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藝術教育】文字好好玩

【小典藏│藝術教育】文字好好玩

教學多年,印證了和生活貼近的美學更能打動小朋友,所以看到驚豔的設計總成了我在教學時的引起動機。

重讀新手父母出版的【史賓塞的快樂教育】(圖1),書中提到用興趣誘導孩子快樂學習,因為興趣是學習和求知的最大動力,所以將課程趣味化來吸引小朋友主動學習,成了我的挑戰。

教學多年,印證了和生活貼近的美學更能打動小朋友,所以看到驚豔的設計總成了我在教學時的引起動機。年節將至,發現許多商家將文字趣味化,比如魔翻文創,翻轉90度就能看到不同的文字創意,漢字從象形文字中發展,具備了圖形與語言的特性,再把故事融入字體,運用文字的翻轉、或鏡射、或顛倒等方式,產生了無限想像和魔術般趣味。圖2~3正看為招財進寶,翻轉90度後成了追求自由民主。

圖2
圖3

這個趣味文字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歷史博物館看到陳世倫教授的展覽,陳教授說明中西方文字最大的差異,就是漢字以象形圖畫造字,兼具「形、音、義」三者,而西方文字因為採字母拼音,只具備「音、義」二者;例如2012年獲得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的作品《山水篇》海報(圖4~5),台灣的大雪山,及新竹南寮漁港出海口,他找到最適合的照片來呈現文字和在地的關聯性,闡述他的設計理念。海報上的山、水二字,英文Mountain、Water只能讀出音、義;但中文字「山、水」造形,卻是由真實意象轉換而來,海報上並搭配圖像與文字演變,讓人一目了然。這也是極棒的教學教材。陳世倫教授嘗試運用中文「圖文同源」的特性,讓即使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士,能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理解作品的文化意涵。而這個表現方式,也常在創意春聯中見到如圖6。

圖6

說到有關文字的展覽,還有蕭志中先生在2022年1月份的個展:捨本‧築墨(圖7),「捨」去對事物原「本」的預想,重新以空間構「築」水「墨」。蕭志中先生說明其創作理念為取同音『捨本逐末』,原意是指捨棄農桑而事工商,泛指做事捨棄根本,而追逐枝節。然而世間萬物的枝微末節,其實都有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意義,細細斟酌甚至可能翻轉整個概念。

圖7

此展覽以此為軸,用新的思路重新展開。傳統中文書寫利用空間虛實,來傳達出獨特美感,開學後這部分作品打算分享給低年級的小朋友,如圖8;然而當筆畫重新組構,墨白重新分配,輕重重新調劑,文字將跳脫框架,傳達新的意念,這些作品適合分享給識字較多的中高年級的小朋友,如圖9。

圖8
圖9

另一位藝術家尹信方女士在她的創作自述中表示,思培斯就是空間的英文Space發音,她在創作中,運用一些碎形的點、線、面,建構出一個令人迷思也令人著迷的虛幻空間,其中一個系列的作品(圖10~11),剛好可以帶小朋友玩玩文字及體驗空間,尹女士說明「淺近空間」的平面繪畫是對自我展現自信的起始點,幾何形狀的條狀方塊來自於「信」與「方」的解構,將名字的筆畫變形或簡化,再重新組合成畫面的結構,此時的方塊,線條,也成為她的藝術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

聯想到一個可以配合的活動,說明如下:

  1. 做出一個放大鏡的模型,中間挖個大大的圓(圖12)。
  2. 上下貼上透明的投影片,在貼之前放入一些紙片,可以先是一個字的造型。
  3. 裝飾後每一次的搖晃會形成不同的圖案,有點呼應著藝術家尹信方的每一件「信」的作品(圖13)。
  4. 延伸活動為在透明的投影片上,利用奇異筆塗上色塊,上下投影片的不同色塊,也能因為部分重疊而體會色彩的趣味(圖14)。

剛巧在臉書發現鹿鶴松老師的突發奇想,將英文字母和甲骨文作了聯結,如圖15,現在小朋友中英文俱佳,也是一種有趣的設計方式。但可以再和小朋友討論的是,中間留白部分,不用英文字,改用與文字能配合的圖形,也能激盪出新想法,如圖16。文行此處,友人來訪,送來一盒8結蛋捲,8結同音巴結,蛋捲的造型也一改以往的長條形,而改用8字結蛋捲,又是一個很棒的創意,如圖17。

國小的課後社團課,配合過年,讓小朋友創意手作春聯活動,有個二年級的小男生在紙上,不按順序寫了許多祝福的話,讓朋友去找出隱藏的祝福句子(圖18~19),意外的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找的很開心,下一堂的課程,他就將尋找的遊戲應用在創作中,還很高興的跑來跟我分享,又一次遇見文字的魅力。

最後分享一則在臉書看到森下仁丹的貼文,在一個充滿許多部首的畫面中,找出「虎」字(圖20)。您找到了嗎?

圖20
劉雪妃( 39篇 )

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教學分班,之後到華梵大學工設所美術組在職專班進修;平日從事幼兒、親子、長輩等藝術教學;喜歡聽音樂、喜歡隨手塗鴉、寫字、及手作 經營臉書粉絲團–fei要幸福手作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