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最昂貴的裝飾品

最昂貴的裝飾品

「十二獸首」,不過是裝飾品,引來沸沸揚揚的撻伐,甚至上演「潑漆」暴力,原來,不要錢的東西最昂貴,大家為它付出了…
「十二獸首」,不過是裝飾品,引來沸沸揚揚的撻伐,甚至上演「潑漆」暴力,原來,不要錢的東西最昂貴,大家為它付出了最昂貴的社會成本。
首先,故宮南院付出所謂「文化統戰」、「降格以求」、「黒箱作業」等的撻伐。嘉義地方,也不是贏家,同樣付出「鄕愿」、「暴力」,「泛政治化」的批評。其實,台灣的民主應該可以更成熟,眼界可以更開闊,如果平心靜氣,回歸專業探討,才能止濁揚清。
根據故宮院長馮明珠的說法,港星成龍係透過基金會,於兩年前向台北故宮表達捐贈「十二獸首」仿製品的意願,初次附了照片,經台北故宮內部評估,沒有立即退件,並向成龍的基金會表示希望看到實物,成龍也很熱心,二話不說,馬上送來實物,結果故宮捐贈評審委員們認為該「十二獸首」工藝品質不差,心有好感。同時將照片寄給南院建築設計師姚仁喜,詢問他的意見,姚仁喜建築師也覺得不錯,認為放在南院中庭,可收裝飾之效,尤其,「十二獸首」又具備若干宣導意念:世界文化遺產需要所有人去保護,不應破壞。因此欣然同意接受,把「十二獸首」依次裝設在故宮南院中庭入口處,「趣味」迎賓,並增加「裝飾性」。
遭到潑漆的十二獸首(圖片取自UDN.COM)
顯然,故宮團隊與姚仁喜建築師事務所皆把問題看得太輕鬆,對政治敏感度的非常不足,尤其忽略了此案的「時、地、人」之特殊性。
首先,總統大選在即,二個星期多就要投票產生下屆新總統,嘉義更是綠油油的民主聖地,現任地方父母官張花冠縣長、最早力爭落腳嘉義的陳明文立委,正是當時縣長,在蔗園環繞的嘉義,當然舉足輕重,但都沒有受到正面禮遇。
反觀成龍,不過是影劇明星,開幕當天,大喇喇地和馬英九總統並肩並秀「龍馬精神」,又是高鉄前作熱身操、共騎腳踏車,頂級貴賓身份在舞台上啓動開幕鑰匙⋯,把曾經直接批評陳水扁前總統、又有中國政協委員身分的成龍,奉為「元首級貴賓」,呼前捧後,看在地方父老眼裡,簡直儍眼,親獨或民進黨人士更是恨得牙癢癢,「12獸首」成為「恨烏及屋」的待罪羔羊。
「十二獸首」曾是八國聯軍戰火下的清朝圓明園遺物,對中國人來說,是一段不堪的近代史。隨著藝術市場的熱絡,帶有故事性的「十二獸首」成為藝術拍賣市場競逐與收藏焦點。中國正翻轉,在國際上中國熱早已是股難擋趨勢,加上,近年中國民族主義、愛國情緒高漲,索討藝術文物回流的聲浪更高,「十二獸首」沾染越來越多的民族政治味,從拍賣市場到國際法庭皆然。
拍過十二生肖電影,對中國政治發展又有期待的成龍,發現複製圓明圓「十二獸首」可以和國際館博界打交道,樹立愛國藝人形象,於是以私人基金會名義,克服各種技術困難,精心複製「十二獸首」。不管是被稱作「現代工藝品」、「公共藝術」,甚至「限量複製版」,對成龍與他的基金會來說,都是低成本、高報酬的投資。
這個如意算盤,成龍不只示好台北故宮,也求見其他對中國古文物有收藏實蹟或興趣的國際博物館。然而,大多數博物館不為所動,偏偏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上鈎了,讓這樣高度政治意涵、淪為影劇界明星的國際公關籌碼,實在匪疑所思,而聰明絕頂、閲人無數的姚仁喜建築師竟然也「落漆」,該迴避這樣的爭議人物與物件,而未迴避之,令人扼腕。
但若說故宮南院接受「文化統戰」、「降格以求」,或「黒箱作業」,既非事實,也太沈重。這「十二獸首」複製品,從未被認定是「故宮庫房級的典藏品」,當時也不認為是重大建設經費1%所搭配的「公共藝術」,他們心知肚明這僅僅是「做得精緻」、亮眼吸睛的「裝飾品」。所以直接把物件資料,轉交建築師事務所,看看能不能放在戶外,作景觀裝飾。坦白說,「十二獸首」在故宮團隊或建築師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裝飾品,猶如一件盆栽、一座涼亭而已。
如果說,到故宮南院參觀的民眾,因為看了這「十二獸首」,就被統戰,那未免太低估民眾智慧。兩岸直航已開放那麼久,每天有多少航班,飛進飛出,我們都被統戰了嗎?!
