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從藝術市場面看「母神的備忘錄:武玉玲個展」,以及國際藝術界對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日益增長的興趣
文化中介組織與民間藝博會的合作、國際藝術機構對原住民族藝術的關注、商業畫廊規格化的作品保存制度,與企業看待藝術收藏與贊助...
十年之後,Pulima藝術節如何開拓批判式關照(Critical Care)的未來?
在這十年間,Pulima藝術節除了創造原住民族當代藝術論述、策展、研究與實驗的場域之外,它同時也在嘗試以游牧為方法,對於...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園區流標了,然後呢?文化中介組織如何救花創?
生美基金會、原文會與文化部影視司進駐花創意味著一個現象:自2000年代啟動的文創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進駐閒置古蹟的文化產業...
2023 Pulima藝術節,身體現身的反動與原住民族影像檔案史再寫
從今年Pulima藝術節各個展演可以看到原文會急欲填補原住民藝術史之空缺的野心。此外,不同於上一屆「mapalak tn...
「Palalan – 2023 Pulima藝術節」9/1 花創園區開展!連結花蓮藝文環境,四組展演活動一次看
Pulima藝術節首次移師花創園區、並以「Palalan」為主題初試啼聲,透過三檔展覽與系列活動,更貼近部落生態、生產、...
【對觀察的反思】Pulima藝術獎及其提名觀察人的書寫與步伐
Pulima藝術獎的觀察人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很難直接忽略殖民歷史背景,以及文化、身分政治上的差異來討論書寫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