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紅
康熙初年,景德鎮御窯在停燒近三個世紀後,終於在督陶官郎廷極(1663~1715)於1705~1712年負監之下成功復燒銅紅。而此時創燒之豇豆紅,色較多變,時而泛灰,時而嫣紅,甚至微泛淡綠,多施於器型嬌小的案上瓷,宜於近觀細味。
康熙時造辦處對御瓷監控甚為嚴厲,絕不容許器上出現偶發性的偏差,同時強調雅致自然。為了達至這個效果,工匠採用較繁複的技巧,先於瓷上遍施透明釉,然後吹銅紅釉,器表再施透明釉,致使銅紅夾於兩層透明釉之間。清代用於精製御瓷的釉料之中,惟獨豇豆紅的自然發色偏差為清宮所納,御窯更刻意燒造巧色多變的豇豆紅器。康熙年間,御瓷燒造沒有明顯的躍進,但肇創於康熙朝的豇豆紅釉,卻成為清朝景德鎮製瓷器中舉足輕重的品種。豇豆紅釉,摻雜星點,變化多端,既有「豇豆紅」,也有「蘋果紅」,宛如桃實,清雅怡人。豇豆紅釉的燒造時間甚短,只施於器型偏小之品,且器形不多,極為珍罕。
柳葉
據公私典藏查閱,豇豆紅器有九種器形,是次拍賣之玫茵堂典藏囊括七種,著錄明確,並為各名家雅蓄及遞藏,其中〈鐋鑼洗〉為徐展堂舊藏、Yale Kneeland夫人舊藏;〈太白尊〉為仇焱之舊藏;蘋果尊為詹姆士.W.阿爾斯多夫伉儷舊藏、並為紐約蔡特藝廊舊藏,於1963~1964年於東方陶瓷學會展覽。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館院藏五種豇豆紅器形,見於《清康雍乾名瓷特展》,台北,1986,編號10-14;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六,與玫茵堂藏豇豆紅蘋果尊同展於「盛世華章」,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5~2006年,編號142-8。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品中,有豇豆紅器形八種,但分別源自四個例典藏。徐展堂藏品中,亦有豇豆紅器形八種,著錄於《徐氏藝術館》;日內瓦鮑氏典藏中有七器。因個別器形格外稀有,能齊集各瓶、尊成套者,已鳳毛麟角,極為罕有。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