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簡秀枝專欄】Are you ready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給台灣藝術產業的影響

【簡秀枝專欄】Are you ready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給台灣藝術產業的影響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名單揭曉,不得不佩服藝博操盤專家任天晉(Magnus Renfrew)的能耐,讓國際一線畫廊齊聚,令人耳目一新。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名單揭曉,不得不佩服藝博操盤專家任天晉(Magnus Renfrew)的能耐,讓國際一線畫廊齊聚,令人耳目一新。
即將於2019年1月舉辦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本刊資料室)
90家入選展商當中,台灣佔了20家(台北18家加上海的龍門雅集與亞洲當代藝術空間),22%的比率,比原來30%的期待略低。其中並不意外的,台灣一線畫廊大都獲選。若以歷次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HK)的經驗來看,誠品畫廊、耿畫廊、大未來林舍畫廊、尊彩藝術中心、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索卡藝術、TKG+、就在藝術空間、安卓藝術都入選。比較特殊的是,已由第二代接手經營的八大畫廊以朱德群展受靑睞;力爭上游的采泥畫廊,推出87歲霍剛冷抽象個展;由悠閒畫廊改名的新畫廊,推出王天德個展、簡丹的非畫廊,策略性提出楊詰蒼個展,也成功上榜,另外禚宏順的別古藏畫廊、自立門戶的亞紀畫廊,都順利上壘,剛慶生十週年的谷公館、以及藝博會新面孔胡朝聖的双方藝廊、台南杜昭賢的加力畫廊,都以推展當代藝術受到肯定。
但這個名單裡卻不見其玟畫廊的蹤影,其玟以單薄財力與有限人力盤算,希望聚焦在國際一線紐約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NY)、倫敦藝博會以及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以免臂多利分,疲於奔命,因此自動放棄申請。不過,明年藝博會期間,黃其玟會在天母畫廊?規劃活動,吸引國際訪客登門參訪。
台灣上榜的18家名單中,除了就在藝術空間、TKG+、亞紀畫廊、谷公館、双方藝廊,將以群展呈現外,不少畫廊都被要求單純化,只作個展,例如,誠品畫廊展出鄭君殿、亞洲當代藝術空間展出朱為白、索卡藝術展出毛旭輝、尊彩展許家維、新畫廊展出王天德、采泥藝術展出霍剛、非畫廊展出楊詰蒼、八大展出朱德群、加力畫廊展徐瑞憲,也有別於其他藝博會中,登場藝術家或展品的多元繽紛。這樣的結果,一則意味著任天晉的強勢作風,再則,意味著以世界看台灣藝術的角度。
而許家維、徐瑞憲、汪紹綱等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出線,也表示與國際接軌愈趨多元創作媒材的發展,較受矚目。
境外畫廊當中,不乏重磅級的國際知名畫廊,例如,高古軒畫廊、卓納畫廊、佩斯畫廊 、豪瑟沃斯畫廊、貝浩登畫廊、常青畫廊、里森畫廊 、Galerie Thaddaeus Ropac 、千高原藝術空間 、白立方畫廊、阿拉里奧畫廊 、Simon Lee Gallery 、NUKAGA GALLERY 、博而勵畫廊、馬凌畫廊、Sean Kelly Gallery、Gladstone Gallery 、Sprüth Magers、立木畫廊、前波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藝術門畫廊、德薩畫廊、馬凌畫廊、Richard Koh Fine Art等等。
