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潛力股與新世代: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出現哪些年輕面孔?

潛力股與新世代: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出現哪些年輕面孔?

Those With Potential and The New Generation: Young Faces at ART TAIPEI 2022

出生於科技起飛時期的Y世代與首批數位原生族群的Z世代,是活躍在當代藝術市場的新主角。數位世代的年輕藏家的觀點、作風與對藝術的品味也成為藝術市場不可忽視的群體,也成為市場動見觀瞻的參照點。本次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典藏編輯部為讀者精選年輕世代藝術家,了解藝術界的「潛力股」。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結構與藝術市場藏購趨勢,大量新買家在此時進入藝術市場。新世代的藏家特別重視資訊的應用與社群的互動,與資深藏家形成不同的市場區隔。

出生於科技起飛時期的Y世代與首批數位原生族群的Z世代,是活躍在當代藝術市場的新主角。數位世代的年輕藏家的觀點、作風與對藝術的品味也成為藝術市場不可忽視的群體,也成為市場動見觀瞻的參照點。近期台北藝博中的畫廊、展商,亦不約而同推出以年輕世代收藏家口味喜好的藝術創作,成為台灣近年重要的藝術趨勢。本次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典藏編輯部為讀者精選年輕世代藝術家,了解藝術界的「潛力股」。

F17 亞紀畫廊|安通庫恩斯特《June Flower》

安通庫恩斯特作品《June Flower》。(本刊資料室)

美國畫家安通庫恩斯特(Antone Könst, 1986-)此次於亞紀畫廊F17展位帶來的大件作品《June Flower》,表現了藝術家在繪畫的顏料材質、線條、圖形、構圖與用色方面的獨特手感。每一朵花的形狀就像一種表現造形的容器,而與紅色花朵相對的太陽,則以粗糙厚塗的油畫肌理,表面較瓶花突出的強烈視覺與空間性。

恩斯特在繪畫表現中,時常表露出一種自得其樂的手感,與少見於台灣繪畫作品中的整體風格,亞紀畫廊表示,該藝術家在預展當天的另一幅大件作品也已迅速售出,而目前畫廊也現正舉辦他第二次的在台個展「安通庫恩斯特,Sirens」。

B05 Dopeness Art Lab|Tony Yeh《From Heart》(Higher Self)

Tony Yeh作品《From Heart》(Higher Self)(中圖)。(本刊資料室)

曾經在今年台北當代展出、並獲不少年輕藏家關注的台灣藝術家Tony Yeh,本次在主打潮流藝術的台灣畫廊Dopeness Art Lab(簡稱「Dopeness」)的展位中,以小型個展式的空間展出結合心臟與動物形體的系列新作,同時也是Dopeness首位合作的台灣藝術家。

Tony Yeh的繪畫創作承襲了他在擔任動畫設計師時所練就的、關於圖形創作的美學經驗。在《From Heart》(Higher Self)中,骷髏心臟插著《真善美》裡的小白花,噴著卡通化的血滴,這顆隱喻骷髏造型的心臟,藝術家卻以潔淨的輪廓造型、低明度色彩與數位低傳真的像素感,轉化了符號應具有的強烈血腥與死亡意味。

A08 凱奧藝術|趙祐瑋《蒲葵少女》

趙祐瑋作品《蒲葵少女》。(本刊資料室)

台灣藝術家趙祐瑋(1988-)的作品時常表現著融會於浮世繪版畫、中國書畫與卡漫之間的美感。作品《蒲葵少女》將參考自北宋蘇漢臣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宋人冬日嬰戲圖》中的女孩形象,轉化到日本美人畫的範疇,其屏風造型與類似日本西陣織布料的裝飾風格,反映著藝術家對於亞洲近現代美術研究的深刻。

C05 大雋藝術|黃麟詠

黃麟詠,《96歲依然性感》(左圖)、《信仰的暴力》(右圖)。(本刊資料室)

生於1988的黃麟詠在本次展出兩件大型作品,擅長以各種知名的藝術圖像進行混搭重置以反映社會現況。《信仰的暴力》 描繪聖母與聖嬰在玩電動的情景,遊戲機螢幕顯示的是今年奧斯卡典禮上發生的摑掌事件,這件言語與肢體暴力的事件其實無法確切定論孰對孰錯,然而身為旁觀者的我們總認為自己的論斷才是真理,猶如畫面中的聖母在操控遊戲而成為一言堂。《96歲依然性感》則以至今為性感代名詞的瑪麗蓮・夢露為主角,描繪她受到身邊的人物追捧獻禮的情景,是從西方宗教繪畫對信仰的崇敬轉化為對世俗偶像的狂熱崇拜,都流露出藝術家以古典繪畫、浮世繪、動漫美學等圖像元素牽起大眾文化,以反映他對當前社會價值觀的觀察。

