畫將不同以過往的空間活化之層面,將採兩階段進行,透過『以軟帶硬』的方式來推動。前兩年先建立起軟體營運的內涵、文化創新的生態系,給予creator最大的支持;而在後四年,展開空間的修建跟興建,匯聚大家的想像讓未來空間的規劃更符合當代實驗場的需要。」
空軍總司令部基地舊址現轉型為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文化部提供)
空軍總司令部基地舊址現轉型為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文化部提供)
營運團隊在今年1月進駐,並透過「2018 Creators 創作/研究」徵件計畫的120件申請案中遴選出13組團隊加入,開始與「實驗建築計畫」、「科技藝術創新」、「數位人文平台」等三組藝文團隊攜手。來自法、英、美、澳及馬來西亞等國推展公共空間、環境採集、街區活化的創作者、建築師及學者,已於C-LAB開辦四場國際講座、七場系列工作坊、六場社區鄰里活動。此外,C-LAB也已有國外藝術團體參與串聯,包括「國際生活藝術組織台灣辦事處」(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 Taiwan Office, LAI),將展開為期達四年的國際交流,柬埔寨生活藝術組織(Cambodian Living Arts, CLA)也將是未來重要的合作夥伴。
而在啟動式結束後旋即登場的是「國際論壇:場所.實驗.連結」。上午場以「朝向文化機構的未來」為題,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館長林平引言,邀集的講者有C-LAB執行長賴香伶、中華文化總會(簡稱文總)副秘書長張鐵志以及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The Asia Culture Center,簡稱ACC)前總裁方宣圭(Sungyu Bang)。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際論壇:場所.實驗.連結」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前總裁方宣圭(Sungyu Bang)以及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攝影/楊椀茹)
關於創新,作為引言人的北美館館長林平比喻為,創新會讓人以為是丟開以往的包袱,但在路途中就會發現它們是無法全然丟棄的,因為必須從中找出可用的工具、經驗,讓你突破困境。現今的藝文單位所扮演的角色已和以往不同,組織的持續創新需要再度去建置新的方法論,透過三位講者的經驗分享可窺見更廣泛的思考維度。
首先登場的C-LAB執行長賴香伶以「想像一座文化實驗場:階段工作報告」為題,介紹C-LAB的發展方向、現已進行的計畫與活動,再推展到未來展望。在占地近七公頃的C-LAB目前已規畫有當代藝術、數位人文、音像實驗、記憶工程及社會創新等五個實驗面向,以跨界創新的形式開展,創建一超越時空與打破專業隔閡的文化實驗平台。賴香伶表示,這裡不僅是「從0到1」的創新孕育基地,也是一個文化生態系的支持系統,從藝術、科技與社會三大面向進行結合,而相較於最後的產出,更重視其過程,尤其強調文化實驗與社會脈絡的連結關係,逐步邁向「from Lab to Hub」之階段。
進駐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的Creators見面會現場。(攝影/呂國瑋,文化部提供)
文總副秘書長張鐵志則以「在無人之處點燃火種:文化總會的一些實驗」為題,分享文總自去年起所推動的各項彰顯與論述台灣價值的活動。透過傳統工藝、設計、音樂、宗教等跨界合作,策畫一系列活動,如:紀錄片、市集、展覽、音樂會、等形式。並持續挖掘台灣新世代創作者更關注於自己的生活,而和大眾有更多的共鳴。更即將前進日本東京舉辦「Taiwan Plus 2018文化台灣」,展現台灣最前端的文化、創意與設計。至於如何論述台灣,文總則透過出版的雜誌刊物,特過專題式的深度報導,打破各文化領域間的疆域,創造新的火花與衝擊。
ACC前總裁方宣圭從「文化交流與內容生產的未來與進程:從ACC的經驗出發」的角度,透過案例分析向大家介紹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在2015年成立於光州、並選址於光州民主化運動的發生地點——全羅南道廳舊址的ACC之組織編制、項目以及現有工作成果以及所面臨的挑戰。號稱全亞洲最大的文化中心,ACC旗下包括亞洲文化研究所、藝術創意與科技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等平台,以及文獻庫、文化交流館、劇場、展覽館以及兒童館等設施。而如何與當地居民有更深層的連結亦為藝文機構在其執行文化計畫之外的一大關注重點。
透過上午場三位講者分享不同性質的藝文機構之策畫、執行與經營層面,在經驗交流與分享各種型態的活動與載體,也可從中探索出日後交流合作的可能性。而C-LAB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還沒有完全被定義」;如何為舊場所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重新思考與想像方向。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期待公眾的參與,共同擘畫C-LAB的願景。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營運中心外觀,為藝術家楊俊計畫的「代碼是我們的語言:紅、藍、白」創作。(攝影/呂國瑋,文化部提供)
空軍總司令部基地舊址在文化部承接之後,於今年4月將「空總文化實驗室」正式更名為「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由財團法人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成立執行團隊,自今年起將展開為期六年的建構工程計畫。
在今(18)日舉辦的C-LAB「啟動暨國際論壇:場所.實驗.連結」,以曾獲2015年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的NAXS團隊所呈現的炫目聲光表演之下揭開序幕。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這項六年計畫的開始是大家一同見證「以文化翻轉城市,以藝術思考未來的」夢想起點。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簡稱C-LAB)在8月18日舉辦的「啟動暨國際論壇:場所.實驗.連結」,在藝術團隊NAXS所呈現的炫目聲光表演之下揭開序幕。(攝影/楊椀茹)
楊椀茹 (Yang, Wan-Ju)( 160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