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天、地、人」——談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澳洲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合作歷程

「天、地、人」——談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澳洲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合作歷程

橫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瑰寶在「天、地、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Heaven and Earth in Chinese Ar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開幕典禮於2月2日隆重登場,展覽至5月5日,故宮和AGNSW雙邊的策展團隊合作展示故宮的87組、153件經典文物。
2019年2月,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書畫處、器物處及文獻處的珍貴華夏文化瑰寶從北半球飛越赤道、太平洋,運抵南半球的澳洲。歷經近七年的耕耘,位於新南威爾士州(New South Wales)首都雪梨的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簡稱AGNSW),終於盼到遠渡重洋、舉世聞名的故宮典藏珍寶。故宮和AGNSW雙邊的策展團隊合作展示故宮的87組、153件經典文物。橫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瑰寶在「天、地、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Heaven and Earth in Chinese Ar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開幕典禮於2月2日隆重登場,帶給與會嘉賓無限的讚歎與感動。
1874年對大眾開放,由英國建築師Walter Liberty Vernon所設計的州立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入口及故宮「天、地、人」特展海報。(陸仲雁提供)
AGNSW館長邁克爾.布蘭德(Dr. Michael Brand)在開幕典禮致詞時,特别提到此次特展是繼歐洲、美洲、亞洲後,故宮文物首次於澳洲展出。能圓滿成就此特展,有賴於兩館專業團隊的努力及各界人士的共襄盛舉。筆者曾有幸自2012年起參與台灣與澳洲的館際合作計畫,此次受邀出席開幕盛典倍感榮幸,見證此難能可貴的合作成果,特以此文就「天、地、人」特展七年的耕耘與成果作一記述。
2019年2月2日,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館長邁克爾.布蘭德博士(Dr. Michael Brand)於展館大廳為「天、地、人」特展的開幕典禮致詞。(陸仲雁提供)
代表故宮出席「天、地、人」特展開幕典禮的文獻處處長宋兆霖(右一),器物處處長余佩瑾(右二),書畫處處長劉芳如(左二),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主任曹音博士(中)和筆者陸仲雁(左一)。(陸仲雁提供)
此次故宮文物成功赴澳展出,從發想到落實,故宮方面共歷經了四位院長:周功鑫(任期2008-2012)、馮明珠(任期2012-2016)、林正儀(任期2016-2018)、陳其南(任期2018-2019)。AGNSW方面由館長邁克爾.布蘭德主事(任期2012-),大力促成兩館合作的澳洲辦事處則歷經了三任代表:馬克文(Kevin Magee,任期2011-2014)、Catherine Raper(任期2014-2018)、Gary Cowan(任期2018-)。台灣的外交部駐澳大利亞代表處則由代表張小月、常以立及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王雪虹協助。七年間,透過各單位和參與團隊皆鍥而不捨地推動,方能促成台灣和澳洲間這場彌足珍貴的文化交流。
澳洲在台灣設立大使館始於1966年,1972年斷絶外交關係之後,直到1991年才互設代表機構。澳洲駐台機構原名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 ,2012年時任代表馬克文更名為澳洲辦事處(Australian Office in Taipei)。馬克文年輕時曾於台灣學習中文,在台期間經常參觀故宮。2011年上任之初,特別拜會了故宮前任院長周功鑫,表達有意推動故宮文物赴澳洲展出,並就其可行性進行討論。由於故宮文物赴海外展覽的首要具備條件,是邀展國必須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案,周前院長以故宮自1996年起巡迴美國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及華府的「中華瑰寶」;1998年赴法國巴黎的「帝國的回憶」;2001年赴德國柏林與波昂的「天子之寶」;2006年赴奧地利維也納的「物華天寶」;2014年赴日本東京及九州的「 神品至寶」等特展為例,建議先促成澳洲政府通過故宮文物赴澳展之司法免扣押文物保障法案。
