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彤
傾聽裂隙的迴聲:綠島人權藝術季(非)觀光旅遊指南與陰性視角
今年「傾聽裂隙的迴聲」拉長的田野調查與籌備的時間,讓藝術家與策展人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傾聽來自不同身分、背景與立場的聲音,定...
走讀作為形式 —當代藝術家的(非官方)文化路徑
走讀作為關鍵字,如何延伸本專題針對新類型公共藝術的提問?「走讀」肯定不因為新類型公共藝術的提出,才得以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2022臺北美術獎評論:不須急著否定過去,也不急著許諾烏托邦地座標當代
當代視覺藝術創作在複媒與多媒體裝置作品格式衍生的困局,在於它重蹈了某種「作者電影」或「作者劇場」甚至是「名家建築師」的覆...
2022臺北美術獎公佈,首獎黃麗音《蒸蒸日上》受文件展經驗啟發;吳依宣、劉文琪、劉紀彤、呂易倫、林政佑獲優選,九〇後藝術家成入圍族群大宗
「2022臺北美術獎」(簡稱「2022台北獎」)在11月公布複審入選名單之後,於今(9)日公布一位首獎與三位優選藝術家得...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5:睹─物質與記憶的超驗連結
儘管荷魯斯之眼被視為「全視之眼」,然而,它是化整為零之眼,也是集零為整之眼。為了「這個」地方性或地方感,探索者使用他們的...
反思「綠島人權藝術季」:綠島觀點
當代藝術創作與本島庶民生活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綠島人權藝術季」難以迴避的問題意識。尤其,當綠島居民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的接收...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舉鏡自照的生命層疊與歷史書寫B面
「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不再是「舉起鏡子迎上他者的凝視」,以綠島為鏡,可謂直接推翻了既定的主客預設。顯像的「空白之石」從來...
她/他是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現場」辯證
相較於國內外其他進駐選項,登島進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在地連結之彰顯與人權議題之回應,更隱含著一股逃離的拉力,牽動著本外島過...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