這些畫廊的特色,國際連鎖,畫廊分佈橫跨洲際、財力雄厚,畫廊主本身就是大收藏家,而每一家畫廊背後,都有群實力雄厚的藏家,並與與國際拍賣集團、館博界關係密切。難怪畫廊界多位前輩感慨地說:「好些畫廊,我們都想登門拜訪,不是託忙不見,就算見面,也並不熱絡。就算與畫廊工作人員好話說盡,但怎麼請都請不來。這回歐美大畫廊一字排開,通通名列榜單,幾乎叫人瞠目結舌,還是任天晉厲害。」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本刊資料室)
一年在全世界各地通常有超過20場重要國際藝博會,一線知名國際畫廊願意到台北來,理由有三:
1、對任天晉的信任與友誼。
2、對台灣藏家的慕名與期待。
3、在中國崛起後,與台灣的對比性,充滿好奇。
有了這些國際大畫廊的加持,明年1月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絕對熱鬧可期。
這些畫廊,不只規模龐大,旗下代理藝術家少說70-80位,許多畫廊更集收藏、展示、詮釋、出版、推廣一次到位舉辦個展,是為美術館或機構而作的展覽準備。他們透過周詳完整的展品論述,展完很與可能全盤移駕到大型美術館展出。他們除了作生意外,對於藝術家的理解、照顧,對於國際策展人、美術館長的交誼,甚至藝術家身後財產授權,都有非常深入而精準的耕耘,許多畫廊甚至擁有自己的出版公司,還有專責販售推廣書店,對於收藏家的經營,更是滴水不漏。每一次展覽開幕除了邀請藏家餐會外,甚至延伸成藝術之旅,帶著自己旗下的收藏家看展覽外,更有額外的充電、旅遊體驗的安排。這種在藝術、知識與精神體驗的安排,時間一拉長,彼此累積起的信任、友情基礎深厚,對優質藝術品的推介,事半功倍,而在畫廊愛惜羽毛下,通常對顧客也很有保障,在回售(reselling)的機制下,不擔心將來藝術品轉售無門。
這次台北當代展,對於許多只聞台灣名卻沒有實地走訪過的畫廊老闆們來說,有著高度好奇。不少畫廊主對於老朋友任天晉的再度創業力挺到底,除了允諾親自參與台北盛會之外,甚至會呼朋引伴,帶著國際藏家朋友,一起趁機遊台灣。這對台灣的能見度一定有正面助益。
台灣收藏家的眼界與購藏實力,在國際藝術平台上是具有知名度的。躋身世界Top200的出色企業家,台灣也為數不少。這些知名(但大多低調)藏家,除了國際拍賣市場的大客戶外,其實不少是許多國際畫廊的熟客。他們遊走國際重要拍賣預展,參觀附近城市美術館、博物館之外必然也就近走訪畫廊,許多台灣藏家早已是國際大畫廊的客戶。不乏畫廊直接把台灣藏家帶入私宅家宴。
這回國際大畫廊齊聚台北,讓國際畫廊老闆有機會就近拜會、親訪台灣藏家收藏室,甚至希望藉助此行,擴大吸納台灣年輕藏家。其中,不少私人交誼與晤訪,已經悄然安排餐宴之中。
大家都知道台灣有許多藝術收藏團體,例如清翫雅集,長久以來已經不太出現在台灣的大小藝博會裡,頂多是私人交誼,藏家以各別身分,應景式地去特定畫廊攤位走走,少見集體參訪興致。
如果因為台北當代藝博會的舉辦,因為參與展覽的一線國際畫廊增多,展示藝術作品的屬性與層次升高,這樣的質變效應,或許能重新吸引重要藏家回流。只要多一些藏家的參與,對人氣與買氣的提升都能有所助益。只要有重要藏家在藝博會中出入走動,以及直接參與消費,這樣的藝博會,才能持續吸引與留住國際大畫廊的佇足。否則,一次性的人情做完,就如由羅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擔任總監的「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以及「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出現首屆風光開幕,接著每況愈下的結局。
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展會總監/合夥人Lorenzo A Rudolf。(本刊資料室)
