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微觀與巨觀的創作宇宙:論曾霆羽的水墨創作

微觀與巨觀的創作宇宙:論曾霆羽的水墨創作

曾霆羽憑藉水墨作品《貳參老梗 – 蒼穹觀》,獲得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優選,其作品構圖對於元代畫家倪瓚的「一水兩岸」的再詮釋,同時融合當代的元素,在繪畫傳統上轉化成為個人標誌性風格。而今次曾霆羽個展「花嶼.海濱」帶來全新作品,除了擴延一水兩岸的構圖之外,同時也首次進行了兩種嘗試:將花卉的摹寫帶入創作的主題,以及探究箔的視覺變化可能。曾霆羽嘗試在此次展出之作中,以金箔的基礎上和銅變箔在構圖上的佈局,延展出空間的多種層次,正如展覽題名,曾霆羽的水墨宇宙,一如海上一花團錦簇之地。

曾霆羽憑藉水墨作品《貳參老梗 – 蒼穹觀》,獲得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優選,其作品構圖對於元代畫家倪瓚的「一水兩岸」的再詮釋,增添個人的觀察與感悟,同時融合當代的元素,也是評審對於其在繪畫傳統上轉化成為個人標誌性風格的肯定。在一個題名「當代繪畫」的獎項中,以水墨獲得優選也有其意義存在。水墨作為歷史悠久的媒材,在當代語境之下,我們該如何理解創作? 新水墨的重要命題,在於如何在傳統的技法與媒材中跳脫,以個人的角度和詮釋引發討論。

延伸閱讀|論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思考當代「介入」繪畫之後的跨語境現象

曾霆羽的創作來自不同階段的生命經驗,以及身為當代的藝術家如何以創作回應社會與環境的命題。從他早期探究水墨的可能性,涉及繪畫、雕塑、裝置、錄像等媒材應用。而自2020年起的水墨紙本作品,回歸純粹的繪畫性表現,彷彿「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轉化歷程。曾霆羽以「老梗」系列獲獎,也成為其標誌性圖像元素,然而,這個自創的角色「老梗」並非初次面世。回溯到2013-2016年曾霆羽所創作的「曾老梗系列」,是一種書寫式,一種記錄性,同時也是一種「生活」。(註)透過創作反覆不斷地操演,找回水墨的本質,同時也是創作者,最真實的面對自己。即使這樣的手法,已然是一種「老梗」,然而正是這樣的「老梗」,也標記了曾霆羽作品中最為人熟知、也最容易引領觀眾進入他的水墨宇宙觀的獨特記號。

曾霆羽,《桃花源》,金箔、礦物、紙本設色,122.5x162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曾霆羽筆下的山樹石景,令人想起晚明的變形主義畫家:透過變形與扭曲的山水,除了是抒發對於亂世動盪不安的無力感,同時也是投射內心的烏托邦。然而,身為當代的藝術家,更像是生長在多種訊息、媒材刺激影響下的「混種」狀態:彷彿在數位軟體上操作著影像的複製、貼上,一棵棵樹木在刻意不打草稿的狀態之下,經由「走筆」而誕生,有機地綿延生長,彼此依附共生,個體之間既相同、又相異。也是藝術家隱喻生活在當代的人彷彿特立獨行的個體,卻也像是同樣的追求某些共同價值。師大博班畢業後,2018年赴山東任教、因為疫情而無法自由移動所創作的「隔離騷」(2020),到2022年的「動—移 與之間」個展,曾霆羽又重新回到臺灣觀眾視野,「一水兩岸」的再詮釋,在主題上依舊未脫離藝術家長期關注,水墨的可能性,兩岸文化之間的異同與現狀。

曾霆羽,《海景-好菊》,金箔、礦物、紙本設色,97×62.6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獨樹一幟的是,曾霆羽因為教職而往來海峽兩岸的個人經驗,為他的創作增添了閱讀的身體感—作為客居他方的狀態,如何觀看兩地的現狀與彼此的關係。而「老梗」正是觀眾可以代入的介面或是替身:一下子是帶著3D立體眼鏡的電影院觀眾、另一邊又變成在公園樹下乘涼的悠閒市民。而當跳脫「老梗」的身份、回歸站在畫作前方的觀眾,閱讀曾霆羽的繪畫作品,則像一個全知者,綜觀藝術家在畫面中佈局、增添情節,同時享受不同角色之間變換的幽默與趣味。

