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

故宮如何用四大單元,說一個文青暢銷書的故事:策展團隊說「小時代的日常」
書畫、器物、圖書文獻三處精選展品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十七世紀的生活提案」年度壓軸特展,讓相隔四世紀的文青品味與今日阿...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精彩特展,北山堂稀見名家大公開
北山堂為博士利榮森(1915~2007)的收藏齋號,出自北公移山典故。利榮森出身香港著名企業家族,終生貢獻於推廣中國藝術...
宋人的花花世界:重陽節一日菊花之旅
南宋《武林舊事》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日「都人是月飲『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重陽節飲菊花酒的風俗,自古而然。據...
誰是命定之人:中國的神獸政治學
「魯哀公獲麟」這故事是否真實發生,至今未有定論。然而它儼然成為經典的中國政治寓言,讓歷朝統治者引以為戒。無知宰殺帶來吉兆...
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 該何去何從:專訪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
對於現在臺灣非常強調多元文化的說法,林谷芳的回應非常犀利且發人深省,他說道:「一個文化首先要守住核心,然後再來強調多元,...
大手牽小手,來看故宮動物園!
帶小孩看博物館,向來是「大魔王」等級的挑戰。一來是孩子專注力有限,容易在欣賞作品時失去耐心;二來是博物館大多將觀眾設定為...
當聖母瑪利亞遇上中國畫家工匠:梵蒂岡中國文物展紀實
5月至7月期間,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梵蒂岡博物館攜手,舉辦「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展覽尤為有趣之處,是中國畫...
我思,故我在——吳平書畫篆刻的生涯
吳平,原名國治,字堪白,齋館名:「我思齋」。篆刻的學習,最早是從家裡找一塊印石、一把刀子就玩起來了,刀逐漸拿得穩了才求教...
教育者、藝術文字工作者暨策展人熊宜敬:整體環境漠視,書畫教育式微待逆轉
熊宜敬為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台南長榮大學書畫學系教授、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歷任台灣《經濟日報》「藝術鑑藏」版主編、...
風流倜儻:張大千的情感世界
張大千一生,共有四位夫人,十六個兒女。軼事趣味盎然,傳奇滔滔不盡,而大千名士風流,一生韻事膾炙人口,在仕女畫中,從題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