其次,說故宮降格以求也未必是事實。雖然興起「亞洲博物館」概念,眾所週知,故宮文物的宮廷單一性特質,明顯不足以撐起大亞洲範圍,一定需要向外購藏,只因國際文物行情水漲船高,在目前國家有限預算下,要購藏將越來越難,能買到手的機緣也有限。因此,迫切期待高端藏家捐贈或寄藏。不過,故宮文物捐贈審查委員會還是嚴格把關,保持高度的專業標準,不是藏家想捐就捐得進去。層層把關,滴水不漏的。
另外,把「十二獸首」視為公共藝術的「黒箱作業」,更是無地放矢。正好我受文化部邀請,擔任故宮南院等公共藝術審查委員,我更可以具名負責任的說,「十二獸首」從没有被當作公共藝術,也沒有被排案進入審查委員會,說是黑箱作業,就顯然太無俚頭。
這回故宮南院的公共藝術經費共3200萬元,打著「亞洲博物館的定位」的旗號,亞洲關懷是基本元素,因此在整體陳設是非常考究的,必須在固定經費中,展現亞洲佈局的良苦用心。包括委託創作的是日本現存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1929-)的作品,尺寸是1米6、7的《石雕南瓜》,目前已經完工。據說86歲的草間彌生,十分重視這個委託創作,因此捨其他媒材,而選了硬石材,希望以堅固、永恆、不朽「洞洞南瓜」的對話性,呼應五千年文物收藏的故宮。另外,邀請比件雀屏中選有7件作品,涵蓋亞洲不同國籍藝術家,如日裔美籍藝術家千住博(Hiroshi Senju,1958-)、越南籍Dao Chau Hai(1955-)、伊朗籍Kambiz Sabri(1967-),搭配台籍藝術家王文志(1959-)、蒲浩明(1944-)、方惠光(1952-)、涂維政(1969-)等等,這些公共藝術,散置在偌大園區中,強調著中華、波斯與印度⋯等三大傳統文明的輝煌性與精神價值,尤其都是為故宮南院的開館量身定做,無不期待為故宮南院帶來真正互補與加分效果。
憑心而論,為中庭裝飾招惹這麼大風波,實在得不償失。故宮是博物館教育的火車頭,代表嚴格的「真、稀、缺」價值,如果毫無原創性,又無版次規範的「十二獸首」可與故宮同在,真的會讓外界對故宮的真偽把關能力,見縫插針。在市場贗品滿天下,故宮迴避都來不及,怎麼開啓這麼一個容易被誤解的門扉呢,何其不智,也不必要。
這樣的爭議,可以預見的將來,如果政黨果真再輪替,這「十二獸首」必成為新院長重新檢討存廢必要的課題,也許難逃被「斬首拔除」的命運,但那是透過理性的評估討論,絕不是由獨派色彩人士,潑漆題字,暴力侮辱。
誠如嘉義縣長張花冠所期待,故宮南院對嘉義父老來說,是藝術文化巧(軟)實力之所繫,嘉義縣老年人口居全省之冠,除了阿里山外,就是大片農作地,稅收有限,地方貧瘠,故宮南院除了是創意發想、品味升級等精神面的好處外,也會因此帶來更多國際展覽、境外觀光客,甚至投資資金等等「翻轉」機會。與其排斥、對抗、扣戴政治大帽子,不如轉個念,支持並參與「故宮在地化」的轉型!
(後面附圖為故宮南院真正的公共藝術)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