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349期

以結構化思維,引導一座城市美術館從無到有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談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及館群建制
回溯橫山書藝館的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其設立緣起自活躍的在地書法藝術社群的奔走倡議,自下而上的推動力、以館舍所在地古地名「橫...
一幅巨型的、內省的自畫像 ——策展人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談喬治.康多個展「圖像殿堂」
「圖像殿堂」這一展題取自康多2002年的一幅同名畫作:畫面中的懷孕女子身處某一繪畫展示空間,膝上坐一比例小很多的孩子,帶...
喬治.康多 探索人性矛盾的圖像殿堂
康多1980年代初期崛起於紐約藝壇,40年來不斷通過富含個人魅力和特色的繪畫語言,赤裸裸揭露現代社會的混亂、動盪、偏執與...
如何判讀藝術品的價值(上)
文化藝術範疇非常廣泛,因此當我們在做藝術價值判斷時,會顯得極其繁複。尤其當我們談到現代及當代藝術價值的判斷時,更不如同賞...
後疫情時代的地域分離與商業交融──2021年紐約軍械庫藝術展中的亞洲當代藝術
在全球最具權威性的藝術博覽會中,軍械庫雖然不及巴塞爾(Art Basel)的豪門聲譽和財團投資,也並非像弗里茲藝術博覽會...
與瑪麗.摩爾對談亨利.摩爾──由家族記憶出發的亨利.摩爾掛毯展
無論是否熟悉藝術史,我們都不難認識到作為雕塑家的亨利.摩爾,或是那描繪二戰期間人們避難倫敦地鐵,懾人心魄的素描繪畫。若稍...
【以雕塑之名】產業困境中,當代雕塑的整合經營與創作出路二三種── 專訪胡氏藝術、双方藝廊負責人胡朝聖
胡氏藝術的一個重要業務是參與公部門的公共藝術標案,加上相關的地景藝術節、城市藝術節,為創作包括傳統雕塑、複合媒材裝置在內...
【以雕塑之名】尋找跳脫框架的公共藝術思維──專訪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副總經理徐孝貴
談如何追求活絡的雕塑藝術市場,徐孝貴直言其根本的關鍵仍在於良好的創作觀念,作品本身是否吸引人是最重要的基礎。現今,藝術市...
【以雕塑之名】在傳統與當代的交界,與大自然的韻律共在 ──專訪薩璨如與尼古拉.貝杜
長年居住在義大利的雕塑藝術家薩璨如與夫婿、同時也是建築師及藝術家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在義大利...
【以雕塑之名】雕塑的可能性──對談台灣雕塑
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未能形成一個明確的雕塑藝術市場?而當材料與創作方式不斷變化,我們不難看到將所有複合媒材、裝置等立體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