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精選台港兩地六位藝術家,反映別於西方敘事的藝術歷程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精選台港兩地六位藝術家,反映別於西方敘事的藝術歷程

Hanart TZ Gallery Selects 6 Artists from Taiwan or Hong Kong for Taipei Dangdai, Reflecting on Art Journeys that Differ from Western Narrative

2022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將精選台港兩地六位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僅是反映藝術歷程的發展力量,也呈現藝術家們的人文情懷,作品雅緻識趣,饒富意境,展開有別於西方敘事體系的藝術創作。。

漢雅軒(Hanart TZ Gallery)成立於1983年,40年來致力探索中華文化版圖,推廣華人當代藝術,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及旅居海外的傑出藝術家。台北漢雅軒駐台12年間(1988-2000),共舉辦過136場畫廊展覽,漢雅軒負責人張頌仁更在台灣策劃了「文字的力量」(1999)和「黃盒子:台灣當代書畫展」(2005)等重要大展,與台灣當代藝術藝壇雲湧嬗變的豐盛年代產生深刻連結。2022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將精選台港兩地六位藝術家的作品。

陳褔善:香港百年下的文化心理狀況

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首先帶來畫廊最早推薦來台的香港畫壇重要藝術家─陳褔善(1905-1995),他與台灣前輩藝術家葉世強(1926-2012)都是中國近代藝術史難以歸類的異數,作品奇趣而無法簡單地歸附在通尋的論述或創作傳承。陳福善原藉廣東,1905年於巴拿馬出生,五歲隨家人來香港定居,1920年代到60年代以來以水彩風景畫為主。他的水彩畫用筆簡練、水色淋漓,油畫亦形簡意賅,生動地表現了港島的自然環境。1960年代後期,陳福善作品出現的夢幻山水,意境離奇荒誕,結構自由率真,勾畫香港眾生相之下的複雜心態。1970-1980年代風格迥異的奇幻抽象畫,把香港這逼迫的都市空間提升為絢爛繽紛的色彩天地,打開都市生活的精神天空,展現了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商埠在百年劇變下的文化心理狀況。

陳福善,《白鴿的傳奇》,壓克力紙本,76×153 cm,1969。(漢雅軒提供)
陳福善,《無題(釣魚圖)》,彩墨紙本,136×68.5 cm,1972。(漢雅軒提供)

葉世強:強烈的個性和深邃的精神境界

葉世強1926生於廣東韶關,因戰亂與學潮局勢下,轉而渡海訪遊台灣,意外滯留而與家鄉斷絕音訊。後因白色恐怖而長年陋居山崖海陬制琴作畫,葉世強長年離群獨居,生活清寂,陋居山崖海陬制琴作畫,過著禪行者的生活。作品創立出流麗純粹的繪畫風格,意境悠遠而氣息浩蕩。當時台灣雖有各種水墨運動與前衛藝術組織,葉世強堅守他個人藝術的精神,他一生堅持以藝術作為修身與修禪的操守。葉世強既不願意尾隨西方新潮運動,又不願受困於國畫的民族國家范疇,尤其避忌冷戰兩方的意識形態困局。最終他以美術的永恆意境為依歸,同時投身於現代和傳統的藝術語言,發展出獨特的繪畫手法,以強烈的個性和深邃的精神境界打破成規。

葉世強,《疏林白橋》,油彩畫布,72×102 cm,2009。(漢雅軒提供)
葉世強,《牆之一》,油彩畫布,72×91 cm,2011。(漢雅軒提供)

朱興華:香港人熟悉的片段

香港藝術家朱興華(1935-)在廣東省出生,1950年隨家人來香港定居。1965年於英國完成精神科護理課程後回香港從事精神科護理員工作,先後曾任職職於香港青山醫院和香港小欖弱智科病院,1992年退休後始成為全職藝術家。朱興華的繪畫生命與他專業心理科護士的生涯長年並行。他早期的作品大多體積較小,通常運用暗淡的色調去表現寂寞人物,刻劃他所體驗到病人的孤獨和苦悶感覺。他的繪畫以水墨、顏料層層漬染的手法,表達他對人情世事的關懷。他著眼心理的脆弱點以關心平民,以是他的人情味沒有市井氣,雖然取材不離香港人熟悉的片段。

朱興華,《點啊》,彩墨紙本,160×97 cm,2008。(漢雅軒提供)

陳來興:描繪台灣農村轉變為工商社會的場景

陳來興1949年生長於台灣彰化,1981年前往台北。困頓苦悶的創作生活,使陳來興繪出筆觸深刻、情感濃烈,叛逆而真誠的油畫作品,深獲藝文界肯定。1980年代繪畫一系列「五二O農民事件」而聲名大噪。1984年受邀參加由香港漢雅軒舉辦之「台灣新繪畫聯展」。陳來興的繪畫多以描繪台灣風貌與生活為主,充滿本土生命力,並創造出其獨特的「表現派」風格。油畫作品多描繪台灣農村從務農急速轉變為工商社會,所導致造成社會貧困與弱勢階層的扭曲樣貌,藉此表達生活中的各種矛盾。

陳來興,《田園》,油彩畫布,65×80 cm,1989。(漢雅軒提供)

鄭在東:當代的文人情趣

台灣19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化運動間接呼應了歐洲的新表現主義繪畫,鄭在東等畫家同時開始使用表現主義和超現實的手法面對台灣民間的生活現實。他試圖以閒逛的知識分子角色給民間生活和所在地賦予新的文化意義。通過延續傳統文人趣味,以及回顧日據時期的台灣民間審美,鄭在東建立了一種當代的文人情趣。鄭在東的閒情是智慧。就因為他有閒情,以故不礙於歷史時空。遊玩與做事他同樣不著痕跡地切實,古玩與時事都在當下審視,過後不把包袱帶在身上。 

鄭在東,《江岸風景》,彩墨紙本,175×94 cm,2004。(漢雅軒提供)

葉偉立:文化位移差異的創作思考

葉偉立1971年出生於臺灣臺北,11歲時隨母親和妹妹移居美國,1997年取得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攝影藝術碩士學位。2002年他返臺定居後,逐步以藝術家、策展人、教學者和發起者的身分活躍於藝壇。他的大規模及長期性的集體協作實踐,見於幾項重要計畫,例如《寶藏巖泡茶照相館》及現仍持續進行的《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自2015年至今,他也藉由作品、文物件的建檔及研究、出版品,以及策劃展覽與空間修復,專注於重探及活化已故藝術家葉世強(1926-2012)的創作及生命。他正在進行的工作是在兩間獨立建築物及其外部環境的修復和重建中尋找設計定位,其將作為由他監管的前輩藝術家故居紀念館和檔案中心。

葉偉立,《日新街的放映室與臥室》,雷射透片輸出、水晶裱、鐵、木構燈箱,110x81x14 cm,2010。(漢雅軒提供)

2022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漢雅軒以六位台港兩地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僅是反映藝術歷程的發展力量,也呈現藝術家們的人文情懷,作品雅緻識趣,饒富意境,展開有別於西方敘事體系的藝術創作。本次的展會得以讓觀眾再次理解漢雅軒在台港兩地的藝術促進與足跡。

相關連結|「ARTouch X Taipei Dangdai 2022」漢雅軒線上展廳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期|2022.05.20 – 2022.05.22
地點|台北世貿
展位|B04

ARTouch編輯部( 163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