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Christie’s)於今(26)日在亞洲總部The Henderson舉辦香港秋季「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適逢佳士得啟用亞洲總部滿一週年的標誌時刻,也由即將於明年一月正式就任亞太區總裁的江華皓(Rahul Kadakia)擔綱前半場的拍賣官。今晚共有38件作品上拍、35件成交,成交率92%,成交總額斬獲5億6565萬港元。而本場重磅拍品為畢卡索(Pablo Picasso)創作於1944年的鉅作《女子半身像》(Buste de femme)更以1.97億港元成交,強勁刷新藝術家亞洲拍賣紀錄。

佳士得亞太區副總裁、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專家暨晚間拍賣主管徐文君(Ada Tsui)於拍前受訪時表示,近來全球經濟回升,藝術市場的景況也隨之逐漸穩定且有益發明朗的趨勢。她接著分析道,目前藏家對於作品質量的要求與價位的敏感度都有提高,因此拍賣行在徵集作品上亦採以更謹慎的評選標準,也特意將夜場作品限縮於40件左右。在本次夜場呈現的38件作品皆為一時之選,無論從縱向的時代、橫向的地區來看藝術家名單與作品都極具代表性。而作品價位區段也從高端至入門的層級,以目前的經濟情況制定極具吸引力的估價提供藏家豐富的選擇。
本場晚拍由畢卡索(Pablo Picasso)創作於1944年的鉅作《女子半身像》(Buste de femme)領銜,拍前估價上看為8600萬港元至1億600萬港元,更為本季香港拍場的現當代藝術拍品之最。此作是以二戰時期的情人及繆斯朵拉.瑪爾(Dora Maar)為主角,藝術家於此作的線條俐落明快,猶如呼應瑪爾也身為藝術家的自信態度。徐文君表示,如此質量的瑪爾畫作是在近三年的全球拍賣市場都未曾出現的,而畢卡索在當時共創作六件作品,其中有半數已獲博物館典藏,本次上拍的《女子半身像》無疑同屬博物館級別。再者,此作前一次現身拍場已是1999年,本次釋出市場也具有相當新鮮度。

《女子半身像》自7000萬港元起拍,至競拍後半段形成臺灣區主席翁曉惠(Ada Ong)與來自紐約的部門主管Elena Ferrara各自代表的電話買家互相拉鋸的局面,最終由翁曉惠代表的電話買家出價至1億6700萬港元落槌,歷經逾15分鐘的競拍過程,以1億9675萬港元成交價格迎來全場的掌聲。
而同場另有一件畢卡索在相隔二十年之後,以妻子賈桂琳(Jacqueline Roque)為主角的作品《斜倚在靠墊上的裸女》(Nu assis appuyé sur des coussins),此作的線條則自由奔放、顏色搭配的變化度亦高。自1400萬港元起拍,由Elena Ferrara代表的電話買家競得,以3222萬港元成交價名列本場第五名。

趙無極狂草時期的《17.3.63》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鮮紅色為主調,因而充滿動勢與激情;再者,採取狂草時期經典的中軸式構圖,運用帶有速度感的書法性筆觸自上而下營造雄渾氣勢。此作亦曾在1965年於德國埃森福克旺美術館(Museum Folkwang)舉行的首場回顧展中展出,顯見其指標性。《17.3.63》為首次現身拍場,自5500萬港元起拍、於低預估價70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達8520萬港元,位居本場亞軍。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繪於1885年的《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Printemps à Giverny, effet d’après-midi),以清新詩意的筆觸描繪春季的吉維尼鄉間風情,精巧捕捉大自然的生機盎然。此作最終以3710萬港元成交,排名本場第三高價。

草間彌生的《南瓜 [TWAQN]》以黃黑配色繪製三顆造型各異的南瓜,而採取複數南瓜的構圖更可謂是在近五年拍賣市場上尺幅最大的一件,屬於可遇不可求的稀有作品。首度上拍的《南瓜 [TWAQN]》在估價上也以極為合宜的300萬美元(2200萬港元)為低預估價,一亮相就受到許多買家的熱切諮詢。現場競拍時,由兩線電話買家競逐,最終以3466萬港元成交價易主,為本場第四高價。

已在藝術史上確立地位的現代藝術名家之作,也在本場有斬獲亮眼成績。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的早年作品《女孩》(Fillette),尺幅雖然精巧卻不減其魅力,自260萬港元起拍即被追價至650萬港元才宣告落槌,成交價825.5萬港元已大幅超越550萬港元的高預估價。而夏卡爾(Marc Chagall)創作於1930年的《送給戀人的鮮花或花束》(Fleurs ou Bouquet de fleurs aux amoureux)以起拍價300萬港元的四倍出價落槌,成交價達1514萬港元也突破高預估價的兩倍。

東南亞藝術的亮點為極少釋出拍賣市場的德裔藝術家沃爾特.史畢斯(Walter Spies)作品,作於1929年的《湖畔寶塔》(Pagodenlandschaft (Landscape with a Pagoda by a Lake))描繪靜謐的南洋風情,以其珍稀度引起不小關注,最終以2612萬港元成交。

在當代藝術方面,擁有穩定市場受眾的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在本場以《躺臥的藍色形態》(Reclining Blue Form)上拍,以1819萬港元成交。至於擔任本場開路先鋒的拍品為薩爾沃(Salvo)的《春日清晨》(Mattino di primavera (Spring Morning)),自80萬港元起拍便吸引多路買家積極競爭,最終以起拍價八倍之多的400萬港元落槌,由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Rebecca Yang)為買家以508萬港元成交價競得,順利為本場晚拍帶動熱烈氣氛。而日本當代藝術家Mr.的雙聯屏《無題》也吸引多方出價,自180萬港元起拍,最後以610萬成交價易主。不過,拍前頗受關注的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長達兩公尺的雙聯屏《桌上言歡》(Table with Conversation)則止步於3500萬港元的出價,未達底價而以流拍作收。


本場登台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也獲得熱切追捧,其中以曾梵志創作於2008年、長度逾五公尺的雙聯屏《無題 09-1-5》的成交價最為價昂,首度釋出拍場的作品吸引現場女性買家與佳士得亞洲區主席程壽康(Kevin Ching)代表的電話買家來回競爭,最終由現場買家以901.7萬港元成交價競得此作,將近高預估價之兩倍。而薛松的《紫氣東來》也以起拍價三倍的180萬港元落槌,由楊媛草代表的買家以成交價228.6萬港元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