2012年11月,澳洲辦事處前代表馬克文(Kevin Magee,左一)與前副代表尼可拉斯.羅傑格斯(Dr. Nicholas Rodgers,右一)拜會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洽談故宮文物赴澳洲展事宜。(陸仲雁提供)
2012年,前代表馬克文再次來院拜會時任院長馮明珠,表達澳洲政府己著手推動「借展文物保護法」(Protection of Cultural Objects on Loan Act )等法規。2013年澳洲政府順利通過「借展文物保護法」後,2014年9月AGNSW館長布蘭德特別指派時任副館長兼典藏處處長華安雅(Suhanya Raffel) 代表該館拜會前院長馮明珠,就交流展初步討論。感謝馬克文前代表曾於返國述職期間,積極洽詢數家澳洲重要博物館的合作意願,故宮得以和AGNSW開啟合作先河。
AGNSW的前副館長Suhanya Raffel參訪故宮。右起:前副院長何傳馨、前副館長Suhanya Raffel、前院長馮明珠、前Catherine Raper代表、前器物處長蔡玫芬、前副代表Patricia Smith、胡偉娟經理和筆者陸仲雁。(陸仲雁提供)
2019年1月,澳洲辦事處Gary Cowan代表於澳洲國慶酒會致詞提及故宮「天、地、人」特展將於雪梨展出。(陸仲雁提供)
雙邊確認合作意向後,前院長馮明珠、前副院長何傳馨與故宮三處的策展團隊就展覽主題討論,建議澳方以故宮當時籌備的第二屆「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為主軸來策劃未來的合作展。雙方就展覽主題達成共識後,策展團隊開始互訪,進行後續的選件及策展等事宜。故宮前院長林正儀於2016年上任後,館長布蘭德由博士曹音陪同專程來院參訪,雙邊具體簽署了合作意向書,終於在2018年,故宮前院長陳其南任內簽署了合約,七年的耕耘得以開花結果。
故宮赴澳展最後以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類與自然在宇宙中和諧共處的哲學理念「天人合一」的意象,將展覽命名為「天、地、人」。展覽分成「天地」、「季節」、「實景」、「山水」和「人文」五個單元,展示153件從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2000-4000)到清朝(1644-1911),橫跨5千年華夏文化的故宮典藏玉器、青銅器、瓷器、琺瑯器、繪畫、書法、圖書等瑰寶。充份展現了華夏文化崇高的藝術和技術成就。
「天、地、人」特展於AGNSW地下一樓的東方文物展廳展出,圖為第一單元「天地」。(陸仲雁提供)
「天、地、人」特展,第一單元「天地」展出向徴「天」與「地」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璧及玉琮(西元前3300年-前2000年)。(陸仲雁提供)
故宮特別出借鎮院之寶清代《肉形石》,使特展更具亮點。故宮典藏的兩大人氣國寶清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曾多次以文化特使的身分,代表故宮赴海外敦睦友館。2014年故宮文物赴日本展出時,《翠玉白菜》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兩周,《肉形石》則赴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2015年亦曾赴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故宮人氣國寶《肉形石》,東坡肉宣傳卡片。(陸仲雁提供)
此次AGNSW館中國藝術策展人曹音表示,「「天、地、人」珍寶展中的每件展品都講述了其所處社會的動人故事,並承戴著更廣泛的文化和哲學意涵」。第三展覽單元「實景」展示《肉形石》,將蘇軾喜好的「東坡肉」與遊赤壁主題相結合,賦予更深一層的文化意涵。
AGNSW中國藝術部主任曹音博士於「赤壁」主題區。(陸仲雁提供)
布蘭德館長表示:「新南威爾斯藝術博物館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澳大利亞本地觀眾展示這些非凡展品的博物館,為他們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國藝術如何與現代世界對話的機會。」2019年開春,雪梨市政府以年度藝術季活動「Year of the Pig 2019: Sydney Lunar Festival」喜迎豬年,來自故宮的「天、地、人」特展亦隆重登場。國際博物館間的交流,貴在各博物館典藏的文物得以交流展示,期待數年後,台灣的觀眾亦能有幸一睹澳洲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典藏文物。
「天、地、人」特展圖錄封面,明 仇英(約1494-1552)《伏羲氏冊 》絹本設色。(陸仲雁提供)
陸仲雁( 2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