F08 也趣藝廊|安娜.比特索爾

安娜.比特索爾,《Sickerung》(右幅),油彩畫布,200×200 cm,2019。(本刊資料室)

自2002年成立以來,便致力發掘台灣潛力新銳的也趣藝廊在ART TAIPEI 2022以「明日方舟」為策展主題,聚焦於時空、未來與意識,一共匯集多達17位藝術家之作,以爬梳20周年的成果與願景。德國藝術家安娜.比特索爾(Anna Bittersohl, 1982-)現於萊比錫生活與創作,作品運用拼貼以及色塊堆疊形成獨特風格,她長年關注於「感官知覺」以及「記憶對個人與社會之間產生的影響」的切入角度,並以自身夢境與記憶為基礎,將日常生活場景代入而共構出流動感強烈、層次感豐厚的超現實空間。展場內的大作《Sickerung》用色沈鬱磅礡,為其最為典型的跳脫常態敘事而流露出濃厚的奇幻氛圍,遊走在虛實之間,亦有如藝術家在亂世之中的冥想與反思。

F19 意識畫廊│廖以歆

廖以歆,《鱷魚與花》(左圖)、《挪亞方舟》(右圖)。(本刊資料室)

廖以歆於1987年出生在台灣,舊金山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創作對她來說,是不斷審視自我及思考生活種種面向的反饋,並把繪畫視為日記的形式,創作時較注重於當下情緒的抒發,儘管作品看來像是迅速揮成的抽象速寫,但整體而言仍是極為感性的情緒映照與紀錄。也因為她在創作過程中追求一氣呵成的順暢感並無意雕琢技法,更強調直覺的、身體的當下動作,因此,畫布上色彩相互融合、顏料肌理的堆疊甚至是手指不經意壓抹到畫布的痕跡,也都被她視為是時間推進的過程累積而無需再做修飾,實誠地留存藝術生產中所涉及描述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行為和感知的反應,而形塑出各異的記憶符號。

G05 丁丁藝術空間|Amit Kanfi

Amit Kanfi作品於丁丁藝術空間展覽現場。(本刊資料室)

丁丁藝術空間致力於國際藝術作品的交流,這次帶來來自美國、歐洲、英國等藝術家的作品,作品風格多以亮色系、飽和色系、年輕、活潑感的調性為主。其中一位1995年出生的以色列青年藝術家Amit Kanfi,以大膽吸睛的螢光用色,充滿破壞感的畫面,在展場中獨樹一格。Amit Kanfi作品回應他自身的生命經驗,身為以色列國民的他曾參與戰爭,戰爭對他造成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戰火中他靠著筆記本塗鴉來發洩情緒,後來逐漸展開創作生涯。他的作品中充滿戰爭的符碼、暴力的場面,但卻諷刺地以詼諧、童趣的方式來呈現。

E03 伊日藝術計劃|陳為榛、吳瑋庭、横山麻衣

伊日藝術計劃這次以「後樂園」(POST PARADISE)為主題, 藉樂園及花園兩種迥然不同場域的特性捕捉及詮釋當代社會的樣貌,並藉著藝術作品刺激觀者的眼球,使觀者跳脫日常軌道的視覺經驗。展場更是依照作品之間的互文關係來設計安排,其中由三位青年藝術家組成的一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藝術家分別是1993年出生的陳為榛、1996年出生的吳瑋庭,與1989年出生的日本藝術家横山麻衣(MAI YOKOYAMA)。

陳為榛的作品《樹位》、《座》用木頭材質模擬數位網格圖像的樹木及白色磁磚,《區歐德》則是用木頭材質模擬石頭材質的柱飾。横山麻衣的作品《Unicorn the horned horse》用手繪的方式模擬電繪的質感,展現手繪的獨特性和電繪的複製性的對比關係。吳瑋庭系列作品「LES EAUX」則將原本堅硬的石頭雕刻打磨後,變成看似柔軟的波浪扭曲造型,模擬像是流動的氣體。三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皆透過對特定材質的再轉譯,創造材質新語彙,顛覆觀者對於材質的既定想像。

更多關於「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的文章,詳見:

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作為創造議論的藝術場:看「人工、演化與永續未來」

藝術博覽會Web3.0的實體佈局:ART TAIPEI 2022是否撬開畫廊對於NFT的真實見解?

解封之後的國際藝術力:2022台北藝博中的國際畫廊,如何與台灣藝術市場重新連線?

潛力股與新世代: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出現哪些年輕面孔?

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VIP看什麼?典藏編輯台精選17件必看作品

ARTouch編輯部( 168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