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東西,順境的時候人們看不到它的力量;
唯有在逆境時,才能感受到它的真相。
——李光裕
李光裕個展耘非凡美術館展場。(采泥藝術提供)
疫情籠罩下的春日百廢待興,依舊如期舉辦的展覽中,采泥藝術推出的李光裕個展「如是說」,分別於臺北的畫廊空間、臺南的耘非凡美術館平行舉辦,展出其近兩年新作、以及部分與新作形成對話的舊作。兩展的展體量懸殊,卻在美學方法、精神主旨上一脈相通。
李光裕早年曾負笈西班牙、並於西方現代主義美學熏陶與訓練下精進雕塑技藝、形塑個人風格。古典寫實雕塑技法、以及尤其是立體主義雕塑的解構、重組等語彙,逐漸與他在東方文化、美學上日漸深刻的理解與造詣相融會,催生出從豐盈造形朝向「破洞」、「鏤空」的寫意風格,作品愈見別有洞天之意趣,始終存在的,是其中隨作品主題而不斷變幻的一份靈動。此次「如是說」展中亮相的新作系列,更進一步延展於雕塑造形與空間那多元而交疊的關係之中。
常被譽為「詩人」的李光裕,以詩意的直覺、隨性的個性見長。而近年來,包括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力諾國家館「有無之際─李光裕大型個展」、2018年高雄市立美術館「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在內的重要作品亮相,以及若干次研討會、出版等,大多都以理性姿態討論其創作。因而采泥藝術邀請曾師從李光裕的雕塑家楊北辰,與畫廊策展人杜綺文共同策展,捨棄理論結構的梳理,也不藉系統性、主題性來呈現,選擇以感性切入,透過散文詩般的引言,以及投向展牆、自成一格又與作品共生的光影敘事,再以特製不同高度和形狀的底座,來塑造作品與作品間錯落有致、張弛有度的空間佈局,貼近李光裕創作中靈動而悠遠的意境,以及富含感性生命體悟的哲思與知識系統。
李光裕《雙趣》,418x76x73 cm,銅,2019。(采泥藝術提供)
這一批新作又以花、鳥等自然界動植物為一大視覺母題。於臺北的采泥藝術,進門便見《探空》(2019),欲放的花苞上一隻禽鳥駐立下探,引人不禁同樣好奇地向一人高的作品內部望去。作品渾然一體而趣味盎然;顏色則內斂、變化豐富、自然,透過硝酸鹽和銅的化學作用,渲染出不完美的自然感。禽鳥小巧生動,為整件作品畫龍點睛,又具李光裕風格獨具的鏤空造型。
若說花鳥主題令人聯想起李光裕的傳統水墨造詣,此次個展的重要作品之一《秘境》(2019)更具代表性,屬李光裕近年來所發展的「水墨雕塑」,將傳統山水畫及其平面卷軸形式,用虛實相生的鏤空技法,於立體空間中轉化和重構平面元素,並巧妙回應了中國水墨中「計白當黑」的技法。虛實相生,造就了李光裕作品中大量的大小「空」間;而恰是這些輕盈的「空」之處,如同書法的布白一般,尤見功夫。與臺北展出的這件小品之作相比,臺南耘非凡美術館超過4公尺長的《雙趣》,以及超過2公尺高的立軸作品《山音》、《碧韻》也同樣完成於2019年,則以大體量淋漓盡致展現李光裕在這一方向上的探索力度。
李光裕《山音》,61x52x206.5 cm,銅,2019。(采泥藝術提供)
李光裕《翠玉》,30x33x70 cm,銅,2019。(采泥藝術提供)
儘管鮮活多變,李光裕的雕塑創作依舊牢牢根植於扎實的寫實主義造形基底。優秀的抽象畫家無不具備深厚寫實功底,雕塑創作也不例外。從具體而寫實,到簡約、寫意直至抽象之間,李光裕愈來愈少地滿足於在同一件作品中只呈現一種樣貌,於是觀看他的作品宛若移步換景,常可於不同角度、角落發現新鮮的風景。此次於采泥藝術展出的一件《翠玉》(2019),與2013年創作的一件《忘醉》有異曲同工之妙,女子婀娜的寫意身姿與自然捲曲的荷葉融為一體,而那荷葉上自然破損的樣貌、生動逼真的葉脈紋理,則源自李光裕面對工作室外蓮花池的長期觀察,以及對造形比例的了然於胸,又巧妙以某種置換觀念,於造形美中隱喻了萬物歸一的哲思。
李光裕《呼呼》,30x16x76 cm,銅,2019。(采泥藝術提供)
時間感也是展覽中的一條暗軸,讓悠然與靈動共處於同一空間。喜茶的李光裕將爐上一壺熱茶噴雲吐霧的一瞬凝聚於《呼呼》(2019),那水壺的「破損」處恰如其分打破了內外藩籬,一縷氤氳化作金色,又彷彿讓無形的「空」間現出無法忽略的實體,意境盎然。同樣是將變幻間的一瞬凝結,展覽中精選「貓」系列中的兩件《響尾》(2018)與《覓》(2018),亦莊亦諧,雖為小品,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與其他展品一起,凸顯李光裕在動、靜造形之間不落痕跡的遊走,整個展覽也因此被注入多股或疾或徐的時間潛流,反而帶來寧靜安定的力量,在這紛擾的季節彌足珍貴。
李光裕《響尾》,30x62x103cm,銅,2018。(采泥藝術提供)
李光裕《秋藕》,54.5×57.5×89 cm,銅,2010(采泥藝術提供)
與此同時,包括《秋藕》(2010)、《白雲》(2007)在內的幾件代表性舊作也同時於采泥藝術展出,既讓人看到新、舊作間可對話的銜接點,也以當時尚顯豐潤的造形,為展示空間增添變奏的體驗。李光裕自述其創作「不是追求,而是發現」,雖然他始終以感性人生體悟作為創作方向的指引,但那過程並非隨意而為,乃是打開框架後,隨順內外同源的心境,不斷進行著詩意的墾荒。
據悉,李光裕於新加坡濱海灣雲霧森林的個展,將延後至暑期過後舉辦。
李光裕《白雲》,49.5x35x64.3 cm,銅,2007。(采泥藝術提供)
「如是說」李光裕
臺北
展期|2020.04.04-2020.05.31
地點|采泥藝術
地址|臺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展期|2020.04.04-2020.05.31
地點|采泥藝術
地址|臺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臺南
展期|2020.04.11-2020.06.21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地址|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370號
展期|2020.04.11-2020.06.21
地點|耘非凡美術館
地址|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370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0篇 )追蹤作者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