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4月15日表示,3月零售額大減8.7%,為美國政府自1992年開始追蹤這個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另外,同日公布的4月紐約州製造業調查指數自56.7驟降至-78.2,亦為2001年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最低,顯示為防堵疫情而停止經濟活動帶來的嚴重衝擊。
也是同一天,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對外表示:全球經濟恐因武漢肺炎疫情損失高達20兆美元(約602兆元新臺幣)。他並預期,全球化將因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疾病而大幅倒退。
對於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還有國際貨幣基金(IMF),於日前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春季報告中,也大幅下修2020年全球經濟預測,從去年10月秋季報告大幅下調六個百分點,從3%下修至-3%。同時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10月秋季報告的2.0%,大幅下調六個百分點至-4%;但亦指出明年若是疫情趨緩,隨著全球經濟反彈,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望回升到3.5%。
不過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表示:據內部估測,考量疫情延燒至歐美地區,全球需求減少,但政府祭出各項紓困及振興措施,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落在1.3%至1.8%間,維持正成長。
總而言之,武漢肺炎對國內外經濟和各產業的衝擊都是前所未見。
文化部對文化藝術產業受疫情影響的評估報告,令人困惑!
自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部會開始積極彙整轄下產業受創情況的各項統計,文化部雖然也不落人後,但似乎只針對以「票房」損失做為計算基礎,因此只看到表演及影視音產業的災損報告,對於產業型態較特殊的視覺藝術產業,不知道是不存在?還是不重要?反正就是不見了。直到3月底「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針對全國立案約200家畫廊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才首度有相關數據出來。
66%的展覽計畫取消,合併損失超過10餘億台幣
依據「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 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 》資料顯示各畫廊排定的展覽計畫中,有66%的畫廊表示取消原定6月底以前的展覽計畫。加上全球藝術博覽會幾乎全部取消或延後,這意味著什麼?今年上半年台灣畫廊的營業損失將會非常巨大,預估平均下滑53%,6月底前合併損失至少超過10餘億台幣,甚至有五家畫廊評估營收將歸零,而這還僅僅是疫情影響的初期。當疫情趨緩,各國城市逐步解封之後,以「門票」營收為主的文化藝術事業其市場可望慢慢回溫,但藝術品交易市場才正要進入最大的艱困期。
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 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 》針對全國立案約200家畫廊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展覽計畫期程影響統計。(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提供)
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畫廊營收短少比例統計。(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提供)
國外情形又是如何呢?法國貿易協會「藝術畫廊委員會(Le Comité professionnel des galeries d'art)」發表一項調查報告警告說,從3月到6月法國畫廊產業的總虧損可能達到1.84億歐元,包括展覽和博覽會投資的部分或全部損失,1/3的法國畫廊可能被迫在2020年底之前關閉。
美國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裡?《Art Law Report》的專欄作家,波士頓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Worcester合夥人Nicholas M. O’Donnell指稱受疫情影響,各項展覽活動頓時取消,藏家購買意願亦大受影響,上至博物館、大型拍賣行、畫廊,下至一些小型機構或工作室等,面對資金流突然消失,根本難以生存,即使倒閉潮未必在短期內出現,縮減規模將無可避免。不久前,藝術品拍賣巨頭蘇富比宣布將解散近200名員工,佔員工總數的12%。在美國和英國的員工將減薪20%,以及高階主管們薪資降低10%。
對於線上展售與數位化的態度轉趨正面
為了在按下「暫停鍵」的狀態下,仍可維持最低限的營運,一向對「線上」展售興趣不大的畫廊產業,開始轉趨積極。儘管今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線上展廳」成交狀況並不理想,尤其是中小型和年輕畫廊,仍然有越來越多的畫廊嘗試在線上繼續發聲,以維持和外界交流不輟。
台灣也有相同情況發生,約有60%的畫廊認為網路可以帶動營收,同意網路行銷對營收會有幫助的畫廊之中,約81%的畫廊普遍認為將可提升10%-30%的營收。不過仍有35%的畫廊認為幫助不大。
