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輩藝術家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試圖用博物學家的視角,以「北回歸線」、「黑潮」、「季風」為三大主軸,結合理性科學的分析...
陳進的故事:《走出閨閣》番外篇
《走出閨閣:再探陳進之藝術實踐》一書出版後,陸續接獲一些讀者的反應。或表示在閱讀上似有些許較難理解之處。為回應讀者,讓本...
閱讀陳進的美人畫,再探陳進如何以創作抵抗殖民暴力的支配與壓迫
為了爭取在官方展覽會勝出,取得認可,以及被看到的機會,陳進不僅努力作畫,籌備每年的年度盛事,研判應以何種主題來準備的參展...
走出閨閣,何以可能:女性生命史視角的挖掘與考察
透過書寫陳進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不再只是以時代背景作為陪襯的唯一焦點人物,而是在描述陳進生命軌跡同時,以一段段其他人物的故...
歷史圖像與論述中的陳進:「再探陳進」的起心動念
陳進為臺灣日治時期最知名、成就最高,亦是現今研究中,被討論最多的女畫家。然而,既然已經是許多人關注的藝術家,為何本文作者...
台北藝流2023秋拍,臺灣前輩藝術家經典作品、日本回流私人珍藏獨家領銜
12月16日,2023藝流秋季拍賣會舉槌,「文物珍玩」、「華人西畫」、「中國書畫」三大專場,及特別組織的「晤對知交—名家...
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學者白雪蘭與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歸鄉首展,...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嚎啕大哭的李石樵
曾在台灣多本雜誌擔任編輯的黃茜芳,以其過去記者見證的現場經歷,寫下其所親歷的台灣藝術小史。本篇以李石樵的哭泣談起,時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