藝博會對於畫廊來說,形象加值外,其實能不能作成生意是很重要的。
以香格納畫廊創辦人何浦林為例,因為在台灣擁有堅強收藏群,五年來持續參加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ART TAIPEI),也都賣得很好,所以年年不缺席。還有去年首度來台參加ART TAIPEI,馬上賣出封塔那(Lucio Fontana)高價作品的義大利Massimo De Carlo畫廊,今年10月即將二度來台參加台北藝博會,明年元月的台北當代藝博會,Massimo De Carlo畫廊同樣興致高昂。因為台灣藏家的表現,讓畫廊持續期待。
藝術本來就是要求密集知識與資金支持的行業,收藏家領情與否,是不是願意出入展場,非常重要。有人氣,就有商機。
而值得觀察的是,國際畫廊帶什麼樣的藝術家與作品到台北來,是否因此刺激或啓發台灣收藏品味的轉型,非常值得觀察。
過多重量級的超級大畫廊同時出現,會不會帶來百貨公司效應,讓周邊的個性小店,沒有生意可做?雖然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畢竟台北當代藝博會不過90家,參觀者很快就逛完,如果周邊的衞星展覧具特色,應該會收到人潮的擴散與流動效應,也跟著水漲船高。
平心而論,從昨天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新聞發布來看,任天晉不愧是藝博會的個中好手,整個佈局面面俱到,值得台灣各藝博團隊借鏡。
首先,在入選畫廊的篩選上,160件取90件,入選率是56%,算是嚴格。如果再從這90個機會中,中港台是最大群組,共達35家(台灣20家、大陸7家、香港8家);日韓有25家居次(日本19家、韓國6家)、歐美佔23家,約佔1/4,(英國8家、美國7家、法國3家、瑞士2家、法國、奧地利、義大利各1家)、東南亞只有7家,相對而言最弱勢(新加坡7家、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各1家)。
另外一個現象是,與國際有連動,例如,在國外求學創作,上榜比率高,而非架上(平面)作品,入選的機率也多,意味著在台灣當代藝術中比較受到國際肯定的還是新媒體,值得年輕藝術家思考。
當然參與這次入圍評選的評審委員會分別是:Edouard Malingue(馬凌畫廊)、 Elisa Uematsu(Taka Ishii Gallery)、 Isa Lorenzo(Silverlens Galleries)、Patricia Crockett(Sprüth Magers)以及Waling Boers(博而勵畫廊),他們清一色是外籍人士,因此,有兩化看法:一說法,超脫客觀,完全不需要考慮人情包袱;另一說法是,他們不懂在地藝術發展,硬是拿既定的歐美品味,作為強勢挑選,對台灣現有的當代藝術發展,既無法反應主流趨勢與價值,甚至會有誤導扭曲之嫌,留下負面影響。
其實,任天晉不是省油的燈,他勤於走訪畫廊,對台灣當代藝術走向並不陌生,但他希望拉高台灣視角,以國際盤作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他為深入收藏社群,洋洋灑灑提出的顧問團隊,可說面面俱到,包含羅揚傑、Benjamin Cha、賴英里、Evan Chow 、Ivan Pun、Jam Acuzar、紀嘉華、諸承譽、施俊兆、孫怡、孫啟越、曾文泉、Sylvain Levy⋯等,名單持續擴增中。這份名單,既涵蓋角色分工,也跨越世代群族,相當圓滿周到。
另外談到藝博會的內涵鋪陳,也展現經驗與功力。整個藝博展會將分成畫廊精粹、新生畫廊計劃、個人展藝,同時他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90家參展畫廊,各自提交一件低於8千美金(約合新台幣24萬元上下)的作品,這件作品將會呈現在大會藝文沙龍展區,用意是強調高端高價國際藝術品味之餘,也形塑藝術品分級、分價機制,吸引更多年輕藏家,以可以接受的總價位,開始買入第一件收藏品,而逐步跨上饒富趣味的藝術收藏之路。愈買愈多,愈收愈值錢。這樣的規劃,極富創意,也展現老少通吃的企業心。