今次曾霆羽個展「花嶼.海濱」帶來全新作品,除了擴延一水兩岸的構圖之外,同時也是首次進行了兩種嘗試:一是首次將花卉的摹寫帶入創作的主題,二是探究箔的視覺變化可能。《三仙島》作品可視為三連屏,也是本次展覽最大尺幅的單件作品。海面上升的「字島」,來自一水兩岸構圖的變形,自「水」中浮現的島嶼成為畫作主體,而漂浮在仙島西北與東南一隅的群島,更貼近藝術家身在臺灣群島這片土地的地理環境寫照。

曾霆羽,《三仙島(字島-福祿壽)》,金箔、礦物、紙本設色,單件201×122.5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構成字島「福」、「祿」、「壽」三字,分別是菊花、牡丹與蘭花,彼此相連、糾纏、蔓生,充滿活力。微觀島上場景,穿梭在花叢間的「老梗」們,延續自曾霆羽創建的圖像符號,也增添了許多在地情境:投開票所、建築工地的高空吊車、遊樂設施自由落體。字島,不僅只是一座極樂世界的仙島,而是一個藝術家所構築出一個可遊、可居的人間。

曾霆羽,《海景-蓮升》,金箔、礦物、紙本設色,97×62.6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與《三仙島》對應的《海景系列》,則是曾霆羽將遠景(海)與近景(花)進行結合的嘗試,究竟是海邊景色?亦或是有海的盆景?曾霆羽揉和了日常觀察與傳統花鳥圖象的臨摹轉化,描繪了《牡丹》、《好菊》、《蓮升》,而《海景—當代觀點》則在前景加入了自拍手機,揭示當代社會下,人人都是自媒體。何謂遠景、近景?費盡心思構築的空間,也可能只是未曾在畫面中現身的「老梗」線上直播的自拍背景。而《雙福開屏》更是曾霆羽嘗試在畫面中加入動物:開屏的孔雀、隱身在林間伺機而動老虎,有別與傳統水墨命名以吉祥的寓意代稱,更引人注目的是畫面中的戲劇張力,也為作品增添了層次。

曾霆羽,《海景-當代觀點》,金箔、礦物、紙本設色,128×96.5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此次展出作品,以金箔的基礎上和銅變箔在構圖上的佈局,曾霆羽嘗試延展出空間的多種層次:在《仙島》與《海景》以金箔營造出的一水隔出兩岸;《桃花源》同時透過箔的光澤調度與佈局真實與想像的空間差異,透過以硫磺讓銅箔氧化變色,產生的波紋如同水面下的暗流;而《黑珍珠》和《人間煙火》則呈現了處理箔的不同手法,前者以彩箔的變色呈現較為沈穩如同負片的畫面色澤,後者則是以特殊紋路的金箔,讓水面映照閃閃發光的夜空,彿煙花升空的視覺暫留。而正如展覽題名,曾霆羽的水墨宇宙,一如海上一花團錦簇之地。

曾霆羽,《雙福開屏》,金箔、礦物、紙本設色,97x126cm,2024。(若木藝廊提供)
曾霆羽,《人間煙火》,金箔、銅箔、礦物、紙本設色,80.5 x96.5cm,2024。

 林以珞《最遠卻也最近的距離 曾霆羽:八零後世代的水墨創作者》,藝術認證vol.75水墨很有事,P.63,2017.8月。

曾霆羽「花嶼・海濱」

展期|2024.10.12-2024.11.17
展覽開幕|2024.10.12(六)下午三點
展覽講座|2024.10.19(六)下午三點(與談人:黃又文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主任)
地點|若木藝廊(106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29號)
營業時間|每日 11:00-19:00 (週一休館)

黃又文(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