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6:蟬聲繞境的一刻,讀繪本,不安於室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6:蟬聲繞境的一刻,讀繪本,不安於室

在野地閱讀,兒童感官全開,放心、自由、用整個身體去讀一本繪本。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澳門野地閱讀的樣貌⋯⋯

用身體讀繪本?

在野地閱讀,兒童感官全開,放心、自由、用整個身體去讀一本繪本。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澳門野地閱讀的樣貌⋯⋯

和「綠野之友」的家庭團體交往許久,這是一個由登山健行者與家長、孩童成立的團體,並長期關注澳門自然生態與山林環境,長年以來,綠野的家長們,組織親子淨山淨灘露營與親子閱讀的工作,這個團體和井井的自然閱讀,甚至共生城市視角的選書無不相互影響。

2016年,因為澳門離島郊野開發的爭議,「綠野之友」誕生。爾後,該怎麼和孩子們談身邊正在發生的環境事件,也成為綠野之友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大蔥是「綠野之友」的靈魂人物,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她長年關注全球暖化與物種滅絕等環境問題,最初也總是熱衷分享著較為艱深困難的學術與科學論述作品,之後因為有了孩子,大蔥發現繪本是非常棒的媒介:「繪本的圖像語言清晰而且明確,也能用兒童的角度回應這些原來艱深的話題。」

「綠野之友」,由澳門登山健行者與家長、兒童成立的團體。(「綠野之友」圖像設計:Slerra.Visualhouse)
大蔥是兩個孩子蜜蜂與小竹的母親,也是綠野之友的靈魂人物。

為什麼會選擇野外作為重要的閱讀空間?

在戶外讀環境繪本,可以回歸『觀察』。應澳門圖書館邀請,和孩子們一同在山林閱讀,我選了《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孩子們因為在『無蓋的』的戶外,他們的答案比較多出於自己的觀察,如果是在室內,小孩會傾向去迎合標準答案,並非從自身的經驗出發。」

讀者總會覺得知識類型的繪本艱澀,書店也常遇到教師或家長反映不知道該怎麼帶讀,或說不知道該怎麼引發孩子們的興趣。若要找到知識繪本的內容與自己相關,就要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聯繫。而這些,原就是孩子們一直在做的事情。知識,從來不是「切斷」人跟世界的關係。在一次的活動中,我和大蔥為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帶讀《生命的故事:演化》(凱蒂.史考特。遠流出版),七成以上的孩子表示他們時常去想不同動物的「從前從前從前從前從前」是什麼模樣。生態史和自然史的內容,就是孩子們一直在追尋的問題,生命的質問,哲學思考和知識的探究,從來分不開。大蔥說他曾經在戶外露營時帶讀孩子們《地下的世界:那裡有什麼?》(克里夫.基爾孚。青林出版社)講完之後,有個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分享他畫的畫:地底下的恐龍化石、海裡躍起的鯨魚、空中的各種飛禽⋯⋯「我覺得他一直在等待這個分享的時刻。」

不是去「教」孩子們什麼,而與孩子一起,保持對世界的熱情,它同時也是對閱讀、對知識熱情的來源。

《上面有什麼?下面有什麼?》(作者:羅拉 M. 胥弗爾 。繪者:芭芭拉.貝許。步步出版)的閱讀實況——讀者躺下來,就能看到大片的樹蓋和天空。

不缺席城市自然議題的討論:城市是人類的棲地

澳門最常出現的環保口號,是這句「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將ㄧ個城市作為「永遠的家」,不只是「需要去清潔的住所」,而是將這個城市視為「人類的棲地」去守護。因此相關城市發展與環境議題,這群「人類親代」從不缺席。

2020年有「救救澳門螢火蟲,反對行山徑路燈工程」的聯署,今年遭遇到村落發展而官方有意遷移的十棵古樹,家長們發動簽名促請當局「不遷不斬」將古樹原地保留。每一次的涉及的城市議題,都是家長和孩子們關注已久的事物。例如探討螢火蟲的生存,早在更2018年綠野親子就前往香港荃灣與當地的環境團體「自然脈絡」的志工一同夜探螢火蟲:「孩子們對這個物種不陌生,知道牠從若蟲到成蟲的樣子,也知道牠生長的地方。當天孩子忍著對黑暗的恐懼,用一點點紅外光觀察,有過『守護』其他物種的經驗,也尤其對『光』會干擾螢火蟲特別憂心。」對於本地物種與古樹,更是一直以來跟孩子們持續在關心。