面對這樣的佈局,對台灣的未來,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
樂觀的藝術界新生代齊聲表示肯定台北當代藝博會的定位、藍圖與方向,其中公佈的參展名單,已經在水準之上,而整個展覧量體與大方向,無懈可擊,與過去台灣在地的藝博會的操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展現與時代接軌的霸氣,帶進21世紀中藝術市場的基本走向。在地與國際,不是地點的分野,而是創作境界與賞析視角的高低,美學經驗的共享,將會引發質變。
其次,衝擊在地藏家的品味與收藏習慣,過去習慣傳統美學,甚至強調地域關係,聽名牌、打探消息的看畫與收藏方式,必然面臨改變,大家必須以更多的心力,踏實作更多功課,認識愈來愈多的國際藝術家、明白每一幅藝術作品背後的真正意涵與價值,而不是以認識表面的名字為滿足,就輕易出手購藏。因此,「你準備好了嗎?」成為迎接新局的必要思考,與自我檢驗凖則。
第三,當所有的畫廊、所有的藝術作品,被擺放在同一平台上,魅力與能量都變得無所遁形。好的藝博會如住在好的地段,左鄰右舍與自己的想法和水準一致。保留各別特色的同時,凸顯畫廊與藝術家內涵,吸引更多國際、國內藏家的佇足。國際畫廊與藝術家進來了,台灣畫廊與藝術家是否真的被看到,被挑選,在在需要些策略與用心。藝博會最忌諱像市場賣菜,掛得滿牆滿室,空間規劃、行銷美學,對所有上榜畫廊,都會是考驗。
平心而論,台灣收藏流行,還是比較偏傳統。現在有更多國際畫廊參展,帶來更國際性作品,大家不妨借機會練練眼力,把藝博會當作欣賞藝術原作的免費場域,是穏賺不賠的作法。也許趁著機會,可以去蕪存菁,到調整收藏組合,都是機不可失。
悲觀的藝術大佬表示,藝博會以藝術買賣為手段來建構藝術價值,所以展會負責人常以誇耀成交量來定義展會之成功。透過藝博會交易,廣的還可能建構藝術品位取向,並影響藝術發展走向。
而整個藝術圈以藝術家、收藏家、商業機制、專業人士與媒體都為藝術共同圈。如果區域內共同圈合作共榮,進而形成共識,以形塑藝博會內容,是對藝博會整體交易以及確定藝術價值的最佳理想狀況。如此這個共同圈確立的藝術價值當能獲得圈內多數人極大化的支持,則國際化後,藝術的發展將無可限量。
但台北當代藝博會很明顯在台北以非常強勢態度登台,以目前公開的資訊顯示了幾個現象。
第一,這是一個偏向西方概念、國際盤操作的藝博會。參展的西方大畫廊,期待的是台灣收藏家的青睞,是否成為一次性的應酬參展,仍有待觀察。
第二,和在地產業的聯結方面有幾點觀察。
許多在台灣耕耘許久的重要畫廊直接選擇加入台北當代藝博,除了影響ART TAIPEI在台灣藝術市場的主導地位外,進而減低收藏家參與及購買意願。尤其台北當代藝博的展位費用,高出ART TAIPEI許多。過去畫廊都已經很難以ART TAIPEI的平價成本,展出年輕或新銳藝術家作品,因為入不敷出。現在台北當代藝博展位費更高,將更直接影響畫廊展出青年藝術家,以及非高價藝術品的意願及可能。如此長久下來,台北當代藝博的藝術品味取向,將可能影響收藏家的選擇,在台灣藝術市場未臻健康成熟之際,對本土藝術發展、藝術家以及畫廊產業發展的影響,都有待觀察。而中小型畫廊的生存空間,經紀青年創作者的能量,在如此環境中,以及面對經營成本的大幅增加的壓力下,將面臨立即危機。
2018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無形的美術館」為今屆主題。(本刊資料室)
ART TAIPEI 10月舉辦在即,明年元月台北當代藝博雛型已出,這的確是台灣藝術產業界空前的挑戰。但危機也是轉機,有衝擊,意味有蜕變成長可能。與其酸言酸語,悲觀看待,不如化危機為轉機。
讓我們捫心自問,究竟我們 ready 了嗎?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