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 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畫廊網路行銷營收提升狀況。(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提供)
視覺藝術產業數位化的障礙,一個是「觀念」,一個是「習慣」,「技術」反而是可以逐步克服解決的問題。
過往以來,「網路」之於視覺藝術產業,一直停留在「宣傳」階段,好比是平面媒體的「廣告」和「傳單」。不論是「展覽」或「交易」,網路都只是輔助文宣的角色。幾乎沒人把「網路世界」視為現實世界的另一個「平行空間」,因此用既有的管理思維去經營「線上藝廊」,以編印畫冊的觀念去處理「線上展覽」的工作。於是乎我們都覺得還是要到畫廊,才能真正體會展覽的好、作品的真,用固有的「習慣」去否定虛擬世界的「可能」。
這個「可能」就是在數位領域去處理、或者實現在我們世界做不出來的計劃;這個「可能」不是誰要取代誰,而是讓視覺藝術的世界更加豐富和多元,想像一個新世界,新的形式,和新的秩序。而這次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已經開始嘗試啟動這個「可能」,至少我們看到國際大畫廊開始投入了這一項計畫,如豪瑟沃斯推出了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線上計畫——ArtLab。
政府紓困方案
文化部「藝文紓困1.0」總共收到7,658件申請案,並將啟動升級版的「藝文紓困2.0」,強化對藝文艱困事業、員工及自雇者的照顧,落實「挺事業、顧員工、護自雇、疫情過後拚振興」四大精神,提出四大強化方案:
1. 各類型藝文事業紓困加碼,減輕營運衝擊補助提高為18億。
2. 大型藝文艱困事業紓困不受250萬元限制,提供四成薪資及營運補貼。
3. 大型藝文事業貸款,可突破原8000萬元貸款上限。
4. 藝文自雇者納入勞動部專案,全面協助度過難關。
關於文化部第一期紓困方案的效益,受訪的畫廊中有56%認為有幫助,亦有27%的畫廊覺得沒什麼幫助,也有不少畫廊表示尚難評估。同意文化部的紓困方案具有效益的畫廊之中,有65%的畫廊認為是有幫助的,分數落在2分和3分。也有19%的畫廊覺得很有幫助,分數為5分。
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 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受訪200家畫廊中關於文化部第一期紓困方案的效益滿意度調查結果。(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提供)
檢視各國針對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給予藝文事業、機構和個人的紓困計畫之中,德國最為大方,法國相對小氣一點。但相對於這次疫情造成的衝擊和營業損失,政府的補助遠遠不夠。
英國政府意識到這一點,除了直接補助之外,於3月25日頒布的《2020年冠狀病毒法》(Coronavirus Act 2020),其中包括一項條款,該條款保護商業租戶(2020年3月26日至2020年6月30日) 免於因不交房租而被驅逐。其他條款還有:
1. 職位保障計畫,政府補助支付員工80%的薪資,每人每月最高限額為2500英鎊。
2. 延期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
「OFF」and「ON」世界重新開機
這波疫情何時會結束?目前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當年 SARS 疫情主要在東亞,國內某大畫廊負責人在一次閒聊中告訴我,他經營畫廊那麼多年來,第一次整整半年連一件作品都沒賣掉,而這次武漢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影響層面勢必深且廣,時間也會拉長很多。
這次《COVID-19(武漢肺炎)對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影響報告》中,關於這一波疫情影響時間,約有40%的畫廊預估半年到一年以下。預估影響一年以上到18個月的有44%。二年(含)以上有8%。顯示大部分畫廊看壞今年的市場景氣,認為這次疫情影響至少長達一年以上。
當全世界大部份國家和城市都還在「OFF」關閉或「II」暫停之時,大家意外多出了很多時間。不少畫廊朋友告訴我說:目前沒有人力裁減計畫,過去平時很忙,很多資料和行政工作來不及處理,現在剛好可以喘一口氣,一方面整理這些事務,一方面想想未來走向。
那,文化部呢?
紓困計畫目的是救急,後續的產業復甦呢?目前我們看到的還是撒幣式的補助申請計畫,自「全國文化會議」之後,各藝文產業的發展政策在哪裡?去年以來,亞洲藝術產業版圖發生巨大變化,台灣處在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一年又過去了,我們仍然在原地打轉,進度是「zero」!
「#Taiwan Can Help」 並不僅止於在對抗武漢肺炎,對世界各產業的復甦,也可以提供支援與協助。亞洲藝術產業的未來,我們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台灣民間有這樣的能量和潛力。
文化部,你有這樣的企圖嗎?
石隆盛( 15篇 )追蹤作者
從事當代藝術環境及市場領域的觀察研究、長年推動國內多項文化與藝術政策調查研究與法令修訂。 曾任 : 畫廊協會秘書長、畫廊協會附設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 、 帝圖科技文化公司附設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 、 兼任畫廊協會策略長。現任藝科智庫執行長,從事數位科技在視覺藝術領域應用工具的開發與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