「開發爭議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已,它幅員了不同的科學知識面,城市的樣貌,也是不同知識背景的人類溝通合作的結果。」

野地閱讀是立體的,它聯繫了孩子與大人去關心身邊的事情。與不同的科學家學習、聯繫環境科學人士參與,甚至了解不同地域與社群的人對同一事件的想法,和孩子們討論自己該如何參與環境政策,即使是很小的力量,也能確定未來,他們不會因無助而成為冷漠的人。

跟不同的團體合作、向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學習——公民科學家梁志文的戶外共讀《忙碌兵團:螞蟻—法布爾爺爺教我的事》。藉由與科學家帶領的採集,觀察一棵樹不同種類的螞蟻如何共生,也回應到繪本裡少有人研究的動物行為學。
2019年初,綠野之友X井井三一 的窗前綠Talk。
螞蟻哥哥:「小時候喜歡昆蟲的我們,為什麼長大會覺得全部的昆蟲都是蟑螂呢?
溝通不同社群對自然環境的思考。近期澳門最大的城市開發爭議,是位於離島老城區的古樹群保育聲音。同時作為獨立媒體《論盡》綠色生活版的編輯,大蔥亦採訪了葡語社群的教師在幼兒環境教育的推動情況。(相片:《論盡媒體》紙本專欄)

「就像對十棵古樹的關心,我們知道關於古樹保護的法規一旦破壞,它之後涉及的不止是這十棵,而是這個城市的六百多棵老樹。」

我想起現服務於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澳門青年科學家麥希汶,她在一場Ted演講裡說到保護中華白海豚為的到底是什麼,是生於相同棲地,人類未來的命運。 

近來「綠野之友」的幾場生態學閱讀「小小生態學家」「小小探險家」,結合生態、環境觀察、山藝的繪本共讀活動。其中一場,一路上遇到最多的昆蟲不是蚊子,是蜘蛛!最後共讀的書居然真的就是《好好照顧蜘蛛》(文圖: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林真美翻譯。阿布拉出版社)。
兒童先行參與的「小小生態學家」「小小探險家」,都是即將於七月舉行「第一屆澳門氣候變化研討會」的鋪墊,讓兒童首先參與氣候變化在澳門的話題。屆時研討會有生物學者、環境導師、大學教授、立法議員、城市規劃師,以及來自兒童自身的科學研究發表。

大蔥時常跟我們講起的作者是日本攝影家星野道夫:

「人的一生,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在我們體內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殘存著對遙遠海邊的記憶吧。」

星野道夫畢生都在追尋人生最初的風景,澳門孩子人生最初的風景在哪裡呢?未來的人生,他們感到溫暖的,會花力氣去守護的又是什麼呢?這些野外閱讀的樣子,是不是棲居澳門的「人類親代」,正在努力打開這群小動物一點點經驗的可能?

由星野道夫攝影出版的繪本《熊啊》,是綠野之友孩子們的寶物! (星野道夫,親子天下)

延伸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5:海之選,大海的文化對譯

【愛閱讀│議題教育專題】真實的自己才是最棒的!從《熱帶魚泰瑞》認識海洋生物,喚起海洋環保意識

【小典藏│愛閱讀】以閱讀培養新一代的世界公民!「SDGs兒童永續書房@天下」為6至12歲兒童打造完整的繁體中文永續書單,接軌國際永續閱讀趨勢。

【愛閱讀│議題教育專題】繪本練習觀察之眼:《 大自然的藝術家 》帶你走出戶外發現自然之美

【小典藏│專欄】為什麼要把「自然遊戲空間」設計回都市裡? 因為它是人類健康的救命良藥

【小典藏〡愛閱讀】看書愛地球,世界地球日精選書單推薦!

川井深一( 46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