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Sylvain Amic就任法國奧塞與橘園雙館館長、南韓藏家創辦Art OnO藝博會、透納獎入圍名單公布、克林姆肖像由亞洲藏家拍得、比利時博物館明代五彩蓋罐遭竊

藝聞摘要:Sylvain Amic就任法國奧塞與橘園雙館館長、南韓藏家創辦Art OnO藝博會、透納獎入圍名單公布、克林姆肖像由亞洲藏家拍得、比利時博物館明代五彩蓋罐遭竊

Fortnight Digest 2024.04.15-04.28

策展人西爾萬.阿米克就任巴黎奧塞博物館與橘園美術館館長一職 策展人西爾萬.阿米克(Sylvain Amic)獲…

策展人西爾萬.阿米克就任巴黎奧塞博物館與橘園美術館館長一職

策展人西爾萬.阿米克(Sylvain Amic)獲委任為巴黎奧塞博物館(Musée d’Orsay)和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的新任館長,已於4月24日上任。

1967年出生於達喀爾(Dakar)的阿米克接棒藝術史學者克里斯托夫.萊里博(Christophe Leribault)之位,其在今年2月被任命擔任凡爾賽宮的館長。而甫上任的阿米克隨即肩負重大的任務:在政府部門大幅縮減預算的狀況下,督導館藏的重新懸掛以及該機構入口大廳的翻修,此兩項計畫現已都展開進行。此外,他亦需主理奧塞博物館的新研究中心之創建,預計於2026年開放。

阿米克曾在2000年任職於法布爾博物館(Musée Fabre),負責監督博物館的19和20世紀藝術收藏直至2011年辭職。而後,他就任為魯昂博物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館長,在任內組織一個由11個當地博物館和場館組成的聯盟,建立一年一度的印象派藝術節。2022年,他轉任法國文化部的博物館和藝術顧問,負責在國內舉辦巡迴展覽以增加大眾接觸藝術的機會。而阿米克在1997年進入藝術圈之前,曾是一名教師。

法國文化部長拉奇達.達蒂(Rachida Dati)在聲明表示:「西爾萬.阿米克以其執行專案的卓越性、對領域的關注,與在擔任魯昂博物館館長時取得的非凡成功與眾人都認可的創新精神而著稱。」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亦在其大力推薦下,任命阿米克擔任館長職務。另外,據法國文化部表示,奧塞博物館和橘園美術館在去年吸引了510萬人次造訪,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全球藝術博覽會疲軟再突破,南韓藏家首創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

截止至 2023 年,韓國已然舉辦了 60 多個大大小小的藝術博覽會,儘管博覽會數量如此之多,
然而在全球藝術市場頹勢的情況下,各博覽會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大量的博覽會也面臨不斷同質化的問題。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的創辦人JaeMyung Noh則認為,只有提供「新鮮」的視角,才能突破目前因為過量博覽會而導致的疲勞問題。

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為今年四月中旬於韓國首爾首次舉行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創辦人JaeMyung Noh是韓國年僅33歲的收藏家,他在走遍全球各地的藝術博覽會後,觀察到藝術博覽會中作品的同質化現象,因此希望可以透過他作為收藏家的經驗,提供大眾不同角度的博覽會。「在收藏藝術品時,我首先考慮的是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趣。」JaeMyung Noh指出這是作為藏家收藏的標準,希望作品「獨一無二」(One and Only.),而這也正是ART OnO的含義。

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特別聚焦於年輕的藝術家與藝廊,例如:2020年創立於首爾的畫廊 Cylinder 的展位,展示35歲以下的英國藝術家 Lucas Dupuy 和德國藝術家 Kolja Kärtner Sainz 之作品,儘管年輕但是作品定價於3,600至7,200美元之間,極具潛力。以「年輕、新鮮與優雅」(Young, Fresh, and Classy)為口號的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首次亮相代表了市場的新風向,年輕族群將成為新的市場缺口。

