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e & Rees拍賣行總部位於英格蘭薩默塞特郡弗羅姆(Frome),是英國增長最快的地區性拍賣行之一。公司創立於1868年,擁有逾150年的悠久歷史,如今由亞洲藝術專家李楊(Lee Young)執掌。
今年11月,適逢「倫敦亞洲藝術週(Asian Art in London)」,Dore & Rees 榮幸呈獻兩大極具份量的私人珍藏,薈萃日本根付、掐絲琺瑯與漆器藝術的精妙之作。拍賣將於11月11日於英國弗羅姆舉行,並將在倫敦舉行特別預展,以配合「倫敦亞洲藝術週」官方活動。
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珍藏(The Eva & Aubrey Sweet Collection)
對於許多藏家而言,已故的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夫婦幾乎無需介紹。他們在收藏界聲譽卓著,Dore & Rees 能有幸承拍此重要珍藏,實為殊榮。本次拍賣,我們特別以其兩位兒子Jeremy 與 Jonathan Sweet 的回憶之詞,呈現這段跨越六十年的收藏旅程。
生平與收藏志
我們的父母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在長達六十年的歲月中,構建了一座屬於他們的亞洲藝術世界。在墨爾本的家中,牆上懸掛著日本版畫,書架上擺滿探討亞洲文化的書籍與圖錄,色彩豐沛,格調自由。然而,他們收藏的核心,是中國玉器與日本漆器及根付(netsuke)。

他們的鑑賞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觀看、把玩、閱讀,以及與其他收藏家、策展人、修復師、經銷商和藝術家之間深入的思想與情感交流,在長期沉浸中自然成長。 1950年代,他們收到了一件祖父在當地拍賣行所購買的一件牙雕仿生蘿蔔(okimono),這件作品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由此開始關注更廣泛的亞洲文化,並踏上海外旅途。
他們逐漸為根付所吸引。1970年代期間,他們從美國的Ashkenazie & Co、Bernard Hurtig,以及日本的 Yamato Bros. 購入精美之作。父親尤愛將這些觸感溫潤的根付握於掌中,讚歎其緊湊的造型與精細的雕刻工藝,並向我們講解其中的象徵寓意與神話故事。1980年代初,他們數次前往中國,對文人案頭藝術心生深刻共鳴,並體悟到這一傳統所蘊含的高雅審美與學術精神。他們隨後在香港的 W. H. Yeung & Co 與 Jade House 購入上佳玉器,並在舊金山的 Jade & Oriental Art 收得一件罕見的「獸形玉雕」。
旅行之餘,他們廣泛閱讀,建立起一座龐大的參考文獻圖書館。他們透過寒山堂(Han-Shan Tang)與其他書商精選書籍,並訂閱《Arts of Asia》、《Orientations》以及國際根付收藏家協會(INCS)雜誌,每月如期送達家中。亦經常往返倫敦,並通過拜訪多家資深古董商:馬錢特(Marchant)、Spink & Son、Knapton Rasti 與 Sydney L. Moss等,不斷豐富玉器收藏。在親手把玩之中,與多位博學且人脈廣泛的專家建立深厚友誼,其中包括Richard 與 Stuart Marchant、Roger Keverne 與 Paul Champkins。
在日本藝術領域,他們與日本研究會(Kenkyukai)成員交流,並參與全球各地的根付大會。他們深受 Raymond Bussell 及其他收藏家的啟發,並從 Eskenazi、Barry Davies Oriental Art、Sydney L. Moss 等名家購入日本漆器與根付精品。在此過程中,他們與 Luigi 與 Rosemary Bandini、Nelly Davies、Paul Moss 成為摯友。

值得一提的是,其朋友圈中還有當代根付藝術家 Susan Wraight其作品由大英博物館及白宮總統辦公室收藏。他們與Wraight女士建立深厚情誼,並收藏其傑出之作。他們不僅欣賞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更積極支持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延續。
漆器收藏部分得益於與Lesley Kehoe的合作。她是備受日本政府認可的文化大使級畫廊主,致力於在日本發掘珍稀漆藝作品。1987年,透過她購入一對壯麗的江戶時期漆盒,上繪住吉大社松林海岸及其風景。此盒兼具藝術與歷史價值,收藏家以守護者自居,35年來幾乎未曾示人。可以說,它們在長達約250年的歷史中,如今或將首次公開亮相於世人眼前。


