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
人權博物館中的藝術展:陳植棋「迸發的璀璨」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前台灣教育會館)的歷史意義
身為台灣第一代西洋畫家,才氣縱橫的陳植棋,在第一回台展便以《海邊》一作獲得特選,並分別以《台灣風景》與《淡水風景》入選...
專題|結語:台灣古蹟建築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文化主體性的有形標的物
本專題「文資重構.議題再現」透過解讀中正紀念堂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兩處台灣重要場域的歷史脈絡與流變過程,並聚焦在空間轉型...
專題|戰後台灣藝術的時代印記:南海路54號的美國文化中心
承接日治時期的名稱台灣教育會館,這棟現在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之名的建物,經過美援時期的美新處林肯中心等,見證了台灣自日治到...
專題|塵封的台灣美術現代性記憶:從台灣教育會館、美國文化中心到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細數位於台北市南海路與泉州街交會口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過往歷程,可說是台灣近代史的一個縮影。它從日本殖民時期的半官方教育...
【文資重構.議題再現】解讀中正紀念堂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歷史密碼
本專題「文資重構.議題再現」透過中正紀念堂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這兩座台灣的古蹟建築,在歷經「重構」的過程中,所連結的土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