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5香港蘇富比秋季「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戰報: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臨》以7990萬港元成交價奪冠,全場斬獲3.28億港元成交總額

2025香港蘇富比秋季「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戰報: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臨》以7990萬港元成交價奪冠,全場斬獲3.28億港元成交總額

2025香港蘇富比於9月28日舉辦「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40件作品上拍、38件成交,成交率為95%,成交總額達3.28億港元。本場最價昂之作為奈良美智的《等不及夜幕降臨》,拍出7990萬港元成交價。美國普普藝術名家羅伊・李奇登斯坦的《遠景與橋》,以成交價3087.5萬港元排名亞軍。畢卡索的《男子半身像》以2050.5萬港元成交價,位居第三名。中國新銳藝術家李黑地則以《夏天總是去而復返;我注視著晨光慢慢老去》拍出的266.7萬港元成交價,改寫拍賣新高紀錄。

2025香港蘇富比(Sotheby’s)於9月28日舉辦「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40件作品上拍、38件成交,成交率為95%,成交總額達3.28億港元,並締造兩筆拍賣新高紀錄。

2025香港蘇富比秋季「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於9月28日舉辦,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臨》競拍現況。(蘇富比提供)

本場的領拍之作為奈良美智創作於2012年的《等不及夜幕降臨》,是「夜之子」系列中已知的最大尺幅畫布作品,更同為迄今拍賣市場當中以吸血鬼為主題的最大件作品。此作於奈良美智在橫濱美術館舉行首個博物館級大型個展「有點像你,有點像我」第一次亮相,畫面迷人別致,逐層營造閃爍的半透明感效果是他在歷經日本311震災之後的風格轉變,堪為奈良美智在關鍵時期的巔峰之作。《等不及夜幕降臨》以5500萬港元起拍,由蘇富比亞洲區主席、臺灣董事總經理林宛嫺(Wendy Lin)代表的電話買家以6550萬港元的出價勝出,成交價為7990萬港元,榮登本場冠軍。

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臨》拍出7990萬港元成交價。(蘇富比提供)

而先行上拍的《芽苗小使者》源自2000年代初期,屬於奈良美智創作的首批「使者」系列,並以芽苗作為他傳遞希望與和平的象徵。此作屬於在此當中,僅六幅在繃裱於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的圓形畫布上描繪小使者與芽苗的畫作之一,亦具有相當珍稀程度。自800萬港元起拍,至競拍後半段吸引三線電話買家來回出價,最終以1480萬港元落槌,以超過高預估價的1843.1萬港元成交價排名本場第五。

奈良美智《芽苗小使者》以成交價1843.1萬港元易主。(蘇富比提供)

本場的西方重磅作品則呈現蘇富比在今春的紐約及倫敦陸續亮相且全數成交的「朵樂絲與羅伊・李奇登斯坦伉儷珍藏」(Roy’s Lichtensteins: Work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orothy And Roy Lichtenstein)主題拍賣,係由普普藝術大師羅伊・李奇登斯坦(Roy’s Lichtensteins, 1923-1997)後代所釋出的家族珍藏作品。本季特別挑選五件帶有東方美學的作品於香港拍場現身亦皆全數易主,合計成交金額近4637萬港元。其中最高價成交的是尺幅長逾450公分的《遠景與橋》(Vista with Bridge),是藝術家逝世前一年的鉅作,巧妙地將宋代山水的悠遠意境與普普藝術的大眾揉合。綜覽李奇登斯坦畢生僅創作逾十九幅中式山水主題畫作,而至今僅有四幅曾現身拍場,更由此顯現《遠景與橋》的珍稀度。此作自19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成交價3087.5萬港元為本場亞軍。

羅伊・李奇登斯坦《遠景與橋》以3087.5萬港元成交。(蘇富比提供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此外,一件創作於1992年的《睡蓮與日式橋》(Water Lily with Japanese Bridge),是李奇登斯坦以睡蓮為主題所創作的不鏽鋼板絲網印刷作品,數量更僅有六幅,重新詮釋印象派名家莫內最受著稱的《睡蓮》系列。在落槌之際已突破高預估價,以762萬港元亮麗易主。

