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兒童博物館協會對於兒童博物館的最新定義:兒童博物館為非營利的教育與文化組織,以引發好奇與促進學習為目標,不遺餘力地為不同需求與興趣的兒童規劃各種展覽與活動。
奠基於此,本世紀被美國博物館協會認證為最大且最棒(The Biggest and The Best)的兒童博物館: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成立於1925年,「為家庭觀眾打造非凡的學習經驗」是百年來持續的使命;明年,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即將迎來100歲生日,許多的展覽與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籌備中。筆者有幸獲得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支持,在籌備百年時加入團隊[備註1],以一個研究者、實踐者、他者的角度觀察。
[備註1] 筆者以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ld Right in Children’s Museums: A Study of Children’s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交換學人身份於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於美國印第安納波里斯兒童博物館參與觀察與研究
截稿之際,筆者方到職滿月,已緊鑼密鼓地參與數場跨組會議、完成三天扎實的新進員工訓練、協助各組各項有趣且機密的計劃;本文將以博物館內部人員與組織之特性,分享筆者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屹立百年卻依然非凡的觀察:
館員特質:愛孩子並想方設法與孩子創造連結、愛合作並熱衷於向不同夥伴學習
館內目前員工約350人,從進館的第一天,筆者不定時穿梭在幕前幕後,遇到的每個館員都是笑臉迎人,且都擁有自己的妙招創造與孩子的連結、促進家庭觀眾互動,比方說志工服務組的主管隨身帶著一隻娃娃,當遇到情緒不穩定或迷路的小孩時,會拿出這隻娃娃平復孩子的心情;保全組的夥伴則是分享他與孩子互動的方法,試著調整身體高度與孩子對話,和孩子介紹自己是誰、做什麼工作,以此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新進員工訓練的三天裡,無論個人在博物館的身份為何,館方皆平等對待;所有正式館員擁有的福利,只要成為館所的一份子,都能享有。而在臺灣博物館中常常「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高層,在這裡是最願意分享經驗的職場前輩隨時都能在博物館「攔截」他們,聽他們分享各種經驗(筆者就曾經在館內與觀眾研究組的組員small talk,相談甚歡後受邀與觀眾研究組全組一起午餐,進而獲得後續觀眾研究計劃的參與機會)。
每天到訪兒童博物館的人數眾多,各組人力受限於經費並無因應增列。館內比較小的組室便會努力嘗試跨組合作,像是筆者前兩週跟隨學前教育組(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ervice)唯一的主管兼組員參與各種會議,看著她運用自己曾經擔任學前教育老師的經驗,與家庭觀眾組(Family Program)、體適能經驗組(Sports Legends Experience)分別針對館內在展的內容規劃給學齡前家庭觀眾的活動,雙方在合作過程之中,彼此交流所長,互相學習。
組織氛圍:鼓勵彼此、勇於讚美,滿滿的活力與創意
兒童博物館固定每月會辦理一次全館館務會議,館員可以選擇線上或現場參與。在這場會議裡,筆者觀察到兩件事情:館內的彼此是「夥伴」、「人」是館方最重要的資產。
首先是夥伴的部分,報告並非主管的權利與義務,而是由各個計劃的夥伴針對該月份重要的幾件業務進行宣導。這個宣導並沒有樣板,像是這場會議裡保全組需要宣導館內保全系統與識別證更新的事情,保全組的夥伴一上台以戲劇方式表達更換識別證的喜悅(狂撒保全卡),接著指出館內各個需要更新的角落,最後再請大家登記拍照時間;報告之際台下夥伴隨時提問,結束後給予各種支持與讚美,可以看到組織內部滿滿的活力。
再來是人力的部分,各組在每個月的館務會議裡,會提出當月最佳館員候選人,主持人會唸出提名者(通常是主管)、被提明者、事由,接著公布當月的最佳館員,獲選者除了得到全館的讚賞之外,還能獲得最佳館員專屬停車位,以此鼓勵各個館員積極任事、勇於創新,也讓三百多人有機會認識彼此、知道彼此的業務為何,進而開啟後續的合作機會。
這件事也很重要:讓所有館員與志工為兒童把關
筆者到館之際,正好趕上了冬季博覽會(WinterFaire)特展預展與某展(有簽保密條約所以不能說)籌備期的開放時段,這兩個主要對象都是館員與志工,讓不同專業與背景但都很愛很懂兒童的大人們為家庭觀眾測試與把關!
