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看「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荒誕劇場的悚然

看「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荒誕劇場的悚然

乍看以為是赤子之心的童趣創作,沒想到是將小屁孩放入血淋淋的成人世界。 世間的血腥殘酷、猙獰扭曲,在比利時籍藝術…
乍看以為是赤子之心的童趣創作,沒想到是將小屁孩放入血淋淋的成人世界。
世間的血腥殘酷、猙獰扭曲,在比利時籍藝術家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1963-)作品下的暴力唯美化,讓人有一種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不安與錯愕感。這是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在香港新據點的開館首展,主題取名為「太陽的火焰」(Fire from the Sun),果然在童味中,燒出一室的震懾與驚恐。
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卓納畫廊提供)
光著身體的金髮小孩,把玩著看似血肉模糊的肢體,背景布幔上沾滿血跡,特別是在畫面的右側,已凝結成黑色的濃稠血液,令人聯想到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式的怪誕與神秘。
畫面中荒誕的劇場感和血腥的殘酷感,是否源於藝術家內心的某種心理狀態?在接受媒體採訪(註)時,他表示這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在創作中他把無辜的幼童並置,製造並隱喻出相互蠶食的殘酷情景,他的目的是「用唯美和純真對抗暴力」。
棕竭色長髮,白襯衫、黒西裝,一身嶙峋瘦骨,加上充滿個性的鬍渣,看起來隨性親切,略帶靦腆。為了這次展覽,他專程從比利時飛至香港參加開幕,面見他來自世界各地的鐵粉。
藝術家博伊曼斯(左)為藏家簽名畫冊。(攝影/林琬娸)
藝術家技巧純精,舉重若輕,控制著「太陽的火焰」,不致於把筆下的幼童灼傷,但顯然幼童活動在習以為常的血腥之中,自娛自樂,彷彿把未來世界的現實殘酷,溢於言表。天真、可愛,從來都不是博伊曼斯筆下的孩童寫照,相反地,他把成人世界的爭鬥、傾軋、殘忍,轉嫁到不諳人事的幼童身上,使得那樣的血腥,變得更荒誕怪異。博伊曼斯的畫,是當代人們對藝術的真實訴求,也是新世代迎接未來世界的赤祼與殘忍。
卓納畫廊負責人大衛.卓納曾表示,博伊曼斯把歐洲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帶到創作中,並藉藝術家個人深邃敏鋭的觀察與體驗,讓問題被看見、被談論,被辯論,給觀者帶來啟發。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展出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展覽空間一景。(卓納畫廊提供)
現年55歲的博伊曼斯,出生於比利時的赫拉爾茲貝亨,現工作生活於比利時根特,將一個廢棄的老教堂,改造為他的工作室。博伊曼斯出生的年代,德國結束對比利時的統治仍不到20年,特殊的政治局勢對民間產生極大的影響,社會依舊籠罩在不安當中,而這個時代背景,也滲透他的創作中——神秘黑暗的氣氛、嫻熟的繪畫技巧,使他躋身於世界當代畫家名人榜。
博伊曼斯原本學攝影、再加上其祖父也是名攝影師,從小耳濡目染,在暗房中觀察祖父沖曬照片,目睹著影像在藥水中從無到有、逐漸顯現的過程,回首來時路,他說自己對光影的關注,都是從進入暗房開始,可見他的創作受攝影影響不小。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展出博伊曼斯「太陽的火焰」展覽空間一景。(卓納畫廊提供)
博伊曼斯真正拿起畫筆,是30歲以後的事,當時作品只能在酒吧展出,在當代畫家Jan Van Imschoot的引薦下,博伊曼斯得以與比利時安特衛普的Zeno X Gallery合作,41歲時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型畫展,而目前與卓納畫廊合作的這檔展覽,已是他的第六次展覽。他具備了歐洲精深的人文底蘊,熟諳繪畫本質與技巧外,尤其對人性關懷,鞭辟入裡,而不只是空泛議題。目前博伊曼斯的創作,包含了油畫、紙本與影像,而他的作品也已經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美術館舉辦過展覽,更被多個國際性機構納入收藏。
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2017年的作品《太陽的火焰》。(卓納畫廊提供)
分析他的油畫創作,早期較少殘酷題材,之後才慢慢地演變成戲劇化的血腥風格,同時他也開始廣泛描繪人物。他筆下的人物,視線低垂,或者背對觀眾,如同對待沒有生命的物件一樣,不會去描繪個體性,避免觀眾與他的作品產生情感牽連。為此,他並不多言,給觀眾留白,創造思考的空間。
除上述提到的培根以外,哥雅(Goya,1746-1828),也是他的靈感來源。
博伊曼斯2017年的作品《太陽的火焰(雙人)》。(卓納畫廊提供)
畫中空曠的背景,加上透明質感的人體,都有著培根的神髓。鮮紅血跡四濺,畫作上方大塊的黑色,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壓迫感,畫作下方,疑似血跡的筆觸,比直觀鮮血更加驚悚揪心。這次在卓納畫廊的展覽「太陽的火焰」,恰恰讓觀眾想到了培根的筆觸。
博伊曼斯2017年的作品《太陽的火焰》。(卓納畫廊提供)
至於哥雅,對博伊曼斯來說,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藝術家。哥雅畫中人體的狀態和人性的殘酷,博伊曼斯也深受影響,他認為藝術家應該心境如鏡,反映社會現實,不應該只是取悅社會大眾,因此在博伊曼斯作品裡,有一種對抗,它很暴力,卻也優雅,形成一種奇特的並列與對比。博伊曼斯的「太陽的火焰」系列作品,在視覺上有些施虐的主題,好似哥雅的化身,是對人類個體與群體的黑暗、殘暴隱喻,溢滿著宗教性和神秘感,一一體現在他的創作之中。
註 見〈米凱爾・博伊曼斯 他的繪畫為什麼會成為國際流行趣味?〉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