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揚州的繁榮與藝術:京都國立博物館展出袁江、王雲繪〈樓閣山水圖屏風〉
繁華的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主要城市之一,自隋煬帝開鑿從華北至江南的大運河以來,揚州便成為水路交通的樞紐。2025年新春...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週期性調整的全球市場中,地緣水土的表與裡
2024年11月上旬,具有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指標意義的ART021和西岸藝博會在上海的暖秋開幕,兩個藝博會的定位、體積和...
公共藝術還可以有什麼可能性? 「我們在家」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創造新典範
臺北市最大社宅「廣慈」,跳脫傳統公共藝術框架,透過「我們在家」計畫五年的深耕,將藝術深度融入社區日常。近日舉辦成果展,讓...
傾聽地方、回應時代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四月正式開館!專訪館長賴香伶
賴香伶闡述新北市美術館「由在地到跨區域」的思路與願景,強調一方面立足在地,另一方面接軌國際對於跨區域題旨的研究和探討,以...
【24/25】在動盪之中的市場韌性——2024藝術市場回顧
2024年全球地緣政治的波盪不斷,以致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在可預期的景氣狀況下修,藝術市場儘管略呈衰退但仍展現其韌性。在可...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喜歡拉斐爾還是林布蘭?蒙娜麗莎到底哪裡好?兩位20世紀初期東亞觀光客的美術館經驗
1900年代,康有爲前往海外各國旅行,對書畫藝術也頗有興趣的他,自然不會錯過各國的美術館。在他留下的遊記中,提到最多次,...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雙年展
在號稱「雙年展年」的2024年後, 2025年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雙年展,本文盤點了17檔雙年展,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有許多...
【調頻至90.0】讓我們重建一個中心: 「她的新電影」、「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影像作為陰性介質
2024年,當性/別運動已能以不同樣態在公眾場合上驕傲盛放,重探的意義在於將陰性的目光投向那些曾經被邊緣、混沌不明、被噤...
從「圓點」蛻變成風靡全球的文化偶像——記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論壇
展覽是奠定在W Collection和倉誠治的收藏上,不同於現在我們常見的草間彌生作品,他的收藏可以說是她創作生涯的第一...
【調頻至90.0】派對中的陰性實踐,舞池作為療癒之地:專訪瓊漿玉液創辦人連紫慶
舞池中人人平等,我們都擁有自我塑像的權利,打造出一個可供眾人遊樂的安全之地,容納最大量的異質故事,並讓人人放鬆起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