首爾ART OnO藝術博覽會現場。 @art_ono_seoul

2024年透納獎入圍名單公佈 四位少數族裔藝術家共同角逐首獎 探索歷史記憶、自我身份與社區議題

2024年第40屆透納獎(Turner Prize)入圍名單於日(24)前公布,由四位少數族裔藝術家共同角逐首獎,分別為皮奧.阿貝德 (Pio Abad,1983-)、賈斯琳.考爾 (Jasleen Kaur,1986-) 、德萊恩.勒.巴斯為(Delaine Le Bas,1965-)與克勞黛特・約翰遜(Claudette Johnson,1959) 。

今年的入圍名單由來自截然不同背景的藝術家組成,擔任評審之一的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館長亞歷克斯・法爾庫森(Alex Farquharson)表示:「今年入圍的藝術家可以概括地描述為:探索與記憶、歷史或神話相關的身份、自傳、社區和自我問題。」

菲律賓藝術家皮奧・阿貝德以展覽「致那些坐在黑暗中的人」(To Those Sitting in Darkness )獲得提名,評審們讚賞阿貝德對於城市各地博物館文物的細緻研究,以及作品中展現出的敏感性、精確性與對個人共鳴和記憶的關注。

出生於格拉斯哥的賈斯琳・考爾擅以日常物品喚起對特定時間、地點的記憶,如一罐啤酒、一輛舊的福特汽車。她以裝置作品《Alter Altar》受到關注,評審認為她富有想像力地講述了人們如何在一個日益以民族主義、分裂和社會控制為特徵的世界中共同生活,其中的啟發性和諷刺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來自沃辛的藝術家德萊恩.勒.巴斯以沉浸式裝置作品《Incipit Vita Nova》獲得提名,作品結合神話傳說中的女性形象和受祖母啟發的個人歷史,以豐富表現力使空間充滿活力。評審認為這大膽而有力地表達了她於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高度獨特視覺語言,也標誌著藝術家於藝術實踐的真正轉折點。

英國藝術家克勞黛特・約翰遜對藝術史有深入研究,以《Presence, Drawn Out》重新演繹了古老歷史中黑人婦女、兒童和男人的生動肖像而受到關注。評審們認為其作品直接觸動觀眾,重現了與藝術家的親密連結,也十分讚賞她於作品中所注入的歡樂和脆弱感。

2024年透納獎首獎得主,將於12月3日於倫敦泰特美術館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公布。此外,四位入圍藝術家作品,也將於2025年9月25日至2月16日期間在倫敦泰特美術館展出。

賈斯琳・考爾(Jasleen Kaur)入圍透納獎作品《Alter Altar》。 (攝影/Keith Hunter,ⓒTramway and Glasgow Life)

失蹤近一世紀 克林姆神秘肖像畫作高價拍出  由亞洲藏家購得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於1917年創作的未完成肖像畫《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Portrait of Miss Lieser)日(24)前於維也納第二大拍賣行「im Kinsky」以3,850萬歐元(約合台幣13.5 億元)高價拍出。

《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於1925年最後一次現身公眾視野,在失蹤近一世紀後再度重見天日。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此幅作品由亞洲拍賣女王黃林詩韻(Patti Wong)創辦的藝術諮詢公司PW&A代表一位匿名香港客戶購得。去(2023)年克林姆另一幅肖像畫《持扇的女子》(Dame mit Fächer,1918)以破紀錄高價8,530萬英鎊(約合台幣35.4億元)成交,同樣由黃林詩韻親赴倫敦現場為其香港客戶競得。

《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創作於1917年,被認為由猶太實業家阿道夫・利瑟(Adolf Lieser)或其家族成員委托所作。畫中描繪一位面帶微笑的黑髮女士站於紅色背景前,她肩上披着綴滿花朵、鮮亮的藍色斗篷,上頭繡有橙色、黃色與粉紅色花朵。「im Kinsky」拍賣行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這幅畫作的色調可視為克林姆晚期作品的典範」。

克林姆於1917年5月開始創作,1918年2月因西班牙流感病逝,此作仍有少部分未完成,最終交回了利瑟家族,《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從此消失於大眾視野。拍賣行表示,此畫作已知自1960年代由當時持有者合法購得,期間輾轉換過三位持有者,但未透露其名。儘管如此,拍賣行表示此次拍賣已與現任持有者和利瑟家族共同達成滿意目標,也象徵了這幅珍貴肖像畫在意義上的重大歸還。

克林姆《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 Auktionshaus im Kinsky GmbH, Vienna.

