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

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

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於今年6月中旬舉行了一項為期兩天三場的國際研討會,分別從美術館、藝術史和市場的角度,審視與…
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於今年6月中旬舉行了一項為期兩天三場的國際研討會,分別從美術館、藝術史和市場的角度,審視與分析當今藝術體制運作的變化。其中,比利時收藏家阿蘭.瑟爾維(Alain Servais)參與了聚焦藝術市場的論壇,他以嚴肅、不無擔憂的語氣,提出許多關於今天藝術市場運作的新的遊戲規則─畫廊帝國擴張、藝術品牌化與大量資金流的注入─如何影響藝術創作走向的真知灼見。
瑞士巴塞爾藝博會的收藏家論壇:「Collector Talk, Financialization Art Collectors from the Financial Sector」由左至右為:Andrew Goldstein、Bilge Oeguet,、Alain Servais、Etienne Ficheroulle。(Art Basel提供)
同時,他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同樣受邀參與收藏家論壇,探討分享同樣的主題。筆者在瑞士巴塞爾博覽會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的展位前遇見他,他正準備和畫廊主敲定購買一件作品─他特別聲明:不是巴塞爾博覽會場上展示的,而是前一個月在威尼斯雙年展印度和巴基斯坦館看到的,作品出自常青畫廊代理藝術家希爾芭.古普塔(Shilpa Gupta)之手。
比利時收藏家阿蘭.瑟爾維(Alain Servais)。(Art Basel提供)
不容忽視的收藏眼界
瑟爾維現年51歲,曾多年服務於銀行界,專長國際債券交易和投資理財,如今為獨立金融顧問。199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當代藝術收藏,一開始聚焦當代攝影藝術,近十年來以支持錄像和網路等電子媒介藝術著稱。2012年被《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選為50位50歲以下最令人興奮的收藏家之一;2014年夏天被美國《藝術新聞》(Artnews)列為全球值得關注的十位收藏家之一。
他是個用功的收藏家。每次出門,不論是參觀博覽會或雙年展等大型國際展,行前一定紮實地做好準備功課,仔細閱讀自雜誌、網路蒐集來的展覽所有相關介紹,以及畫廊寄來的藝術家資料,標示出必看不可的作品─亦即他目前關注或有意收藏的對象,訂下密集緊湊的參觀路線。
他像名獵人,提高警覺地留意各種可能潛在的獵物。作為收藏家,他對一切充滿好奇,不放過任何接觸和理解藝術的機會。「我每年看大量的藝術創作,這能幫助你對既有的觀點產生懷疑,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情。」以今年的瑞士巴塞爾為例,他的行程滿檔。「我每年的路線都差不多,星期一早上到,星期五離開,這讓我有充裕的時間慢慢看。」他透露了他的巴塞爾攻略指南:第一天早上先參觀Volta博覽會,下午List博覽會,晚上參加巴塞爾博覽會「藝術無限」特區的貴賓開幕;星期二早上再看一次Volta,11點進巴塞爾博覽會會場,星期三看大量的美術館─Shaulager、巴塞爾藝術館、貝耶勒基金會等,當然也包括巴塞爾博覽會;星期四一樣的行程,美術館和博覽會。今年,瑟爾維較往常多待了兩天,因為他受邀參加巴塞爾博覽會組織的一場題為「金融化:來自金融界的收藏家」的對話。
阿蘭購自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塞普勒斯館的展出作品:Christodoulos Panayiotou《Two Days After Forever》。Cyprus Pavilion,Venice Art Biennale,2015。
從容不迫的逛展門道
瑟爾維並非媒體傳為奇觀的那種守候巴塞爾博覽會大門,帷幕一拉起立刻衝往名牌畫廊搶購當紅藝術家作品的買家。他一點也不焦慮或緊張,而是花時間慢慢看,仔細看。「真正的收藏家是非常有耐心的!」他笑說,「我沒見過任何收藏家朋友在走廊上奔跑,非買某位藝術家不可,會精神緊繃、有壓力的,多半是投資客。」他進一步解釋,「對一位真正的收藏家來說,他可能會看上五、六件作品,有時漏掉一件反而讓人鬆一口氣,因為可以省點錢。」他話鋒一轉,語出驚人地說,「實際上,世界最棒的博覽會在威尼斯!我喜歡在威尼斯雙年展買藝術品,勝於任何一個博覽會。」
為什麼威尼斯雙年展是「博覽會」?「眾所皆知,威尼斯雙年展沒有經費,所有藝術家的參展作品都是由畫廊出資製作。」
為什麼威尼斯雙年展是「最棒」的博覽會?「藝術家肯定會把最好的作品拿去參加威尼斯或是美術館展覽,而非博覽會。」
瑟爾維問道:「作為收藏家,如果可以選擇,你會買藝術家的傾心竭力之作,還是博覽會上的衍生品?」瑟爾維指出威尼斯雙年展和巴塞爾博覽會之間的關聯,「你會在巴塞爾博覽會上看到很多、很多的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不過,巴塞爾藝博會要求畫廊避免展出與威尼斯雙年展展品同類型、較小尺寸的版本。」
阿蘭收藏今年威尼斯雙年展,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館展出的藝術家古普塔(Shilpa Gupta)作品。
那麼,如何在威尼斯買作品?在雙年展會場裡頭,直接在作品前面?「當然。否則為什麼全世界的畫廊都要去威尼斯?所有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的代理畫廊都出現在展覽現場?去照相嗎?當然是為了賣作品!」
怎麼買?「很簡單,對於喜歡的作品,拿起電話撥給畫廊老闆,問多少錢,就這樣!」
瑟爾維認為,威尼斯雙年展至今仍是全球藝術潮流的風向標,「在威尼斯展出的藝術家就是接下來兩年間會在各個畫廊、博覽會、美術館展覽裡看到的藝術家。」儘管如此,他強調自己並非腦子裡只想著「買,買,買」。他到威尼斯、卡塞爾,或巴塞爾、紐約、倫敦、香港,主要是為了享受藝術,看大量的藝術。「只不過我幸運的一點是,當看到喜歡的作品時,我有能力買,也會買。」他強調藝術的重要在於能讓人的視野更開闊,「威尼斯雙年展是今天極少數能夠讓人同時看到世界多樣不同觀點的藝術平台,而不只是一位策展人觀點的世界藝術。」
阿蘭收藏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參展作品:Eloise Hawser《Untitled》.2014。New Museum。
對市場的謹慎觀察
瑟爾維的金融背景,他對知識的飢渴,對一切體系如何運作的好奇與興趣,以及他對藝術的熱愛,使得他對藝術產業的運作有一套獨到的分析和整體觀。對於藝術市場的金融化和投資化趨向,他關切的是大量湧入的新錢對藝術家造成的影響,他在路易威登基金會的高峰論壇上指出:「畫廊之間搶奪藝術家成了一場激烈的戰爭。今天的藝術家更關心的是如何致富,而非他們的創作。」
他認為只要稍微關注最近幾年鬧上法庭的訴訟案,不論是收藏家和畫廊、畫廊和藝術家、藝術家和收藏家之間的糾紛,就可以一窺幕後光怪陸離的藝術市場現狀。
「我們必須小心這筆龐大的金錢流,避免它對創造性造成過度污染。」他雖然將藝術圈的一切亂象都看在眼底,但仍舊充滿樂觀。「小畫廊應該要能團結、聯手起來,才能對抗超級大畫廊的侵蝕。我們也應該停止抱怨錢怎樣破壞一切,而是想辦法支持年輕新秀。」
馬文(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