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
資深畫家何肇衢辭世(1931-2023):耕耘戰後台灣美術普及化的關鍵土壤
台灣畫家何肇衢(1931-2023)於今(2日)晨辭世,享耆壽92歲。除了曾是最年輕加入臺陽畫會、並於一生中持續創作的油...
5G時代下藝術多元性的再探討:「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際論壇
論壇主要分為兩大主軸──「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期待能與光影藝術...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藝術跨域創作案」,即日起開放報名
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為鼓勵台灣數位藝術創作者,提出具創新及實驗性之藝術創作計畫,將於2022年12月1日至16...
【小典藏│新鮮事】在兒藝基地,Jump!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不可預期的預期展演」透過展演重新感受、創造出新的玩樂方法!
國美館兒藝基地第二場次展演將於11月正26日式演出,這次國美館將賦予兒童自主獨立創作的表意權,以實踐最深刻的「兒童參與」...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盛大開幕:翻轉台灣在不同主體語境下的歷史書寫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主辦的「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將於11月5日盛大登場。本屆雙...
黃土水《甘露水》入藏國美館,今起公開展示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今(29)日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甘露水》即...
袁旃藝術世界書畫共融、中西兼併的魔幻意蘊
袁旃的作品風格多樣,主題各異,因而每換至一個空間,在作品調性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不同。但大體而言,袁旃的作品多大膽用色、大...
南方觀點,回望在地:國美館「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今年以台灣藝術史主軸的展覽,邀請藝術史學者賴明珠為策展人,推出「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重現...
【專欄|老派博粉】穿越時空,航行海、島之間:國立臺灣美術館
邀請你和老派博粉回航抵達臺灣,造訪位於臺中的國立臺灣美術館。我們將化身冒險者,來場超時空旅程,隨著藝術家的視角與記憶前往...
文章導覽
1
2
3
4
5
6
...
8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