這不僅是一段關於收集器物的歷史,更是一段關於審美、學術與情感的深度旅程。
在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心中,收藏從不是炫耀財富的象徵,而是一種理解文化、尊重工藝、與藝術對話的方式。他們始終以謙遜而敏銳的眼光,在時間的沉澱中,建立起一套既個人化又具學術價值的收藏體系。
他們的方式並非追逐潮流,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去觀察、研究、比較、交流,在無數次「親手把玩」中感悟器物的靈魂。他們與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學者、藝術家建立起跨越國界的聯繫,並在思想與友誼的碰撞中不斷提升鑑賞力。

正因如此,這套藏品不僅具有藝術層面的重要性,更具有收藏史與文化傳播層面的意義。它見證了西方收藏家在20世紀後半葉如何認識、理解並參與亞洲藝術的過程,也映射了東西方文化之間更深層次的互相欣賞與尊重。
此次拍賣,Dore & Rees有幸將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珍藏呈現於世,這既是一份榮耀,也是一次傳承。我們深知,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他們的眼光與熱情,如今,它們將迎接新的守護者,續寫新的篇章。
艾倫·博斯托克日本金工珍藏
艾倫・博斯托克(Alan Bostock)對日本金工藝術的熱愛,源於一場偶然,卻足以改變一生的邂逅。
1960年代,他因公務廣泛往來於英國各地,當時的古董店正值繁盛時期,他常在駐足之地造訪當地店鋪,流連於歷史與工藝之間。某日,他走進家附近一個集鎮中的古董店,正如那個年代的常態,他與店主攀談起來。店主向他展示了兩件她尤為心儀的小品:一件鑲嵌工藝的青銅小瓶,一件掐絲琺瑯小瓶。初看並不顯眼,但她告訴他這些並非普通器物,它們來自日本。她進一步解釋:在明治時期(1868-1912),日本在精細金工與金屬裝飾工藝方面堪稱世界巔峰,只因社會相對封閉,世人未能真正瞭解其造詣之高妙。

博斯托克凝視這些作品,瞬間便理解了,要造就如此之美,需要多麼高超的技藝、精準的控制與深厚的藝術感知。
就在那一刻,他被深深觸動,這不僅是興趣的萌芽,而是一場終生熱忱的開始。
自此,日本金工成為他的癡迷,他說:「越是沉浸其中,它便越牢牢抓住你。」在之後超過40年的時間裡,他不斷構建自己的收藏:最初從古董店與博覽會購入,後來通過網路,足跡遍及英國乃至海外。收藏的道路上,博斯托克先生始終保持著敏銳、謙遜與專注。他並非一開始就追求名家名品,而是以工藝為本,以眼力為先。他會靜靜觀察金屬表面在光線下的變化,研究鑲嵌技法的縝密,思考造型比例的平衡感,更會探尋其背後的文化寓意與時代語境。他明白日本金工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美學思想與精神內涵的結晶。
他的收藏中,不乏日本金工黃金時代的代表工匠作品,凝結了武士時代的力量感與明治美術的國際化視野。這不僅是一組收藏,更是一部「日本金工美學史」的縮影。在他看來,每一件作品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每一位工匠都應該被銘記。他不僅收藏,還研究、記錄、交流,與其他藏家和專家深入討論技法與歷史。他的熱情並非停留於表面,而是深入到工藝本質與文化價值層面。
在過去數十年裡,日本金工逐漸從小眾興趣走向國際舞臺,而正是像博斯托克先生這樣的私人藏家,以他們的眼光、堅持與熱愛,推動了這一領域的重新發現與審美提升。
收藏精神與傳承
無論是斯威特夫婦的優雅與理性,還是博斯托克先生的熱忱與專注,兩大珍藏都表明:真正的收藏,不僅是擁有器物,更是與藝術建立深刻而持久的關係。
本次拍賣呈現了日本藝術在玉器、漆藝、根付、金工與琺瑯領域的精華,同時記錄了西方私人收藏家對亞洲藝術的探索與傳承。每一件作品都承載匠心與歷史,將在新的藏家手中續寫新的篇章。
Dore & Rees
精美日本藝術珍品(包含艾娃與奧布里.斯威特珍藏(二)與艾倫·博斯托克日本金工珍藏)
拍賣地點|Dore & Rees 拍賣大廳,Vicarage Street, Frome BA11 1PU
拍賣時間|11月11日倫敦時間上午9點30分
預展時間|11月2日至11月3日10點至17點(11月2日為中午12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