美國蓋蒂博物館向土耳其歸還古青銅頭像

位於美國洛杉磯的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於04/24日宣布,將歸還土耳其於1960年代被盜走之古青銅頭像。據博物館所稱,此一青銅像於1960年代於土耳其布本(Bubon)一帶被盜,並且在1971年由藝術品經銷商尼古拉斯・庫圖拉基斯(Nicolas Koutoulakis)輾轉販售到蓋蒂博物館。

這尊青銅頭像所創作的年代約在西元前100年左右的羅馬時代,它屬於一個獨立鑄造的真實大小人物的一個零件,整體自上頸處與身體分離。眼睛曾經鑲嵌某種未被保存下來的未知材料。而研究者們尚未確認該人物的身體所在何處。博物館表示,儘管在頸部內側底部後緣可見一個刻有字母α(A)的標記,但該這尊頭像所刻畫的人物仍屬於未知。

除了這尊青銅頭像之外,蓋蒂博物館也陸續歸還許多文物予希臘及中國等地。而與藝術品經銷商庫圖拉基斯相關之文物,似乎也有許多極具爭議的文物待討論與重新研究。

一尊來自土耳其、約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的無身青銅頭像將被返還。©J. Paul Getty Museu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西元前3,000年前蘇美合金雕像歸還伊拉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近日將一尊西元前3,000年前的蘇美地區的一尊銅合金雕塑歸還予伊拉克。這尊蘇美雕塑高約35公分,為一個頭頂盒狀物(推斷為祭祀品)之男性雕像,自1955年購入以來一直屬於大都會館藏,並且截止至2023年一直是常態性展出。

隨著全球各地對於遭受盜取文物以及文物歸還等議題益加重視,美國政府自2017年成立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古物販運部門,追討遭受盜取之文物,截至今日已討回30個國家,4,500餘件作品。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則是成立一個專門研究文物出處之團隊,上個月任命蘇富比的高階主管盧西恩・西蒙斯 (Lucian Simmons)為研究主任,將會在五月開始執掌工作。此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將所有歸還之文物資料,透明地公開於網站中。

歸還予伊拉克之蘇美銅合金雕塑。©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市值上億,比利時瑪麗蒙皇家博物館明代五彩魚藻紋蓋罐遭竊

4月21日清晨,比利時瑪麗蒙皇家博物館(Musée royal de Mariemont)遭竊賊闖入,偷走一件明代五彩魚藻紋蓋罐,損失難以估計。瑪麗蒙皇家博物館表示,三名竊賊打破博物館的逃生門闖入,僅花費約6分鐘就得手並逃離,顯然對路線和目標有所掌握,犯案針對性明確,背後可能有主使者。博物館的警報系統和監視器運作正常,已捕捉到嫌犯的身影,正由國際刑警組織著手調查。

世界上帶蓋的五彩魚藻紋蓋罐屈指可數,備受市場喜愛,2017年佳士得香港曾拍出一件「暫得樓」胡惠春舊藏、曹興誠委託的嘉靖五彩魚藻紋罐(帶蓋),以2.13億港元成交價成為當時第三高價的明代瓷器。比利時此件五彩魚藻紋蓋罐,可能因稀有珍貴而被盯上。

被盜的五彩魚藻紋蓋罐是比利時煤炭大亨哈烏勒.瓦洛克(Raoul Warocque,1870-1917)舊藏,他的收藏品在病逝後大多捐給國家,部分入藏瑪麗蒙特皇家博物館,是該館的重要組成。瑪麗蒙皇家博物館位於比利時西南部的安奧省,亦是瓦隆尼亞-布魯塞爾聯邦(Wallonie-Bruxelles,比利時法語社群)的學術研究機構。

比利時瑪麗蒙皇家博物館被盜的明代五彩魚藻紋蓋罐。© Domaine & Musée royal de Mariemont
ARTouch編輯部( 170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