首先是冬季博覽會的預展:正式對外開放前,館員們可以在開館前進場用力玩、大力玩,試想各種孩子可能的玩法,從各個角度再次檢視之;開展後則由觀眾研究組接手,針對去年缺失調整的兩區展示互動進行觀察。
再來是某展籌備期的開放時段,由於兒童博物館內有觀眾研究組,他們會在許多展覽中給予意見,這次的開放時段是觀眾研究的其中一部分:由策展核心團隊就手上的展示專案做簡單的展示,包含展覽基本內容(展覽目標、核心理念、方法、目標觀眾、學習目的等)、展覽分區內容(主題、回應館方願景與使命的面向、預期觀眾行為與互動方式、使用媒介、預期觀眾學習成果),邀請館內所有人來看看、聊聊、給予意見與想法。在這個時段裡,策展核心團隊夥伴會在現場讓大家隨時發問,也有提供各種顏色的便利貼讓夥伴寫下各種意見。
最重要的一件事:隨時代修正的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價值(Value)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裡,大家視為最高指導原則的就是願景、使命、價值,這被列在兒童博物館最重要的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
上一次發布5年策略規劃為2019年,在到期的前兩年,館方即以大量的公聽會、問卷調查、一對一訪談、焦點團體訪談、SWOT策略分析等,針對不同關係人(社區鄰居、社群意見領袖、兒童博物館館員、志工、董事會成員等等)收集超過250份的資料,爬梳出精準的願景、使命、價值。
這份資料不只在網站上對大眾公開承諾,也是所有在兒童博物館工作的夥伴謹記在心中、落實於日常的方針。心中不僅有孩子,還有重要的使命,筆者認為這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最讓人感動且持續連結的主要原因。
備註:
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願景(Vision)、使命(Mission)、價值(Value)
https://www.childrensmuseum.org/about/mission 試譯如下:
- 願景:世界上所有孩子都能受啟發且被賦權,進而發現並實踐自己的潛能(All children are inspired and empowered to realize their potential in the world)
- 任務:為孩子與成人打造強而有力的學習體驗,我們期待創造愉悅、驚奇、好奇的經驗(We ignite joy, wonder, and curiosity by creating power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 價值:陶冶學習(Cultivate Learning):藉由真實物件、沈浸環境、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希望啟發觀眾難得且難忘的學習經驗
- 珍視多元(Celebrate People):我們承諾實踐平權、可及性、開放性、包容性,讓多元社群與多樣議題有更多發聲的機會
- 鼓勵創新(Encourage Innovation):我們不懈地追求大膽創新、積極參與
- 倡導永續(Champion Sustainability):在做任何關鍵決定的過程,我們勢必通盤考量社會、環境、經濟等面向的永續性
- 引領全球(Lead Globally):我們將正面形塑個人特質、影響全球變化視為己任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小典藏|新鮮事】兒童參與,臺灣不落人後: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獲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與文化行動委員會年度最佳實踐獎
【專題|惇惇隊長出擊中!你今天兒童友善了嗎?】展示設計怎麼兒童友善?展示設計師Margaret Middleton這樣做!
遊走於博物館與美術館、體制內與體制外,熱愛和小朋友蹲在一起學東學西、笑東笑西,被小朋友們加冕為惇惇隊長,成群結隊的目標是要消滅各種無聊、讓世界變得好玩。
期待自己一直保有小朋友直率的個性,對平凡與不平凡都能坦率又熱情,正在努力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巧不巧studio、M&M、龍山好王(ㄨㄢˊ)。
巧不巧studio:https://reurl.cc/QW681M
龍山好王(ㄨㄢˊ):https://reurl.cc/EXZq80
M&M:https://reurl.cc/lZ5E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