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我聲明對原民性的渴望」 —新紅秩序(New Red Order)的「幽默」策略 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土」觀點逆轉
幽默是將可能對立的雙方捲入非二元的交互關係,既是產生共感的溝通途徑,也是述說生活情境中「難以置信」荒誕的方式。紐約市徽的...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如何展?如何看? 如何去談論? 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
拓展真實有效的對話空間,這樣的意圖便可在許許多多原民藝術家走出傳統領域、尤其是在主流場域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過程中看到。然而...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與五位原民藝術家的 紙上Podcast訪談摘錄
本文摘錄我與五位原民藝術家的訪談,並進行時間序與主題的編排調整,經藝術家過目後完成撰稿,提供最精鍊的藝術家「原音放送」。...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花東地區在地藝術節中的策展類型移轉 與文化轉譯意圖
在花東地區的大型在地藝術節的核心元素,雖不以在地的原住民部落為限,但部落的確是其中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藝術節能帶來的觀光效...
【專題】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跨越地方性的原住民當代藝術
自我們於2019年推出專題「邁向復返之路—當代原住民藝術在台灣」以來的這兩年,不難發現當代的原住民藝術家們無論是在台灣還...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原力很時尚,感動很立體: 一起創造太平洋藝術的網絡節點
許多原住民當代藝術家傾向先驗主義或是泛靈論,看待一塊木頭、一塊石頭都有獨特生命與靈魂。特別是,原住民族與祖先祖靈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