羅伊・李奇登斯坦《睡蓮與日式橋》拍出成交價762萬港元。(蘇富比提供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另一焦點拍品為畢卡索(Pablo Picasso)在1969年繪製於瓦楞紙板的油畫作品《男子半身像》(Buste d’homme),屬於他晚年熱衷創作而備受讚譽的主題之一「火槍手」系列。而在1969至1970年間,畢卡索探索瓦楞紙板的材質效果而以此創作的許多肖像系列如今皆典藏於許多重要的全球機構。此作由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區主席華真(Jen Hua)代表的電話買家競得,以2050.5萬港元成交價排名本場第三高價。

畢卡索《男子半身像》以2050.5萬港元成交。(蘇富比提供)

由日本藏家收藏逾55年才在本場釋出的《愛情之花或鳶尾花》(Les fleurs de l’amour ou Les iris)是夏卡爾(Marc Chagall)於1948年所創作,畫面匯聚夏卡爾在創作中反覆出現的標誌元素,如:以藍色為主調、相擁的戀人、象徵維捷布斯克村莊純樸生活的公雞、高懸的新月以及巨大的盛開鳶尾花。畫作背景為寧靜的夜晚,由此強化了夏卡爾的鄉愁,體現出他在移居巴黎後對家鄉種種人與事的緬懷而饒富情感。《愛情之花或鳶尾花》上拍後即引來熱切競逐,最後以突破高預估價的16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1989.5萬港元,也躍居本場第四高價。

夏卡爾《愛情之花或鳶尾花》以1989.5萬港元成交價易主。(本刊資料室)

而在日本藝術方面,也有亮眼的成交結果。村上隆於本場上拍的《花朵家長與孩子》高度達2.5公尺,為2021年所製作的單版作品。此作的原形首度是在2020年在東京六本木丘以10公尺高的金色版本展出,隨後在多個知名場館中陸續亮相,揉合當代藝術與流行文化的光譜。《花朵家長與孩子》以一大一小的人物組合型塑出一幅家庭肖像,和諧地將父母、孩子與花束結合於一起,從中表達出喜悅與韌性。此作自600萬港元起拍,最後由蘇富比東南亞董事總經理Jasmine Prasetio代表的買家競得,以成交價1257.5萬港元成為本場第六高價易主之作。

村上隆《花朵家長與孩子》拍出成交價1257.5萬港元。(本刊資料室)


而具體派健將白髮一雄的《作品》繪於1962年,同一年正是巴黎施泰德畫廊為他舉行首場海外個展而受到西方藝壇關注的重要時期。此作以紅、橙、深絳猶如利爪般在畫面多處交鋒,而猶如雷霆的鈷藍穿插其中,反映當時白髮一雄首創以身軀與足部力量作為驅動,將油彩於畫布上碰撞交融,開闢出狂野原始的藝術表達方式。此作最終以1196.5萬港元成交,排名全場第七。

白髮一雄《作品》以1196.5萬港元成交。(蘇富比提供)

多幅女性藝術家的抽象作品也在本場獲得熱切的市場迴響,一開場就引發多方買家積極出價。近年崛起的新銳中國藝術家李黑地的《夏天總是去而復返;我注視著晨光慢慢老去》做為第一件上拍作品,就持續被追加到低預估價三倍的210萬港元才落槌,成交價高達266.7萬港元,更為李黑地改寫拍賣新高紀錄。接著上拍的《遙遠的地球》為謝景蘭首現拍場的作品,也在落槌時便突破高預估價,以355.6萬港元成交價易主。安排於第三件上場的作品為印尼女性藝術家克里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創作於2020年的近作《遍地皆苗 1號》(Large Space of Shoots #1)吸引逾13口的出價,也強勁地以高預估價三倍以上的241.3萬港元成交價易主。此外,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在本場上拍的《致波特萊爾(5號)》(À Baudelaire (#5))以787.4萬港元成交,也刷新藝術家紙本作品拍賣紀錄。

李黑地《夏天總是去而復返;我注視著晨光慢慢老去》拍出266.7萬港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本刊資料室)
ARTouch編輯部( 183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